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娜
【摘 要】很多學校和社會上的音樂培訓機構都會組建少兒合唱團,并用相應的方法對少兒進行訓練。在眾多訓練方法中,視唱練耳就是其中一種。視唱練耳可以提高少兒對音樂的審美,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知,使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合唱訓練。本文以視唱練耳在少兒合唱訓練中的應用為切入點,分析其應用的現(xiàn)狀與實踐,展開討論。
【關鍵詞】少兒合唱訓練;視唱練耳;應用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072-02
音樂是由多種旋律、節(jié)奏與聲音組合而成的,并通過這一語言形式的傳遞,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但要想讓音樂符合大眾的要求,讓大眾接受,就需要以視唱練耳為前提,作為音樂演唱的基礎。合唱作為一種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演唱者要具有敏銳的聽覺,特別是在不同聲部混合演唱的情況下。因此,需要用視唱練耳鍛煉自己的聽覺,進行訓練。
一、視唱練耳在少兒合唱訓練中的應用現(xiàn)狀
(一)學生音樂基礎差異較大
現(xiàn)在,雖然很多學校都會以班級的形式建立合唱團,但由于班級內的學生音樂基礎參差不齊,很難統(tǒng)一。[1]音樂教師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中,并未注意到音樂基礎的差異性,使用的視唱練耳訓練方法較為寬泛,缺少針對性,導致很多少兒對音樂的感知較弱,很難聽出音樂的節(jié)奏,導致整體合唱水平較低。
(二)教學工具與方式單一
音樂教師在進行視唱練耳訓練時,大多采用鋼琴演奏,或是通過聽寫訓練方式完成訓練。運用鋼琴演奏樂曲雖然能讓少兒熟悉音樂作品的旋律,但因為演奏的工具只有一種,無法讓少兒了解樂曲由多種樂器演奏時的音色,而聽寫訓練的形式又過于僵化,缺少實際的演奏練習,很容易讓他們失去合唱的興趣。
(三)視唱練耳訓練模式陳舊
目前,很多視唱練耳訓練采用的訓練模式僵化,特別是在少兒合唱訓練中。因此少兒合唱訓練還未形成完整的訓練體系,只能采用其他音樂形式的訓練方法,沒有根據(jù)少兒的特點進行調整,缺乏針對性。[2]而且,少兒在訓練中大多以模仿他人為主,缺少創(chuàng)造力,長此以往,少兒就會對合唱訓練產(chǎn)生抵觸心理,消極參與視唱練耳的訓練。
二、視唱練耳在少兒合唱訓練中的應用實踐
(一)視唱練耳在少兒合唱訓練中的訓練步驟
該訓練步驟共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發(fā)聲練習、分聲部視唱、合排。
1.發(fā)聲練習
發(fā)聲是合唱訓練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在這一階段,少兒要解決自身發(fā)聲存在的問題,比如音域較寬或較窄、找不準換聲點等。運用相應的發(fā)聲技巧,即聲樂的發(fā)聲方式,在演唱中加入一些元音和輔音,用來表示自己音的高度。如果少兒缺少這一基礎,就無法達到教師預定的目標。[3]用于合唱訓練的曲目難度不等,有的曲目對發(fā)音的要求較高,而有的曲目要求較低,這就需要少兒根據(jù)曲目的難易程度來提高自身的發(fā)聲水平,滿足不同曲目的要求。
2.分聲部合唱
分聲部合唱的效果會直接影響合唱訓練最后的成果,它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樂譜,另一部分是歌詞。分聲部練習后可以調整少兒的音準,找到曲目的節(jié)奏。因此,教師要將合唱的曲目劃分為數(shù)個部分,分析不同部分演唱時需要使用的技巧,再引導少兒運用這些技巧,嘗試演唱,調整高音的范圍,掌握各部分的節(jié)奏及強弱變化。[4]然后讓少兒進行視唱,并投入感情。比如,某一部分的音高在中低音區(qū),可以讓其用輕柔的聲音演唱。但如果是在高音區(qū),則需要其使用聲樂技巧,用自己的氣息支撐聲音,提高聲音的準確度。但要注意一點,少兒視唱音符時,要根據(jù)曲目中標記的各類符號,了解這些符號所代表的含義,為以后的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礎。
3.合排
合唱訓練最后的驗收方式就是合排,即把之前練習的所有過程結合到一起,讓不同的聲部演唱,在表現(xiàn)各聲部演唱特點的同時又相互統(tǒng)一。但在合唱訓練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種狀況,即曲目的旋律和合音都是不同的,增加了組合的難度,為此,教師要提高少兒在不同訓練階段發(fā)聲的準確性,減少發(fā)音上的失誤,提升聽覺的敏銳度,互相磨合,把曲目縱橫的旋律、雙重曲調的段落,以及不同的聲部互相統(tǒng)一,變?yōu)橐惑w。[5]
(二)視唱練耳在少兒合唱訓練中的應用效果
1.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
少兒合唱興趣的培養(yǎng),會使其產(chǎn)生學習動機,主動參與合唱訓練。因此,教師要改變過于陳舊的教學模式,豐富訓練方法,增加訓練的趣味性,貼近少兒的生活,展開視唱練耳的訓練。例如,教師可以在訓練中加入游戲,要求少兒運用不同的曲調、節(jié)奏和聲音的高度,演唱曲目中的一部分,對于可以準確演唱或是錯誤較少的少兒,可以給予適當?shù)莫剟?,而對于錯誤較多,找不準音樂節(jié)奏的少兒,要給予指導,解決發(fā)聲中遇到的問題。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教學用具,吸引少兒的注意力,像奧爾夫小樂器就是其中一種。奧爾夫小樂器包括三角鐵、手鼓等,并且,少兒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自己制作樂器,像沙蛋,即把一些粗沙粒放到塑料瓶中,在唱歌時搖晃,發(fā)出“沙沙”的聲音。[6]
這種與少兒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讓其長時間保持注意力,同時,又可以養(yǎng)成環(huán)保意識,學會“變廢為寶”。
2.增加課堂教學方式
教師會根據(jù)少兒在這一階段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給出具有針對性的訓練內容,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增加合唱訓練的趣味性。[7]
比如,當教師展開和弦訓練時,由于少兒還未系統(tǒng)學習過和弦的概念,無法真正理解和弦,為此,教師可以用人體展示的方式,讓少兒理解和弦,加深理解。在練習大三和弦中的1、3、5三個音時,教師可以邀請三名少兒來到臺前,按照順序依次演唱這三個音,再由其他學生判斷,這三個單音中,哪兩個單音之間的距離較短,哪兩個單音之間的距離較長。接著,教師可以不斷彈奏一個單音,加深學生對這個單音的記憶,重復演唱。
3.教師用鋼琴演奏某一單音的聲音與聲效
教師不再用鋼琴演奏同一首曲子,而是只用鋼琴演奏某一單音的聲音和聲效。在一節(jié)課的訓練中,教師不用演奏全部和弦,只需演奏同一和弦即可,然后以這一和弦為基礎,逐漸教授其他和弦。此外,除了固定的合唱曲目外,教師還可以選擇適合少兒練習的曲目,讓少兒運用課堂所學的相關技巧,鞏固練習,進而在合唱練習中得到應用。同時,教師除了以鋼琴為主要教學工具外,還可以加入其他樂器,讓學生了解樂曲通過不同樂器演奏出來的音色,提高聽覺的敏銳度。
三、結語
視唱練耳訓練的進行,可以讓合唱訓練變得規(guī)范,實現(xiàn)規(guī)范教學。為此,教師要根據(jù)當前少兒合唱訓練的現(xiàn)狀,明確訓練步驟,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增加課堂教學方式,不再用鋼琴彈奏所有的音符,而是演奏某一單音的聲音與聲效,提高少兒聽覺的敏銳度,提升整體合唱水平。
參考文獻:
[1]付蓉.視唱練耳訓練對合唱藝術的重要意義[J].當代音樂,2015,(1):57-58.
[2]郝芳.視唱練耳在少兒合唱訓練中的教學實踐研究[J].藝術教育,2015,(9):154.
[3]徐東陽.多聲部視唱練耳訓練研究(四)——多聲部視唱訓練與合唱訓練的融合[J].大眾文藝,2014,(5):19-20.
[4]滕締弦.視唱練耳語境中的音樂才能教育[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2,(3):108-111.
[5]張小燕.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綜合化教學探析[J].四川戲劇,2012,(6):153-154.
[6]歐蘭香.視唱練耳能力在聲樂表演藝術中的重要作用[J].藝術百家,2014,(2):180-182.
[7]蔣雪.論節(jié)奏訓練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方法與意義[J].歌海,2014,(1):109-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