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
摘 要: 《西方音樂史》在高校的音樂教學中被列為專業(yè)核心課程。但是,多年來教學模式一直沒能有大的改觀,繼續(xù)沿用的是教師單一的講,學生被動的聽的教學模式。故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門原本較為重要的專業(yè)課程也逐漸的被學生所忽視,無法在音樂教學中起到專業(yè)核心課的支撐作用。筆者就這一現(xiàn)狀展開思考,以期獲得較為有效的改觀途徑。
關鍵詞:高校;西方音樂史;改革;思考
中圖分類號:J6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6-0211-01
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我們發(fā)現(xiàn),在部分高?!段鞣揭魳肥贰返慕虒W活動中,教與學無法有效的結合。由于西方音樂對于我國學生來說,本就屬于“他者”,學習起來有局限性。而多年來我們的教學模式一直沿用的是教師單一的講,學生被動的聽。故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門原本較為重要的專業(yè)課程也逐漸的被學生所忽視,無法在音樂教學中起到專業(yè)核心課的支撐作用。高校學生普遍對西方音樂史感到頭疼的原因在于:異國文化難于身臨其境,枯燥的史類課程,而且學科涉及面廣、時間跨度大。學生無法得到有效的實踐,全靠死記硬背,以致于考前臨時抱佛腳考完全忘光的想象較為嚴重。如何有效的改善這一現(xiàn)狀,使《西方音樂史》這一課程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真正起到專業(yè)核心課程的支撐作用。筆者進行了以下思考,以期獲得有效的改觀途徑。
一、轉變教學理念,改善枯燥的史類課程
教學理念的轉變首先要從教師的教入手,如何將枯燥的史類課程講的生動有趣,又富含知識性。
教師在編排課程時,首先需要注重知識點的橫向和縱向對比。比如,穿插介紹中國音樂發(fā)展史的內容,這樣能夠有助于讓學生找到熟悉點,為西方音樂史教學提供借鑒。
其次,尋找共同點。比如,在對西方音樂史中包含的某種藝術形式進行講解的時候,可以與其它西方藝術形式結合在一起講解。
這樣能夠使西方音樂史教學內容更加的豐富,幫助學生在掌握西方音樂史發(fā)展脈絡與藝術特征的同時,將學生的藝術靈感激發(fā)出來。這樣學生對比的掌握了區(qū)別,更容易記憶,更有助于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興趣。。
二、廣泛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豐富課堂教學
由于西方音樂對我國學生來說屬于“他者”文化,我們又無法帶領學生去西方國家,身臨其境的感受西方文化,體驗西方音樂的發(fā)展過程。網(wǎng)絡和多媒體就成為最直接,最有效解決途徑。網(wǎng)絡上的音像、圖片等資源能夠讓課堂變的更加的形象生動,能夠更具藝術氛圍。而且,除了我們都比較熟悉的一些著名唱片作品外,還有一些關于西方音樂發(fā)展過程中各個時期的音樂文化紀錄片,在課堂中穿插這些內容都有助于豐富教學活動,擴大學生知識面,調動學生積極的探索音樂發(fā)展的歷史,從而更好的解決這門史類課程在講授過程中枯燥古板的授課情況。
三、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調動起學生積極性
在高校的課堂中,要想改善“老師單一的講,學生被動的聽”這一現(xiàn)狀,我們必須讓學生主動起來,可以將課堂讓給他們發(fā)揮。嘗試著某些課程結尾處,給學生留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他們上臺,談談對西方音樂史課程某一個知識點或者問題的個人感受、看法或者心得,同時還可以讓他們準備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資料與其他學生共同分享,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的探究能力。學生在資料查找時,不僅涉及到個人所講述的內容,而且對邊緣題目還會有一定的收獲,同時豐富了個人知識儲備,擴大了知識面。
四、結語
總之,就國內高校西方音樂史課程教學實踐來看,其中存在著很多值得商榷以及創(chuàng)新改進的地方。對于西方音樂史而言,作為高校音樂院校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教學改革推動方面,起到了非常的重要的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老師應當明確目標,學以致用,從而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該門課程對個人所學的專業(yè)有深層的認知與了解,甚至使學生在潛意識中能夠轉變思維方式。教師應當立足教學實踐,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深化教改,這有利于促進教育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葉松榮.問題意識:對網(wǎng)絡化背景下西方音樂史課程教學范式的探討[J]音樂研究,2013(05).
[2]楊柳成.《西方音樂史》課程教學文獻資源介紹與應用[J]時代教育,2015(11).
[3]上官皓.綜合性院校西方音樂史課程要求與學習探究[J]音樂時空,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