謝瑤
【摘 要】“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采用此種教學模式來提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效果已成為國內外語教學界關注的焦點。文章通過對“翻轉課堂”概念和特點的研究,結合高職高專院校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特點,試探討“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中應用的可行性。
【關鍵詞】翻轉課堂 高職院校 公共英語
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能力已成為當今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在高職高專院校中,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受到了猛烈的沖擊和劇烈的影響,信息化教學手段也不斷豐富,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結構的變革探索成為很多研究者關注的課題。其中,翻轉課堂是近幾年國內外關注度較高,探討較多的教學模式之一。
一、翻轉課堂
(一)翻轉課堂定義
翻轉課堂是 從 英 語 “Flipped Class Model” ( 或 inverted class-room) 翻譯過來的術語,英文簡稱為FCM。 它是一種新出現(xiàn)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起源于美國林地公園高中的 Jon Bergmann 和 Aaron Sam 兩位化學老師,他們將結合實時講解和 PPT 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絡而引起關注。2011年,由于Salman Khan和他創(chuàng)立的Khan Academy(可汗學院)的里程碑式推動作用,翻轉課堂開始為眾多教師所知。
翻轉課堂的基本思路是:把傳統(tǒng)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讓學習者在課外時間完成針對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課堂則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匯報討論,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它是一種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教師預先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并且?guī)熒谡n堂上一起完成答疑、協(xié)作探究與互動交流等學習活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并非源于新的學習理論,采用的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本杰明·布魯姆提出的掌握學習法。布魯姆反對過去長期習慣使用正態(tài)曲線來給學生分等。他聲稱,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學條件,足夠的學習時間,采用掌握學習法,就會有 90%以上的學生能夠學會課程內容。
(二)翻轉課堂特點
翻轉課堂的基本教學流程與傳統(tǒng)課堂在學習設計和教學組織上有較大的不同,其差異在表1可見[6]。
翻轉課堂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而言,它的優(yōu)勢在于:學生可以自定步調學習,方便學生復習,學生在課前學習的疑問在課上可以得到更好解答,學生可以從家長或者同伴那里獲取幫助,翻轉課堂上將會有更多的同伴協(xié)作學習。 對于老師來說, 教師從講臺上的圣人變?yōu)閷W生身邊的指導者,相比講授更多地參與到學生的指導當中,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指導,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的指導,翻轉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聯(lián)系將更加密切。
二、高職高專公共英語課程現(xiàn)狀及挑戰(zhàn)
(一)學習者知識基礎差異較大,傳統(tǒng)課堂轉型困難
筆者所在的大專院校,學生的英語知識結構偏重筆試英語,缺乏英語思維能力,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尤其是理工科專業(yè)的學生,高考英語成績差距較大。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難以滿足全體同學的需求。另一方面,雖然學校教室全部配備有計算機、投影儀、音箱等多種多媒體設備,但使用效率不高,容易淪為單純講解PPT,間或播放視頻引起學生暫時興趣的教學方式,未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實際應用能力。
(二)分級教學面臨困境
針對學生英語基礎差的問題,湖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課部在每年新生入校期間會組織分級活動,將學生分成A和B兩個等級來進行分班教學。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班級內部學生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識差距問題,且期末綜合評價的合理性也經常遭受質疑,難以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
三、問卷調查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筆者為了調查在高職高專院校的翻轉課堂實施的可行性,對232名大一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首先,學生通過一段介紹翻轉課堂的視頻和教師的解釋先初步了解什么是翻轉課堂。隨后,教師發(fā)放翻轉課堂問卷。此問卷基本內容包括:學生學習基本信息;對翻轉課堂的了解程度;是否愿意使用翻轉課堂的學習模式;學生的電腦和網絡的使用率和其他建議等。隨后,筆者對收集到的問卷進行了數(shù)據(jù)歸納和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知,82%的學生愿意嘗試翻轉課堂,學生的電腦擁有率只有47%,學生提到雖然學校提供了大學空間城等網絡平臺方便師生互動交流,但新生普遍沒有空間城的賬號。
針對通過問卷調查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筆者想出了一系列的解決辦法。
學生不愿意參與翻轉課堂和完成課前任務的問題,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在課堂上用學生課前任務為案例講解,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業(yè)被這樣有意義的方式使用,會更加愿意配合。
2. 將學生完成的任務情況記入平時分,比如占到平時分的三分之一,在評價方面強調努力程度比做對題目更重要,可以避免學生抄作業(yè)的情況出現(xiàn)。
3. 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完成課前任務,比如先一周一次,周一布置,周五再反轉。布置課前任務時向學生進行說明,希望他們如何完成。
4. 保持反饋,在課前任務中布置反饋題:“你覺得哪個部分最難?”或者“完成這個任務后,還有哪個內容你不太明白?”在上課前收集學生對這類問題的回答,有助于老師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對于學生的電腦擁有率低和沒有有效的網絡交流平臺的問題,解決的辦法有:1. 學生可借用他人電腦,也可去圖書館網絡中心和網吧來完成課前任務;2. 建立班級QQ群或者微信群,教師可將課前任務發(fā)布在群里,也可保持與學生的及時交流和反饋;3.針對有時出現(xiàn)的網絡問題,教師可先將課前任務在U盤備份,提前拷備給學生。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盡管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一定會存在各種各樣的障礙和問題,但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增加師生、生生互動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大勢所趨,能有效彌補目前高職院校中英語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同時,教學信息技術化的推進和各高校完善的硬件和軟件配備條件也能基本滿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要求。通過教師不斷地嘗試改進和學校的配合,在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具有可行性的。
【參考文獻】
[1]金陵.“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9):18.
[2]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8-10
[3]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01):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