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興龍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心,閱讀不僅是語文之根,學習之母,更是教育之本。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是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能力,積淀人文素質(zhì),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言交際能力。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直接關(guān)系到小學生語文能力的高低。只有小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效率提高了,個性化閱讀面廣了,知識信息積累豐厚了,小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才能真正得以提高。本文筆者著重論述小學語文就學中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的嘗試。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 方法應用 閱讀習慣
【中圖分類號】G 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205-02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在傳授語文基礎(chǔ)知識的基礎(chǔ)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閱讀教學的價值和作用的最根本體現(xiàn),也是閱讀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如何利用好每一節(jié)課的40分鐘呢?下面就談談我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
新小學課標指出:“新時期小學語文教育應該是多元化的,小學生除了從書本上獲得知識外,還要學會從其它方面積累知識?!边@就要求學生對文字具有較強的敏感性,能夠通過口語化閱讀掌握書本知識。語文教師注重閱讀教學,能夠為師生共同參與教學工作提供很大的方便。①熟悉教材。語文教材內(nèi)容都是不同題材的文章,由各種形式語句組合而成的連貫性短文。教師針對本教材的要點內(nèi)容,對學生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可指引小學生逐步熟悉教材??紤]到小學生知識能力有限,教師將文字、圖片等配合應用,輔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理解教材的大致含義,方便了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②鍛煉能力。閱讀既是一個“認字”的過程,也是鍛煉學生口語發(fā)音、表達等能力的措施。每天為學生提供一段簡單的文字內(nèi)容,在教師的帶領(lǐng)下使學生完整地閱讀出來,這就是學生口語能力提升的有力表現(xiàn)。小學階段適當?shù)剡M行閱讀教學,鍛煉了學生應用文字的能力。③積累知識。小學是兒童接受教育的開始,每一項教學活動都有助于學生的知識學習,長期堅持下去將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通過閱讀書本可積累教材中的知識內(nèi)涵,學好語文學科的基礎(chǔ)知識。
二、注意教學方法的應用
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教師需嚴格掌握教學方法的應用,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培養(yǎng)其語文閱讀能力。閱讀方法的指導有利于提高閱讀質(zhì)量和閱讀效益,讓學生真正讀有收獲。在教給讀書方法時,著重訓練提高閱讀速度。要求學生改變逐字逐詞閱讀的習慣,努力挖掘潛力,逐句逐行讀,直到能夠快速瀏覽略讀,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領(lǐng)。在閱讀中,對某些難點,只要不影響對整體的把握,可以繞過去,長句可以抓主干,生字難詞只要不影響理解,可以跳過去。根據(jù)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教師可設(shè)置“聲樂法、圖像法、引導法”等,通過教學方法改革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如:當學生遇到不熟悉的字、詞、句,教師可結(jié)合圖片指導學生閱讀,掌握新詞匯的發(fā)音標準、字詞含義等。
三、提出自己的疑問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
哲學思想告訴我們,內(nèi)因?qū)κ挛锏陌l(fā)展起決定作用,因此學生自身轉(zhuǎn)化的能量才是決定學生今后生活和學習的關(guān)鍵因素,任課教師給予學生再多的知識,如果學生不能進行學習和吸收,對學生的能力提升毫無用處。因此任課教師應當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消化,對一些學生很難解決的問題給予學生質(zhì)疑和提問的時間,任課教師可以與學生多進行交流,從而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和消化,有助于學生的能力提升。這一條件的實施前提是,任課教師能夠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只有學生與任課教師之間的關(guān)系變得融洽、和諧,學生才能夠敢于與任課教師進行交流,及時向任課教師表達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問,并且與任課教師一起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任課教師也可以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學生真正需要的課堂以及學生自身希望具備的閱讀技巧和能力,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中的配合程度,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能力的提升。
四、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加強理解
語文閱讀中出現(xiàn)的文章大多是來源于生活,因此閱讀中考查的問題其實大多數(shù)也是來自于學生對生活的感悟。任課教師如果希望能夠提升學生對閱讀文章的感悟能力,可以考慮從生活中的感悟入手,讓學生對自身周圍的生活加以細心觀察,并且對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進行感悟,用心思考,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對生活的領(lǐng)悟能力。學生對生活有了感悟,便會對來自于文章中所講的生活產(chǎn)生感悟,從而加強對文章的理解。在幫助學生進行生活領(lǐng)悟時,任課教師可以有很多種教學方式和引導方法。首先,任課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學生接觸不到的社會通過多媒體的展示,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展示的過程中,對學生不理解和沒有接觸過的事情加以解釋,并且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讓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和想象,并且交流自己對這一事物的看法,從而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其次,任課教師可以帶學生走出課堂,引導學生如何自主對周圍的世界加以細心觀察,從而增強自己對生活的感悟。
五、努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在小學階段,尤其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就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主動克服閱讀困難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及勤于閱讀的習慣等等。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自己去讀書并大有所獲。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包括一邊讀,一邊圈、劃、記的習慣。好習慣需要在我們老師的長期指導下培養(yǎng)和糾正的。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shè)豐富多彩的讀書形式,教師以信任和鼓勵的態(tài)度來肯定學生,支持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滿懷信心地相信他們,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把抓好讀書、抓好理解詞和句、想方設(shè)法激發(fā)小學生閱讀的興趣和努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的閱讀習慣等方面互滲透于語文教學中,并注意給予積極性的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將點點滴滴積累于平時,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不斷提高,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會形成,從而讓小學生在平時閱讀中享受到無窮無盡的樂趣。
參考文獻:
[1]于洪波.語文課外拓展活動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意義,新課程,2000(02)
[2] 劉玉梅.優(yōu)化小學語文作業(yè) 提高小學語文質(zhì)量成效[J].神州,2000,8
[3] 安美紅.優(yōu)化小學語文作業(yè)提高小學語文質(zhì)量[J].中國校外教育,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