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春
【摘 要】有效的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追求的最高境界。怎么樣才能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眾多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探討的問題。本篇文章將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出發(fā),對教學的準備、教學的過程以及教學的有效實施等方面進行探討,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出可行的策略。
【關鍵詞】課堂教學;小學語文;有效策略
教師是教學中最關鍵的人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能不能順利的開展關鍵在于教師是否運用了有效的教學模式。這里的教學模式主要指的是教師的教學過程,如教師在備課階段是否確立了教學目標,教師是否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差異設計了不同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教師是否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因此,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提高教師教學內容的有效性,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1教師在教學準備階段的有效策略
1.1教師要認清自己,進行高效備課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門藝術教學更是一門技術教學,要想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必須要經(jīng)過認真的備課。所謂備課,就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需要而做的教學準備工作。所以備課的目的就是要使得課堂教學更加完善。在新課程改革發(fā)展下如何進行高速有效的備課?具體來說要做到三個方面:備教師、備學生、備教學素材,這第一步便是教師“備自己”。在新的備課理念下,教師首先要把自己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在課堂中教師不是“主宰者”,而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要在“備自己”的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自我反思,認清自己的優(yōu)缺點,設計出符合自己個性特點的教案。其次是課后反思,在結束一堂課程之后,教師要總結這節(jié)課的優(yōu)缺點,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1.2教師要了解學生,進行高效備課
新課程下有效的課堂教學規(guī)定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也不能忘了“備學生”。首先,教師要先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接著了解不同學生之間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來管理不同的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的教學方式。比如,對與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要想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那么必須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比尾巴》這一篇課文的時候,為了更好的吸引學生進入課堂狀態(tài),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用廢棄的物品為自己制作一條“尾巴”,通過不同的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比拼方式,比如用塑料瓶制作的尾巴比用紙制品制作的尾巴要大一些;用紙制品制作的尾巴要比用廢棄燈泡制作的尾巴要細很多;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很快的進入課堂狀態(tài),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1.3教師要吃透教材,進行全面?zhèn)湔n
教學內容必然離不開教材,但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也不能局限與教材,而是要徹底的吃透教材,但又能把教材內容同實際相結合,進而引導學生全面的了解課文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時,由于它屬于故事性的文章,所以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接著找到一個有趣而又生動教案來對這篇文章進行教學,為了使教材內容同實際結合起來,教師還可以找一個大箱子來做實驗,讓學生們在箱子里看看天空,然后在箱子外看看天空,這樣學生們就能切身的感受到井里那只青蛙為什么會有這么短淺的目光,進而更加深刻的體會文章所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教學實施過程的有效策略
2.1 為學生營造平等的教學氛圍
要想學生真正的融入到語文教學課堂中,那么教師就必須要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死氣沉沉的教學氛圍,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語文。教學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溝通、一種對話。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應該是平等的,輕松的。具體點來說就是在對話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自尊心,讓學生在與教師的交流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人和人之間本來就是平等的,教師要真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使學生可以在沒有壓力的狀態(tài)下真正的學習好語文。比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找?guī)孜粚W生來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物進行角色扮演,而教師要作為小蝌蚪的媽媽參與其中,學生通過扮演的小蝌蚪與同學和教師之間進行了溝通與交流,使得教師真正的融入到班集體中,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與學生處在平等的地位上,這樣的教學氛圍更加輕松愉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能夠通過活動來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會真正的放松自己,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學習效率就會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學習質量也更加有保證。
2.2評價方法多元化,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評價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教學課題,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是比較喜歡聽鼓勵的話,一定的鼓勵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當然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之外,還可以延伸到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評價。例如在學習《好孩子》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透徹的了解之后便可以組織學生對“什么是好孩子”進行評價。比如:小丁今天打破了鄰家家的玻璃,因為擔心會挨罵所以他不愿意承認錯誤,請問小丁是一個好孩子嗎?這時學生們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有人覺得小丁是一個壞孩子,因為他是個縮頭烏龜,做錯了事只知道逃避而不敢勇于面對;也有人覺得小丁不完全是個壞孩子,因為他不想惹媽媽生氣所以沒有承認錯誤。學生們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了解,而這些獨到的見解也反應了學生們的邏輯思維方式,不僅使得教師更好的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也使得學生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觀念。
2.3加強學生限時訓練
從近幾年來的調查情況來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學生的閱讀速度的問題。使大部分學生感到困難的問題也就是閱讀速度。要提高閱讀速度,不僅學生個人方面需要重視,教師也需要及時加以引導,采用合適的方法對學生加以訓練,使學生能夠用最短的時間接受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快速理解,而顯示訓練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同時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學生在第一遍閱讀的時候就能夠找到文章中的主題句,遇到不認識的單詞不應該過多糾結以致耽誤時間,不要求每句話都讀懂明白。應多注意主題句的出現(xiàn)。
第二,學生閱讀時不應該一個詞一個詞地看,當出現(xiàn)無法理解的單詞時應快速選擇跳過,要注意尋找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尤其是一些過渡詞,轉折詞的出現(xiàn),抓住文章的結構。
第三,在剛開始訓練的時候,不需要太過強制,每次時間可相對放松一些,隨著聯(lián)系次數(shù)的增加,再慢慢縮減時間,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但同時需要注意不能讓學生有拖拉的陋習。運用這些方法能夠對學生的閱讀速度的提升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針對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做好個性化教學的相關工作,促進學生的學習質量的有效提升,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發(fā)展。
3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入門教育階段,所以教師一定要在這個階段引導學生打下良好的語文學習基礎。教師首先要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積極的去了解學生,做出適合學生適合教學內容的教案,重視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教學課堂中不斷的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在學習能力,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