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仁曲西
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礎階段,所以小學基礎知識學習的良好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效果。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學科、生活領域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逐漸進行分析、研究、獲取知識的過程。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在科學教學中重視探究式學習,以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小學科學;教學工作;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4-01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4.076
《科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設置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質?!毕鄬τ谛W中涉及的數學、語文、英語等常規(guī)課程,科學活動本質是探究。探究式學習的開展,是為了能夠讓學生能夠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在探究中培養(yǎng)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等,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發(fā)散性思維、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下面,筆者就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問題淺談如下幾點見解。
一、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角色
探究式教學更為強調的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的引導,而學生是信息加工和接受的主體。相對于中學生來說,小學生處于性格發(fā)展、學習能力養(yǎng)成的基礎階段,對于學習方法的掌握能力有明顯的不足。想要對小學生進行科學教學的探究式學習,教師要明確自身角色的定位。首先,教師是教學工作的設計者。探究式學習需要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學生獲得成功,所以教師需要注意開展探究式學習中的策劃工作、開展形式、活動進行的方式、合作安排情況等,在學生探究式學習中適時評價,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其次,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促進者、參與者。小學生年齡較小,所以沒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經常在課堂溜號開小差,在課后玩耍不寫作業(yè)。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引導,為學生創(chuàng)造特定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探究中領悟。此外,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掌握,學會“扶”和“放”,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式學習習慣。綜上,小學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養(yǎng)成情況等明確自身角色的定位,在教學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的引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評價,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投入到每一科的學習之中。
二、探究式教學以知識為載體
小學科學教學中,科學探究不但是科學學習方法,也是科學學習的內容,通過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從當前科學教學工作開展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都出現(xiàn)了重視探究學習的過程,不重視知識結論。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方法雖然受到重視,但是卻和教學的內容分離,最終造成學生重視機械操作的問題,整個操作存在盲目性。所以,要求小學教師要重視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實現(xiàn)以知識為載體的探究式教學。
三、探究式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當前,在小學中推廣探究式教學方法收效顯著,但是為了保證小學科學教學中更好地進行探究式教學,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包括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對學生采取激勵式評價等。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科學教育的實施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而探究式學習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以保證探究活動的良好開展。探究式學習是讓學生在學習中去做,在做中進行學習的反復過程。因此,教師需要在活動開展中引導學生進行多類器材的運用,總結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以及活動中存在的疏忽問題等,也可以結合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讓科學課堂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有興趣的基礎上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并進行答案的找尋,養(yǎng)成良好的動手動腦習慣。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中,學生最初的預想和最終的結果常常存在明顯差異。針對這一問題,教師不可指責學生的問題,而是要讓學生總結整個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再次進行實驗,最終取得預期實驗效果。讓學生在探究式學習中,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
(二)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
相對于大學生而言,小學生對于夸獎、贊揚情緒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能成功反作用于學生的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由于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成熟程度存在差異,所以能夠表現(xiàn)出的學習能力也不夠強。但教師在教學中還是常常出現(xiàn)更為重視學習優(yōu)異學生的錯誤觀念,有時候還會靠著成績的高低為學生排座,課堂提問時只會關注學習好的學生,這樣的問題都會造成學生學習成績的下降。還有報道指出,部分教師對于學生能力之間的差異性評價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最終導致學生厭學、學習能力下降的問題,也增加了師生之間的疏遠距離。另外,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主要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方面所表現(xiàn)的問題,并未注重學生身上的其他閃光點,這也造成家長對孩子管理情緒上的偏差。所以,教師要學會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例如,對于基礎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要經常提問,學生回答的正確要予以鼓勵和肯定,學生回答的錯誤也要為其積極性進行贊揚。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的“做得好!真棒!真好!回答的太對了!太聰明了”這一類的話都會直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班主任不可對學生進行名次排座,不可以成績判定學生的好壞,不可對學生進行嚴肅批評。教師需要學會尊重每一個學生在成長階段的自尊心,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并要注重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在一個積極的氛圍下進行學習。
四、 結語
小學生學習養(yǎng)成意識相對較差,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就小學中的科學教學而言,需要以探究作為前提和核心。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探究式學習是科學教學的唯一方法,而是要求教師在掌握探究式教學要領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際需求進行教學隨機應變。除此之外,小學教師要對自身的教育觀念以及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在綜合分析當代小學生性格特點、年齡情況、學習能力情況等多方面完善教學工作,在拉近師生關系的基礎上,提高整體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唐增寶.合作探究式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2(4):25.
[2] 劉力萌.淺論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J].考試周刊,2014(10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