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程際
摘要:授課教師必須重視案例教學,這是由《行政管理學》學科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學科特征所決定的。運用案例進行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針對目前在行政管理學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對如何提升案例教學法在行政管理學中的運用水平提出了相關改進措施。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行政管理學;應用
一、案例教學法在《行政管理學》教學中的價值
1、有利于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培養(yǎng)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和發(fā)展人是教學工作的指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要服務于學生的“學”。然而,在傳統的行政管理學教學中,教師習慣于把教科書當做唯一的教學資源,利用知識和權威操縱和主宰著課堂教學,成為居高臨下的管理者,學生只能被動服從,在教學過程中充當的僅是一個存儲既有教育知識的“容器”。缺乏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眴⒌蠈W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案例教學法的原則,而并非單純的知識獲取?!鞍咐虒W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之要求,組織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道理,進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他們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在案例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打破學生思維的惰性和定式,拓寬他們的思路,讓學生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分析同一個案例;另一方面,對于學生在分析案例時閃現出的思維火花,也適時地給予指導和點撥,促使學生靈感或頓悟生成。
3、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
把案例教學法應用于行政管理學教學中,圍繞共同的教學目標,一般以小組討論和集體學習為主要形式,要求調動每個學生參與案例的分析和討論,給予每個學生以平等地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和自由,改變了教師在教學中唱獨角戲的局面,加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尤為重要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能使學生接觸到來自其他同學的對案例不同的視角和想法,訓練了學生的換位思考能力,學會與他人分享多樣化的主張和觀點,養(yǎng)成虛心傾聽他人意見的良好習慣,有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
二、關于提高案例教學法在行政管理學應用的策略
1、案例教學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是指在課堂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教與學的活動而形成的某種占有優(yōu)勢的綜合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學校來說,課堂教學無疑是案例教學的主陣地,而課堂教學作為師生雙方“教與學”的雙邊互動過程,又總是無一例外地被一定的課堂氛圍所包圍。良好的課堂氛圍對于案例教學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氣氛之中,有效地感染和鞭策學生和睦團結、進取創(chuàng)新,而且能激勵、鞭策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展示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促進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上知識的真正建構者,成為課堂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
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是良好的課堂氣氛的開始。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它貫穿于案例教學活動的全部過程,是案例教學發(fā)揮其應有效能的重要心理條件。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證。只有師生關系和諧了,感情融洽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之間才能更好地實現良性互動。
2、要精選案例,建設緊扣教學內容并能反映時代特點的本土化案例庫
把部分真實生活引入課堂的案例是一個好的案例,從而可使教師和全班學生對之進行分析和學習的工具。選好案例是進行行政管理學案例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師可根據自己的駕馭能力探尋適合自己的案例教學方式。比如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可試用以理論為主線貫穿案例;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可以案例為主線闡述理論。但案例選擇一定要緊扣教學內容:一要緊扣已經講過的基本原理,其最大益處就是有助于學生在基本原理的指導下去分析案例,這是一種從抽象到具體的教學方法;二要緊扣將要講的基本原理,教師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導出將要講的基本原理,這是一種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二者可以交叉使用。教師設計的案例答案要有伸縮性、可探討性,讓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得到最充分的發(fā)揮。此外,選擇的案例應盡可能本土化并能反映時代特點。本土化案例大多貼近國內現實生活,特別是那些知名或學生熟知的組織單位的案例;以及新近發(fā)生的焦點民生事件等,能夠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也容易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案例還要反映時代特點,只有選擇那些能跟上時代步伐的案例,才能通過教學實踐起到促使行政管理學科知識更新、理論深化的作用。
3、教師要做好角色轉換工作
在案例教學中把案例、教師和學生三者組成三角互動關系。案例是討論的基礎,教師和學生是參與主體,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操縱者,而是案例討論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和仲裁者。這對教師的知識和能力是一種新的挑戰(zhàn),教師的職責更重,工作更多,壓力更大。一些學校教師習慣于“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教學模式,對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學方法、案例教學經驗信心不足,因而對案例教學缺乏熱情和動力。要推進案例教學,首先必須轉變傳統觀念,使教師建立新的角色意識,促使其實現角色轉換。而對于授課教師來說,要在案例教學中扮演好新的角色,除了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案例教學經驗,強化自己的案例教學能力之外,培訓也是很重要的一條途徑。如果能經常參與一些經驗交流會議、案例教學觀摩活動,教師的案例教學技能與水平將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4、注重課堂的操作技巧
案例教學的重要形式和核心環(huán)節(jié)是案例的課堂討論,教師的課堂操控技巧是案例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由于已在前期做了鋪墊和準備工作,這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選擇不同的討論方式,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和探討。此外教師還有責任對案例分析和討論的過程實施控制,一是掌握時間,隨時關注討論的進展情況,控制討論的節(jié)奏;二是重視啟發(fā)和調動學生,巧妙提問,及時點撥,延續(xù)話題,避免冷場。三是注意對討論內容的整體掌控,由于案例討論課堂的開放性,學生自由發(fā)言,可能會出現節(jié)外生枝、偏離主題的現象,這時就需要老師進行調整和“糾偏”,以保證案例討論放而不亂、活而有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踐性、應用性是行政管理學的特點。學科特點決定了這門課程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進而推動教學法改革的必要性,既是遵循課程教學規(guī)律的內在要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因此,在行政管理學教學中,要依據實際情況,合理組織和優(yōu)化教學過程,促進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文鈺.論案例教學法在《行政管理學》課程中的應用[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1/12
[2]吳清軍.論案例教學法在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中的實施[J].科技信息,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