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鵬程++李世峰++李輝
摘 要:當前在青年大學生群體中,面臨了學業(yè)、人際關(guān)系、失戀和就業(yè)等多方面壓力,部分大學生由于家庭環(huán)境、自身的成長經(jīng)歷、特殊生活事件或變故、創(chuàng)傷遭遇等因素影響,且沒有得以修復或治療,甚至仍持續(xù)承受,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干預和治療,就會產(chǎn)生適應不良、情緒和行為方面的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礙,甚至導致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發(fā)生,因此,從正念的方式探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新的方式、新的視角和新的領(lǐng)域。同時如何用正念的治療方法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值得進一步研究。
關(guān)鍵詞:正念訓練;團體輔導;實施;效果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3-0209-02
目前,當代青年大學生群體中,由適應不良、焦慮抑郁、生活壓力過大等因素導致心理問題甚至產(chǎn)生心理疾病的學生并不少見。研究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趨重要。在此背景下,如何從嶄新的角度探討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就尤為必要?!罢睢币辉~最早來源于佛教,20世紀七十年代,正念(Mindfulness)開始作為一種效果顯著的心理治療方法引起西方心理學界的關(guān)注。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是卡巴·金(Kabat.Zinn)對正念的科學心理學定義,他認為正念是個體有目的地、不加任何評判或接納地將全部的注意放在正在發(fā)生的體驗上,由此引發(fā)的覺知狀態(tài)(Moria&Clive,2011)。正念自從被引入心理學以來,已經(jīng)在幫助普通個體緩解壓力、焦慮與抑郁,減少消極情緒體驗,提高積極情緒體驗,進而增進個體的心理健康,正念應用的領(lǐng)域已經(jīng)越來越廣泛。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武漢某高校22名在校本科生,年齡在18-22歲。通過張貼海報招募,對報名學生面談,說明正念訓練的相關(guān)規(guī)定與基本要求、訓練目標與內(nèi)容、訓練原則與流程,具體了解學生報名參與的動因和目前的心理狀態(tài)。經(jīng)篩選,參加訓練的成員無明顯心理障礙,同時有較強的意愿去緩減壓力、調(diào)整情緒、改變自我。
1.2 研究設計
以經(jīng)驗豐富的專業(yè)教師為帶領(lǐng)者,開展六次正念訓練團體輔導,分別在正念訓練實驗前后實施相同的量表測量,通過前后測試的比較研究,檢驗正念訓練團體輔導干預對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預效果。
1.3 研究工具
五因素正念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F(xiàn)FMQ)。量表從觀察、描述、有覺知行動、不判斷和不反應五個因素,反映個體正念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歸類整理并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進行定量描述分析。
1.5 實施過程
團體心理輔導每周活動1次,每次約2h左右,共6次:
第一單元:與正念相遇
單元目標:(1)建立團體約定,相互認識;(2)讓成員了解正念,引導團體初步認識正念的力量。
活動過程:(1)開門見山:指導者自我介紹并說明團體的主題、目的、進行方式及相關(guān)設置;(2)熱身活動:桃花朵朵開。主持人伴隨著音樂說:“桃花朵朵開“,成員集體問“幾朵開“,“X朵開“,成員聽后立即根據(jù)相應數(shù)字抱團;(3)連環(huán)自我介紹:成員之間兩兩自我介紹,之后在全組內(nèi)進行自我介紹;(4)團契的制定:首先由指導者說明訂立團體規(guī)范的原因并拿出一份初步團體契約,并選一位成員大聲讀出。第二步,指導者和所有成員一起共同修訂團契,征得成員同意后,請某一位成員執(zhí)筆,寫到海報紙上。第三步,團契書寫完之后,請一位成員大聲的讀出。并再次征求成員的意見。之后請所有成員在海報上簽名,并一起大聲宣讀團體規(guī)范,以示遵守;(5)“葡萄干”訓練:吃葡萄干訓練中,首先由組織者分發(fā)每人一粒葡萄干,并且讓組員用正常的方式吃進去。在此體驗基礎(chǔ)之上,再讓組織者給每人分發(fā)第二粒葡萄干。這一次,讓被試要按照指導語來進食葡萄干,首先拿起葡萄干,體驗將它放在手掌上或者拿在拇指食指之間的感覺;然后觀察它,全神貫注地觀察這個葡萄干的每一個細節(jié),色澤、凹陷、褶皺等;再把葡萄干拿在指間把玩,感受它的質(zhì)地,閉上眼增強觸覺的敏感度;然后把這枚葡萄干房子鼻子下聞,注意體會嘴巴和胃部此時的感覺;再把葡萄干慢慢放進嘴里,體驗它在口中的位置;然后開始咀嚼它,體會每一次咀嚼它產(chǎn)生的味道的變化;當咀嚼一段時間后,開始進行吞咽,感受它沿著喉嚨慢慢流向你的胃部的感覺;(6)身體正念:軀體掃描訓練。以舒服的方式,在鋪有軟墊的地板上仰躺下來。也可以在膝蓋或頭的下方置放一個支撐物,以盡量讓自己舒適。軀體掃描練習時,以20分鐘左右的臺灣南華大學的李燕蕙老師的音頻資料為指導,組織組員用心的去體驗自己身體各個部位包括全身的感覺。訓練期間,組員需要盡量坐直以防止困倦,最好閉上眼睛去用心練習。練習之后組織分組討論,大家分享感受,交流問題;(7)非正式練習:在學習生活中體驗正念進食,加強正念訓練。讓組員體會使用正念的方式去進食,在進食過程中享受食物的色香味。
第二單元:想法與感受
單元目標:(1)引導成員初步探尋軀體感受、想法;(2)探討正念與情緒關(guān)系。
活動過程:(1)熱身活動;(2)軀體掃描:以軀體掃描練習開始本單元正念訓練,成員閉上眼睛去用心練習,鞏固體驗自己身體各個部位包括全身的感覺;(3)想法與感受練習:初步探尋軀體感受、想法與情緒三者的關(guān)系。想法與感受練習:當成員們擺好舒服的姿勢后,要求他們閉上眼睛,想象下面的場景:“你正走在街道上,你看到從對面街道上走過來一個你認識的人,你微笑并向他揮手,這個人似乎沒有注意到,就走過去了?!比缓笞尦蓡T們主動覺知他們腦海中都經(jīng)歷了一些什么,包括任何的想法、情感或者可能出現(xiàn)的軀體感覺。之后,請成員們睜開眼睛,分享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或軀體感覺,以及任何在他們腦海中所閃現(xiàn)的念頭或形象;(4)觀呼吸練習:臺灣南華大學的李燕蕙老師的音頻資料為指導,練習自我呼吸的頻率調(diào)整以及空氣進出鼻腔的感受。這樣既有利于自我對于正念的認識,又有助于自我狀態(tài)的調(diào)節(jié);(5)作業(yè):練習正念性思維。
第三單元:呼吸的力量
單元目標:(1)進一步鞏固視覺聽覺訓練、呼吸訓練;(2)通過正念行走,提高正念水平。
活動過程:(1)熱身活動;(2)正念視聽訓練:5分鐘“看”或“聽”練習。臺灣南華大學的李燕蕙老師的音頻資料為指導,成員坐下,放下一切,全然接受此時此刻你所看到的和你所聽到的,包括你現(xiàn)在的感受以及預計將要發(fā)生的。在這種時刻,切莫嘗試去改變什么,順其自然;(3)觀呼吸練習;(4)分享與討論;(5)正念行走練習:觀行走。臺灣南華大學的李燕蕙老師的音頻資料為指導,組員組成一個圓圈,脫去鞋子,光著腳,感覺在地上赤腳行走過程中,每個腳關(guān)節(jié),包括腳踝,腳掌,腳趾頭對于地面的觸感,再綜合對于行走過程中的跟身體其他地方配合。這種訓練有助于組員更好的練習正念;(6)作業(yè):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正念行走。
第四單元:接納這一切
單元目標:(1)培養(yǎng)成員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2)培養(yǎng)成員接納當下的意識。
活動過程:(1)熱身活動;(2)正念視聽訓練:5分鐘“看”或“聽”練習;(3)正念練習:臺灣南華大學的李燕蕙老師的音頻資料為指導,開展30分鐘以接納為目的的正念練習。討論:分享體驗與感受;(4)正念閱讀,成員鞏固正念感受;(5)正念行走練習;(6)作業(yè):練習日常生活中的正念性思維。
第五單元:想法與事實
單元目標:(1)鞏固正念訓練;(2)引導成員識別想法與事實的區(qū)別。
活動過程:(1)熱身活動;(2)正念練習:臺灣南華大學的李燕蕙老師的音頻資料為指導,開展30分鐘正念練習(呼吸、身體、聲音和想法);(3)情境練習:討論:分享感受與體驗;(4)三分鐘呼吸空間練習;(5)正念行走練習;(6)作業(yè):練習日常生活中的正念性思維。
第六單元:自我的照料
單元目標:(1)探索如何在未來的生活中提升自我效能感;(2)鞏固正念訓練效果;(3)結(jié)束團體,團體成員相互祝福、惜別。
活動過程:(1)熱身活動;(2)正念視聽訓練:5分鐘“看”或“聽”練習;(3)正念練習:臺灣南華大學的李燕蕙老師的音頻資料為指導,開展30分鐘以接納為目的的正念練習;(4)調(diào)節(jié)自我效能應對方案:成員結(jié)合連續(xù)6次的正念訓練,結(jié)合自身的自我效能感與情緒狀態(tài),又針對性的制定正念訓練與計劃;(5)正念行走練習;(6)大團圓:在團體最后一次活動結(jié)束時,教師請大家站立,圍成圓圈,將兩手搭在兩側(cè)成員的肩上,聚攏安靜30秒,然后輕輕地哼唱大家共同熟悉的歌曲,并隨著歌曲旋律,自由搖擺,使全體成員在一個充滿溫馨甜蜜而有內(nèi)聚力的情景中告別團體。留下永遠的、美好的、難忘的記憶。
2 效果分析
對成員進行前測-后測成對樣本t檢驗(如表1),檢驗實驗干預后效果的差異性。數(shù)據(jù)結(jié)果表明,在焦慮自評量表、癥狀自評量表和癥狀自評量表的得分都有積極的變化。說明通過訓練,成員scl-90癥狀、焦慮和抑郁的程度有所降低。
3 結(jié)論
從正念的方式探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新的方式、新的視角和新的領(lǐng)域。同時如何用正念的治療方法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加強心理危機干預的效果,值得進一步研究。
(1)正念訓練團體輔導可以不斷鞏固和強化認知行為方式,提升正念水平。通過實證研究,開展正念常規(guī)性技術(shù)訓練,“葡萄干”、靜坐冥想、正念行走、身體掃描、三分鐘呼吸空間、慈心觀、正念瑜伽等,可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大學生正念水平。
(2)可以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活動,提升正念水平,以提高學生心理素質(zhì)。通過對大學生開展壓力管理團體輔導、情緒調(diào)節(jié)與緩解團體輔導,運用正念訓練的方式逐步緩解大學生的焦慮抑郁情緒和壓力感受,最后提升大學生正念水平和心理素質(zhì)。
(3)鞏固正念訓練團體輔導具備的積極性心理治療作用。在團體輔導干預的過程中,成員之間通過相互的交流與分享,感受到了小組同伴真誠與溫暖,學會了感受此時此刻的感受,緩減了內(nèi)心的壓抑與焦慮。同時學員之間相互認識,相互幫扶,拓展了學員的知識面和生活圈,開闊視野,學習到了新的方法與經(jīng)驗。在團隊領(lǐng)導者和成員的解釋、鼓勵和安慰中,一起解決困感。
(4)研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但仍然有一些地方需要認真總結(jié)與改進。如部分學員認為訓練累計時間有些短,可以適當將團體輔導時間增加到8次左右;對有些問題的研究還可以更加深入和全面,可對干預效果作進一步的追蹤研究,進一步明確正念訓練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干預效果;團體輔導可與個體輔導相結(jié)合,個體輔導配合正念訓練團體輔導。
(5)應進一步發(fā)揮團體輔導的長效機制。今后可以結(jié)合該研究,進一步探討,從理論與實踐、方式與方法等方面,指導團體成員建立不定期聯(lián)系制度,定期開展正念訓練的相關(guān)活動,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長期跟蹤隨訪,形成長久的支持系統(tǒng),可探討長期效果。
參考文獻
[1]徐慰,劉興華.正念訓練提升幸福感的研究綜述[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3(3).
[2]吳瓊.不同時長和內(nèi)容的正念訓練對抑郁的干預效果[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4).
[3]熊韋銳,于璐.正念療法:一種新的心理治療方法[J].醫(yī)學與社會,2011(1).
[4]譚鈞文.正念訓練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