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瀟
摘要:我國大部分高校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文化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所欠缺,主要是因為受到了傳統(tǒng)應試教育模式的長期影響,對于文化認知能力的重要性不夠了解。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和語言之間的關系,然后以培養(yǎng)學生文化認知能力為基礎,探究了高校英語教學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高校;英語教學;文化認知能力
1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關系
語文自身就可以看做是文化現(xiàn)象中的一種,它承載著文化,同時又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二者之間是緊密聯(lián)系并且不可分割的。正是因為語言和文化之間這種互為依托且相互影響的特征,想要真正掌握一種語言,就必須對產(chǎn)生語言的特定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對于高校英語學習來說也是如此,如果學生對于西方國家的習俗、文化、禁忌等不夠了解,就會影響到交際,自然也就無法順利實現(xiàn)交際目標。所以想要學好英語,不僅在語言知識方面要有足夠的掌握,還要認真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如今高校中教師對于文化導入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認知能力,只是單純的學習語法和詞義,這對我國的英語教學產(chǎn)生了嚴重的影響,更是英語學習中高分低能學生產(chǎn)生的一個主要原因。
2培養(yǎng)高校學生英語文化認知能力的相關內(nèi)容
2.1以培養(yǎng)學生文化認知能力為基礎的高校英語教學原則
(1)對比性原則
對比原則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列出母語和英語之間的異同之處,并進行仔細的分析,以此來減少文化沖突帶來的文化誤讀,讓學生對英語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和了解。
(2)多元性原則
多元性質(zhì)的就是對不同文化中的多樣性有足夠的尊重,具體采用的文化策略可以是文化保持、文化適應以及文化同化等。
(3)關聯(lián)性原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做好對文化教學內(nèi)容的講解,還要將其聯(lián)系到日常的交際內(nèi)容以及語言學習鐘來,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更加準確的理解語言技能和知識,還可以將其順利的使用在跨文化交際中去。
(4)多維性原則
多維性原則的核心在于對課余時間的利用,也就是說不能只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文化認知能力,還要將文化資源以及課余時間充分的利用起來,對教學進行輔助,積極挖掘第二課堂。
2.2以培養(yǎng)學生文化認知能力為基礎的高校英語教學目標
(1)學生對日常行為和角色之間的關系有足夠的了解,知道在英語文化之下如何表達,來處理危機情況或者與他人正常交際。
(2)英語中哪怕是最普通的單詞和詞組,都會有文化聯(lián)想意義的存在,學生對于這一點要有足夠的了解。
(3)學生有能力去評價、修正英語文化的概括語。
(4)學生自身有能力借助一些方式,例如日常觀察、書籍資料的查閱以及大眾傳媒等,去組織研究英語文化。
(5)學生在對待英語文化和母語文化的時候應該具有平等的態(tài)度。
2.3以培養(yǎng)學生文化認知能力為基礎的高校英語教學方法
(1)將學生的文化認知結構拓寬,保證英語文化和母語文化的兼容性
在英語文化與母語文化之間交際的時候,這種交際關系能否成功可以說是有文化因素決定的,因此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可見一斑。想要保證交際的成功就必須重視雙方文化的作用。所以在對學生的英語文化認知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將母語文化導入進來,二者相互對比并且相互促進,將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拓寬。
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要在母語項目和英語項目中間進行取舍、選擇的話,遵循的原則有階段性、適度性以及相關性三點,導入英語文化的目的是對其整體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實踐性的去知道這些交際言語,而在導入母語文化的時候重點應該是其與英語文化的異同之處。
(2)讓學生擁有更高的文化認知敏感度
一個民族的文化是由當?shù)氐淖匀粭l件以及當時的社會以及歷史條件等共同作用并形成的,因為具有不同的形成背景,所以不同的民族和地區(qū)擁有的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在英漢文化交際中要有針對性的去研究兩種文化產(chǎn)生的背景以及其語用文化,這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化認知敏感度會有很大的幫助,可以有效避免使用社交用語的時候出現(xiàn)失誤。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比交際文化的差異,首先是交際功能和語言形式,例如在進行告別、致歉、道謝等時候的語用差別,以及不同的稱謂、敬語、謙辭等。其次是語篇結構和思維方式,最后是社會背景以及詞匯所具有的內(nèi)涵。
(3)提升學生文化認知的意識,將語言學習融入在文化導入中
高校使用的英語教材中課文一般都是英美原文的資料,其中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內(nèi)容和語言知識,并且還有大量的典故、諺語以及格言出現(xiàn)在文章中,這些都是當?shù)孛褡逦幕木A所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課文發(fā)生的背景文化適當導入進來,對學生文化認知意識的增強有很大幫助,從而更好地理解語言學習。例如名為《我為何當教師》的那篇課文,其中有一句話是“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a present at the creation,when the clay beings to breath.”學生一開始對于這句話的含義不甚理解,但是當教師講出相應的文化背景,也就是《圣經(jīng)》中上帝使用黏土造人的故事之后,學生就可以理解句中為什么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塑造者了。
(4)打造輕松而真實的課堂氛圍
通過對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充分利用,可以起到改善課堂效果的作用,從而更好地對學生的英語文化認知能力進行培養(yǎng)。首先可以選擇和教材內(nèi)容有關的影像資料、圖片資料等,通過圖片或者視頻將歐洲國家人們的風俗習慣、日常生活以及宗教信仰等介紹給學生。其次可以在每堂課中預留出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安排一位學生講講自己了解的歐美國家的相關知識,例如地理知識、文學作品、歷史事件等。學生可以在事前準備好資料,講解的過程中就能提高英語認知能力,還能幫助到其他的同學。
參考文獻:
[1]王施異.高校英語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探析[J].海外英語,2014,24:65-66.
[2]羅志祥,何琳玲.議探究式文化教學在地方高校大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0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