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海容
摘要:“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綱愁線愁情愁理愁眉苦臉愁斷肝腸”。這句話可以形象地反映我們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如何在農村小學中開展作文教學呢?筆者經過不斷的摸索,總結出一些作文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觀察;生活;閱讀;作文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1-0046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學生往往視作文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愛寫、不會寫。有不少學生到了“談文色變”的“境界”。為了完成教師交待的任務,出于無奈,學生不得不找書翻報,東拉西扯、東拼西湊。寫出的作文不是詞不達意、文不對題,就是內容枯燥,缺乏感情,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困境”呢?
其一,是生活空間狹窄,限制了學生的活躍思維。農村學生生活空間狹窄,接觸的新鮮事物要少的多。眼界狹小,可供閱讀的書籍貧乏,學生的知識面相應變小,學生作文是“無米下鍋”,也隨之出現(xiàn)了虛構內容,拔高立意的現(xiàn)象。再加上太多留守少年,回到家里,無人照看,無人關心,導致寫作興趣的丟失。因此,為了考試,學生就不得不憑空捏造,難以做到以情動人。
其二,是閱讀面較窄,讀書少。留守學生長期寄宿在校,對于社會的接觸很少。長期的“教室、宿舍”兩點一線的生活模式,導致學生除了接受課堂上的知識外,無法及時地主動接受新事物。在農村,家長普遍文化程度較低,對讀書的興趣不濃,無閱讀書報的習慣,閑暇之余,多數(shù)沉迷于打撲克、麻將。家長不僅不能成為孩子課外閱讀的榜樣,指導督促子女進行課外閱讀,而且也給孩子帶來很不好的影響。農村小學因基礎設備簡陋和經濟條件薄弱,大多數(shù)沒有圖書室、閱覽室,即使設置了圖書室,也沒有多少適合學生閱讀的圖書,并且很少對學生開放,甚至從未開放過。這樣也就不能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使學生缺乏課外閱讀資源,課外閱讀得不到保障,缺少了這一積累的過程,學生當然無從下筆??梢姡喿x是源泉,只有多去閱讀,學生的語言才能豐富,感情才能充沛,構思才能巧妙。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其三,是應試教育的樊籬禁錮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雖然在高喊推行素質教育,但實際還在貫徹執(zhí)行應試教育手段,作文教學也就表現(xiàn)出嚴重的功利性。家長、社會都把目光緊緊盯在升學的指標上,語文教師也把心思只用在幾個升學有望的學生頭上,重點輔導。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素質教育”的呼聲也就顯得蒼白無力,教師把按教學計劃教完課本中規(guī)定要教的課文當成教學的“硬任務”,而把作文教學視作“軟任務”,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課文的教學與標準化習題的演練上,對作文教學只要求學生多讀、多背,臨考時,就抓幾個作文典型題型強化訓練,不管出什么題目,寫什么文體,只要學生設計好開頭和結尾,字數(shù)符合要求,卷面整潔,總可以拿到一些分數(shù)。正是這種功利性的驅使下,學生的習作水平越走越低。
那么,如何消除農村小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愿意寫作,樂于寫作,有效地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呢?
一、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愛讀書。教師要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及身邊的成才之道,以榜樣的力量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由于小學生善于形象思維的特點,可選擇有精彩畫面的書給學生看,讀書要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只有適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會對書感興趣。
2. 利用優(yōu)秀習作,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1)利用作文評講課,對學生作文中寫得美妙的詞句、段落、篇章及好的開頭結尾進行賞析,讓他們從中得到知識和啟發(fā)。在批閱學生作文時,盡量找出每個學生作文中寫得較好的地方,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發(fā)光點,都給他們鼓勵、贊揚,讓他們在寫作中找到信心,體會樂趣。
(2)每次作文后,把寫得好的文章挑選出8-10篇(其中2篇是進步較大的),用好的統(tǒng)一的紙張,讓學生本人工整地抄寫一篇,把它裝訂成冊,注上姓名、班級,在學生中傳閱。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
(3)引導學生從課外書、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中搜集自己喜歡的詞語、名言警句、趣味成語、諺語、精彩片斷、小故事等,用專門的筆記本摘錄下來,指導學生寫課外讀書筆記、日記,以此積累詞匯、豐富語言,使學生從閱讀中吸取寫作的能源。
二、廣泛積累生活素材,提供寫作材料
1. 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日記的內容很廣,自己的喜怒哀樂、所見所聞都可通過日記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可以給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
2. 通過平時的課內外閱讀來積累
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在教學中要牢固樹立閱讀為寫作服務的思想,把閱讀教學始終貫穿于作文教學中。無論是低年級的用詞說話、看圖說話,還是中高年級的讀段、寫段和寫一篇完整的作文,這一系列的作文訓練,都要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把閱讀中的作文知識有效、合理地切入,通過導讀、課例、讀寫例話、基礎訓練這一個個訓練環(huán)節(jié),來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
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拔恼卤咎斐?,妙手偶得之”。想成為妙手,就得有廣泛的閱讀。農村小學生所處條件有限,腦海中的詞匯單一,往往表達并非所想。為了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豐富詞匯的積累,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實際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勵學生積極借閱圖書室的圖書進行閱讀;還可成立班級圖書角,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另外利用每周的課外活動時間安排全班學生進行課外自主閱讀。為了避免學生讀書的盲目性,使課外閱讀能真正落到實處,每次讓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興趣愛好讓學生選好書,然后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讓他們運用所學的讀書方法進行有目的地廣泛閱讀。同時,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采蜜本”,鼓勵學生把課外讀物中的優(yōu)美詞句、精彩片段摘抄下來,也可把對文中主人公的評價及自己讀完后的感受寫出來,隨時翻閱欣賞、細細品味。最后,每月開展一次“讀書成果匯報”活動,在活動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來相互交流、欣賞,激發(fā)了學生的讀書興趣,樹立了讀書信心,享受到了讀書帶來的成就與快樂。
3. 通過平時的生活來積累
其實,在農村這片廣大的土地上就是一本內容十分豐富的書,我們可以從其中挖掘更多的而且是城市中沒有的題材。農村孩子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游玩在美麗的大自然中:秧苗青青的田野,野花遍地的山坡,明澈清涼的溪流,香飄萬里的金秋碩果……這些美好的事物,豐富了孩子們對美的感受。上樹捉鳥,下河撈魚,放牛放羊,喂雞養(yǎng)鴨……無窮的趣事,多樣的勞作,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大自然親近,使他們增長了見識,充實了生活,這些都是城里孩子無法相比的。為了發(fā)揮農村孩子的這些優(yōu)勢,我們應該恰當?shù)匕褜W生作文的目光引向廣闊的空間。引導他們學會觀察事物,感受生活,把頭腦中豐富多彩的表象加工成寫作素材,一旦作文需要,便會“文思泉涌”。
三、注重作文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因而對學生的作文評價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jù)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另外,在評改學生作文時,可以采取兩種方式:自主評改、交互評改。學生自改,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成為作文批改的主人。當然,教師在讓學生自改作文前應進行指導,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對照題目,看自己的內容是否切題;其次,讓學生檢查文章的條理、詳略的處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實具體;再次,檢查是否有病句或錯別字;最后,看看采用修辭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學生自改后,小組同學參與互改,筆者發(fā)現(xiàn)小組同學在互改交流中,無拘無束、樂于交流,敢于闡述自己的見解,哪怕是一個小問題他們也會爭得面紅耳赤。他人評價時,無疑能讓自己大受啟發(fā),以廣闊的視野對習作進一步修改;評價他人時,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鑒,吸取他人的閃光點。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既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又使學生在自改作文中嘗到了“自改成果”,教師也能從精批細改的主體地位中脫離出來,成為作文批改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教給批改的方法,給學生以指導。既促進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小學作文教學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fā),不斷總結經驗,努力讓學生對作文由“厭”寫變“樂”寫,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
(作者單位:廣東省四會市城中街道沙尾小學 5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