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章梅
國家在不斷發(fā)展,社會在不斷進步,目前我國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高水平、高素質(zhì)的綜合型人才,而小學語文教學中就有很多與心理健康有關的內(nèi)容,小學其他學科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進行了積極的滲透。通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健全的心理素質(zhì)是高素質(zhì)人才所必需的,對于教師來說,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和學習技能的傳授,還要注意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全面發(fā)展,這樣的學生才能滿足不斷發(fā)展的社會需求。小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形成獨特性格、人格和價值觀的時期,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能力,恰當?shù)倪M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滲透,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 小學語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也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的重要途徑,學好語文能夠為學習其他科目打下良好的基礎,并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語文的特點是教育性、思想性和藝術性,小學語文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具備知識、技能和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學生,為今后走向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打下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和品格,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
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2.1 研究課本,挖掘可用內(nèi)容
教師可以運用教材中的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和文章中的人物溝通交流,例如在《龜兔賽跑》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完課文后,讓學生自己思考:為什么兔子比烏龜跑得快結(jié)果反而輸了?學生可以通過反復閱讀課文找到答案,這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方式。學生通過認真閱讀和理解課文了解了兔子輸了比賽是因為不正確的心態(tài)導致的,只有堅持到底、戒驕戒躁才能勝利,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會努力克服困難和自己的惰性。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將在能夠進行拓展的地方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男睦斫】到逃?,例如在《落花生》的教學中,單方面的知識傳授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辯論的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選擇自己想成為蘋果或者是花生,并讓他們解釋為什么自己想成為蘋果和花生,通過辯論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懂得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是有兩面性的,讓學生了解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揚長避短。
2.2 通過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大部分小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都較弱,在遇到困難時學生可能會對學習失去信心,但是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思考和學習的興趣,不斷完善自己。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教學中,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一只狼屢次找小羊的麻煩,非常不講理,但是小羊一直都非常禮貌和溫和,但是最后狼還是撲向了小羊。這篇課文是一個開放性的結(jié)局,學生們都希望小羊能夠活下來。教師以此為基礎設置了一個教學情境:為什么狼不講道理?如果你是這只小羊,你會怎么辦呢?學生了解到小羊的辯解不會起到作用,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被狼吃掉。讓學生自主思考如何才能從狼的最終逃脫,讓學生明白:壞人辦壞事的時候是不講道理的,對付他們的時候一定要冷靜,不僅要講道理,還要隨機應變,想辦法解決問題。教師可以讓一個學生扮演狼,一些學生扮演小羊,讓他們在情境中體驗,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的性格,更好的應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
2.3 通過朗讀教學讓學生學會關愛
小學語文教材課文都是精美的、典型的名家作品,這些作品能夠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美的感受,陶冶學生情操。例如在《掌聲》的教學中,這篇課文描寫了一位身患殘疾、自卑且憂郁的女孩小英在講臺上演講得到了臺下同學熱情的鼓勵,小英也變得開朗樂觀、更加勇敢的故事。作者用樸實的語言, 將學會關心和尊重別人的優(yōu)良素質(zhì)融入到生動的故事中。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兩次掌聲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探討兩次掌聲分別讓小英產(chǎn)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些變化,應該如何看待學生的掌聲?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關鍵自然段,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感悟,在朗讀中陶冶自己的情操,讓學生了解到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鼓勵和尊重,關愛他人,對深陷困境的人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對于他人給予自己的鼓勵和關心要心懷感恩,這樣才能正確的對待自己。
2.4 在實踐活動中不斷領悟
課堂教學是學生掌握閱讀技能的主要地點,也是師生之間接觸的主要地點,教師要充分利用可能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掌握好滲透時間和力度,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僅僅掌握了語文知識是不夠的,還要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絕知此事要躬行”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掌握的知識必須經(jīng)過生活實踐才能夠真正成為自己的,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課后延伸教學,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形成用于面對困難的能力和堅定的意識,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能夠抵御外來的不良信息侵擾,養(yǎng)成正確的自我意識。
3 結(jié)束語
綜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陶冶情操和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教師來說,在小學閱讀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格,引導學生成為滿足社會發(fā)展需求的高素質(zhì)人才。
參考文獻
[1]韓偉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愛的教育[J].黑河教育,2011(05):82.
[2]徐浩.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課外閱讀,2011(12):56.
[3]黃麗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考試周刊,2016(18):110.
作者單位
貴州省甕安二小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縣 5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