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通過思想品德課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思想品德課程義不容辭的職責。思想品德教師應從三方面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法制教育,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法制教育,在課堂小結中進行法制教育。
關鍵詞:思想品德;法制教育;情境;多媒體;課堂小結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1-0100-01
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制教育狀況如何,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青少年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有的法律意識還不強,容易出現(xiàn)觸犯法律或者不懂如何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情況。所以,在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滲透法律知識、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要求,也是思想品德教師的職責所在。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思想品德課堂中的法制教育。
一、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法制教育
眾所周知,一堂課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氣氛很重要,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能夠讓學生立刻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因此,教師應該每節(jié)課都提前認真?zhèn)湔n,整理教材,搜索社會上的熱點新聞以及學生身邊的典型案例,以便更好地開展思品課教學。教師還要在教學中注重滲透法律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法制教育。
(1)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在課程導入或者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無論是問題情境還是游戲情境,學生都是很愿意參加的,這對教育教學有很好的作用。例如,“隱私和隱私權”一課教學中,在新課導入的時候,教師手中拿了一封信,聲明這封信不是教師本人的,但老師非常想拆開看,可不可以?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不可以。問:為什么不可以?學生回答:這是個人隱私。正是這種巧妙導入,使學生對保護隱私有了興趣,起到了激發(fā)興趣的作用,同時也進行了法制教育。又如,在“學會合理消費”一課教學中,讓學生為指定的某商品做代言、編創(chuàng)廣告語,學生們都踴躍參與。游戲結束后,教師進行引導: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編廣告語的心理體會一下商家的銷售心理。聽了老師的點撥,學生們一下子明白了作為消費者為什么要合理消費,因為少數(shù)商家是在夸大其商品的效果。這樣,學生懂得在日常消費中應有冷靜、合理消費的態(tài)度。再如,“維護消費者權益”一課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扮演商家來推銷自己的滯銷商品。學生們在為推銷滯銷商品積極出謀劃策的同時,也反思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購買促銷商品時,是否考慮過商品過期、產(chǎn)品有瑕疵等問題,反思自己購買了假冒偽劣商品后有沒有維權意識,有沒有采取維權行動。通過本課教學活動,學生有了維權意識,知道了侵權行為發(fā)生后消費者的維權途徑。
(2)在課堂教學中舉行小型知識競賽。現(xiàn)代社會信息發(fā)達,學生懂得的知識很多,接收的信息量也很大,但是很少有機會展示自己?;诖耍處煈摻o學生積極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例如,在“維護消費者權益”一課教學中,可以舉行小型知識競賽,設置如下問題:第一,消費者在購物時為什么要索取購物發(fā)票?第二,消費者在購物中如果遇到商品質(zhì)量或服務質(zhì)量等問題,投訴時應注意些什么?第三,如何解決假冒偽劣商品害人、坑人問題?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研討,得出結論,能夠很好地掌握一些法律知識,并懂得如何在生活實踐中進行合理運用。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法制教育
作為課堂教學中的現(xiàn)代教學手段,多媒體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一線教師應該很好地運用它,但也應避免過度依賴它。如果能合理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手段,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生命和健康的權利”一課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侵害人類生命和健康的視頻。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體會到法律的重要性,并且迫切地想要了解和學習法律知識,想知道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這樣,既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對學生進行了必要的法制教育。
三、在課堂小結中進行法制教育
課堂小結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一堂課的升華和點睛之筆。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課堂小結不一定是由教師進行總結,也可以是回答學生的疑問,還可以讓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通過思想品德課的學習,學生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識,想將這些知識加以運用,因此,應該給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與交流的機會。對于學生而言,這是一次深刻的體驗和升華。通過課堂小結,學生會增強法律意識,懂得明辨是非,避免不良風氣和行為的滋長,規(guī)范自身言行。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對國家、社會、家庭和青少年自身而言,都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思品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目的的,需要教師不斷研究與實踐。只要教師能夠細心地琢磨、交流、碰撞,就能將法制教育滲透得更好,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更好地懂法、愛法、用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戴麗琴.小組合作讓思想品德課復習更高效[J].教書育人,2016(28).
[2]韓雪霏.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激勵對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5.
[3]鄭敬斌,王立仁.談中小學法制教育內(nèi)容的誤區(qū)與完善——基于思想品德課教材內(nèi)容梳理的視角[J].教育探索,2011(08).
[4]范麗微.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農(nóng)村中學施教過程中的適應性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