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
摘 要:在小學數學中,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水平,教師可以通過幾何直觀教學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幾何直觀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抽象思維還處于形成階段,對于數學的學習感到更加吃力,甚至產生逃避、畏懼等消極情緒。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特點
小學生普遍好玩好動,對于新鮮有趣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一旦對某個知識點或者學科產生興趣,將會成為小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
二、用“形”來感知和認識數學概念
小學數學教材中具有很多抽象的定理和概念,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要想將抽象的定理和概念進行具體化,通過“形”來直觀展示是很好的解決途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與教學知識點相關的工具或資料向學生進行展示,使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化,學生理解起來便會容易很多,通過直觀的感受加深對數學概念的正確理解,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例如,“負數”這一內容一直是教學重點和難點之一,抽象的講解常常使學生云里霧里,難以理解負數的本質。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帶一個溫度計,并仔細觀察溫度計的刻度,使學生意識到零是整數和負數的界限,零以上是整數,零以下便是負數,認識到整數和負數之間的不同之處。同時,教師將溫度計變身成為數軸,要求學生在數軸上標注上所對應的數值,學生在進行標注的過程中,不難發(fā)現正數和負數所處的位置不同,通過測量發(fā)現,正數+1和負數-1、正數+2和負數-2、正數+3和負數-3距離0軸的間距是一樣的,進而舉一反三,了解到正負數具有相反的意義,從而加深了對負數的印象,理解了負數的本質內容。然后,教師還可以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負數所在位置的大小,從而懂得如何區(qū)分負數數值大小,能夠正確區(qū)分正負數大小。
三、通過幾何幫助學生探究算理
算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很大比重,也是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內容。在對各種數值進行計算之前,首先需要正確理解算法的理論依據——算理。如何使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算理和算法,教師可以借助計算機、算盤、圖形等相關道具和材料進行輔助教學,使學生直觀地感知算理和算法的精妙之處。例如,在講解“分數之間相加減”這一課時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小紅過生日時,媽媽買了一個蛋糕,并將其平均分成了四份,其中小紅吃了一份,問蛋糕還剩下幾分之幾?學生脫口而出說還剩下四分之三,然后媽媽又吃了一份,問小紅和媽媽總共吃了多少蛋糕?學生回答兩人總共吃了四分之二,也就是蛋糕的二分之一,從而逐漸引出分數的加減算法,再讓學生通過圓形圖來對剛才的場景進行再現,使學生很直觀地理解分數之間相加減的計算方法,掌握這一教學難點和重點。
四、透過幾何探究數學規(guī)律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否發(fā)現并掌握數學規(guī)律直接關系到教學成果以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幾何圖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探究和認識數學規(guī)律。然而,在闡述小學數學規(guī)律時,教師往往只是通過語言或者文字表達,很好地利用幾何圖形進行說明和直觀教學,這就導致一些數學規(guī)律難以有效地向學生傳達,學生很難及時掌握和領悟數學規(guī)律及本質,產生很大的學習障礙,停滯不前。例如,在學習“多邊形內角和定理”這一課程時,很多學生并沒有考慮通過三角和的數學規(guī)律進行聯系和推想,一直找不到解決的頭緒。眾所周知,三角形內角和是180°,三角形也是多邊形的一種類型,教師在講解這一定理時,可以通過大家廣為熟知的長方形進行切入,將長方形轉化成三角形的形式,通過一定的數據推理和分析得出長方形的內角和是360°,而正方形是一種特殊的長方形,所以正方形的內角和也是360°,然后對這一數學規(guī)律進行進一步拓展,可以發(fā)現任意四邊形的內角和均為360°,從而逐步發(fā)現和理解多邊形內角和定理規(guī)律,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所以,利用幾何圖形在促進思維轉換和理解方面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幾何直觀的教學策略開展教學,幫助學生很好地認識和理解數學概念、數學運算方法以及數學規(guī)律,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姜肖.試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
[2]王永春.小學數學教材與數學思想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15(9).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