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宏偉
摘要:面對課程改革,我們應對新課改的實施進行必要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高中政治學科非常重要,它關系到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祖國未來的發(fā)展。如何上好政治課,我們可以從“轉變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重新定位教材”“轉變教學方式”三個方面進行。
關鍵詞:政治教學;教學理念;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1-0058
不斷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及教學形式都發(fā)生了重大的改變。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有些許體會躍然胸中,在此流瀉于筆端,望同仁不吝指教。
一、轉變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這是上好高中政治新課標的基礎
根據新課標的教育思想,學生學習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即“學生學習并非是一個對教師所授予知識的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習者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其核心觀點是:給學生提供思維活動的時空,讓學生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那么,如何有效地實現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的轉變呢?
1. 教師需要對自我的角色再認識
(1)教師應該成為課堂活動的主導。這個主導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指導、點撥、啟發(fā)等方面。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做到把課堂的“主角”讓學生來擔當,教師退居“幕后”,做好“導演”的指導工作。但要注意反對那種夸大學生自主學習而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極端方式。這里有兩種表現:一種表現是有的教師上課時只讓學生自己看書,一看到底,完全讓學生處于松散狀態(tài),無控制地放任自流;另一種表現是以練代講,題海戰(zhàn)術,這種“滿堂練”的方法,加重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扼殺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厭學,遏止了學生的發(fā)展。
(2)教師在課堂上應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在傳統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因為受長久以來教育模式及政治教材所特有的理論性、抽象性的束縛,角色被定位為既定課程的闡述者、傳遞者和理論的權威者,唯一任務就是教學,忽視了作為學習主體學生的情感需求及能力培養(yǎng)。而在新課程下,教師的角色定位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必須用更多時間和精力從事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需要由單一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即除了教學外,新課改下的教師應擁有與學生相處交往的能力,開啟學生的心智,影響學生的人生態(tài)度和行為。
2. 教師需要對自我駕馭教育教學能力的再培養(yǎng)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一教育理念在新課標下更體現其現實意義。要上好高中政治新課標,必須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提高駕馭教育教學的能力。比如,教師如何當好課堂教學的“導演”角色,“主導”到什么程度,這很講究。不足或不當,這“導”就缺少了“主”;“導”過分或過頭了,變成“主宰”,學生就處于完全被動的地位,這“主導”也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
二、對教材的理解重新定位,這是上好高中政治新課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只是囿于課本,一本政治課本就成為課堂教學雙邊活動的唯一媒介,成為學生技能培養(yǎng)的唯一渠道;教師根據教材要求只是片面強調基礎知識的傳授,這些情況束縛了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必須重新認識教材的作用,應認識到教材不僅僅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基本工具,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結合政治教材以學生的視角關注社會生活,選取社會生活中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物或人物與學生共同討論。在適當的情況下,根據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適和重組,可以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組織學生走出學校到社會中觀察、收集素材,發(fā)動學生自主選擇和確立討論與觀察的話題或事件。一方面將鮮活的生活引入課堂,一方面主動走出課堂,從生活實際中尋找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建構正確的思想和道德觀。
三、轉變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上好高中政治新課標的關鍵
教學方式應當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的自主性能否得到尊重和發(fā)揮也就成為區(qū)分新舊課堂的標志之一。新課程要求教師從單純注重知識傳授轉為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愿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富有個性地學習。
1. 興趣教學法。學習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覺性的核心因素,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強化劑。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營造愉悅的探索氛圍,積極實施課堂興趣教學法。新課程提出建立“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響亮口號,于是筆者也試圖從學生角度審視政治課,收獲頗多。
2. 角色模擬教學法?,F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個體參與性與激發(fā)人的內在需求之間存在正比例關系。換句話說,如果在教學中,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親臨“現場”,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需要,成為學生自覺閱讀和鉆研教材的動力,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角色模擬法,創(chuàng)設課堂“小社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情境思維能力。
3. 小組合作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也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可以普遍地在教學活動中加以運用。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組成一個個小組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自己的思考發(fā)現問題,用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教師參與其中,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給予必要的提示與點撥。這樣,使學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見解,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學生的發(fā)言做出思考,教學過程既是學習的過程,又是學生交往的過程,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較好的培養(yǎng)。
4. 體驗教學法。新課改強調,教學要從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出發(fā),密切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不斷深入地觀察和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為此,教師不僅要增加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演講、辯論、表演以及觀看影視、錄像等活動成分,而且應打開校門,突破校園四角天空的束縛,引導學生走向廣闊的社會生活。
(作者單位:貴州省銅仁市第一中學 55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