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審計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綜合性學科,而傳統(tǒng)的審計學案例教學方式,不利于促進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探索。“翻轉課堂”是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翻轉課堂”理念下,文章結合審計教學實踐和體會,嘗試在審計學原理課程教學中進行案例教學的改革并進行了總結,以供參考。
關鍵詞:翻轉課堂 審計學 案例教學
一、“翻轉課堂”簡介
“翻轉課堂”理念源自于2007年的美國“林地公園”高中,該校兩位化學教師為了給因病無法進行課堂學習的學生補課,使用網絡上找到的錄屏軟件錄制課堂播放的PPT及講解聲音,形成視頻上傳到網絡供學生使用。2011年,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創(chuàng)立了可汗學院,他的演講報告《用視頻重新創(chuàng)造教育》使“翻轉課堂”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
“翻轉課堂”,又稱為反轉課堂或顛倒課堂,是指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校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yè)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胺D課堂”理念下,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習的指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成為主動的研究者,課堂則由知識傳授轉變?yōu)閱栴}探究。
二、審計學原理課程及案例教學簡介
審計學原理是審計學專業(yè)的核心基礎課程,是學生專業(yè)知識架構的基石。該課程以注冊會計師年報審計為主線,不僅要求學生能較為系統(tǒng)地理解與審計有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而且要了解如何從審計目標及管理層認定出發(fā),選擇合適的審計程序和方法,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將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降低到可以接受的低水平,同時要求學生熟悉風險導向審計的基本流程,了解如何對審計風險進行識別、評估與應對。
審計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綜合性學科,它以管理學、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多個學科知識為基礎, 融合了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內容。審計學的理論性和操作性均較強,其內容和方法上都具有不確定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審計教材無法將實際中靈活、豐富的審計實務遇到的所有問題都羅列出來,而只是將普遍性的一些審計思路、審計程序和審計方法介紹給學生,實務中需要審計人員大量的合理的專業(yè)判斷。所以,傳統(tǒng)審計課堂教學中,僅僅針對理論知識的教授是難以讓學生對該課程有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知識消化與提升,而實施案例教學,能夠給學生提供模擬審計實務情境,讓學生在比較真實的情景中獲取感性認識,進行理性思考,以深化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傳統(tǒng)的審計學案例教學法,其主要做法是收集實際審計項目實施過程的詳細資料,經過適當編輯后,提供給學生作為范例閱讀,以便學生對實際審計工作有系統(tǒng)的感性認識。同時,根據教師搜集到的審計失敗實際案件,用于解答相關問題或進行討論。這種傳統(tǒng)的案例教學方式,確實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氣氛、強化學生對相關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等作用,但完全依賴這種途徑進行審計案例教學,并不利于促進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探索,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研究創(chuàng)新能力是知識經濟社會和信息時代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基于此,本文結合筆者近年的審計學教學經驗以及與同行之間的交流,在2015年秋針對2014級審計學專業(yè)的審計學原理課程教學中嘗試“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進行了審計學案例教學的改革。
三、“翻轉課堂”理念下審計學原理案例教學改革實施
審計學原理是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審計學專業(yè)的核心基礎課程,4學分,64學時,開課時間為16周,每周2次課,每次2課時?;趯徲嬂碚摰陌l(fā)展以及系里“以證促學”理念和后續(xù)課程的開設,我們選擇CPA《審計》教材,并以年報審計為主線介紹審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胺D課堂”理念下審計學原理案例教學改革嘗試從如下幾方面實施:
(一)開學第一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審計學專業(yè)的審計入門課程,開學第一課除了介紹該課程教學大綱及考核要求等內容外,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學習審計的興趣,并鼓勵大家多思考、多交流。為此,開學第一課,首先通過已畢業(yè)學生實例詳細介紹了審計職業(yè)發(fā)展方向及審計職業(yè)發(fā)展要求,通過身邊的事例讓學生對自己的專業(yè)以及未來的發(fā)展有所了解和期待。同時通過展示某上市公司最新年報中的審計報告,介紹審計是什么?如何開展審計?以此介紹該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重點和難點。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推薦學習資源并給出學習建議。推薦的學習資源除了諸如《蒙哥馬利審計學》等經典教材外,也有《用數字說話》等通俗的入門資料;除了介紹中注協、國家審計署等官方網站外,也有巨潮資訊網、財經雜志等財經媒體網站,同時還有一些知名報刊雜志的微信微博;除了《財經郎眼》、《解碼財商》等財經視頻外,還有愛課程、網易公開課等課程資源共享平臺。
總之,第一堂課就告知學生:本課程要求在學習審計理論后(大約10—12周)結合推薦的資源內容搜集案例資料,分組進行課堂翻轉。
(二)課堂理論教學+案例翻轉
根據“翻轉課堂”教學理念,我們將審計學原理教學內容整合為審計學基本原理、風險導向審計流程(基于循環(huán)審計)、完成審計工作及審計報告等內容,用10—12周的時間進行課堂講授,并輔之以課下練習,同時每完成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均進行一次課堂測試,并在全批全改和及時點評跟蹤學生學習進度的基礎上將測試成績納入平時成績。此外,在課堂講授中,結合審計實務經驗,采用傳統(tǒng)的案例教學方式,不斷鼓勵學生關注財經新聞熱點并利用課堂的理論知識思考現實問題,推薦學生觀看審計相關的財經視頻,培養(yǎng)學生對于審計學原理的興趣以及了解案例分析的方法。
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課堂學習的實際情況,在與助教討論后,于第12周確定詳細的翻轉課堂實施方案,并擬在第14周進行,具體要求如下:
1.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分析自選案例,鼓勵選擇財經新聞熱點,建議基于自選案例的簡單介紹提出站在注冊會計師的角度如何識別、評估、應對相關案例的問題或者對審計有什么啟發(fā)(鼓勵有其他的思考,但務必圍繞審計或會計話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