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新疆庫車縣第二中學,新疆 庫車 842000)
?
高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
劉靜
(新疆庫車縣第二中學,新疆 庫車842000)
摘要:高中語文教學是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也是學生感知作者情感與思想從而陶冶自身情操,促進高尚高的品質與豐富文化修養(yǎng)形成的主要途徑。而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與實施,正是優(yōu)化與升華語文教學價值發(fā)揮的重要輔助方式,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實施的有效性,更能提升教學效率與育人成效,促進學生的良好發(fā)展。本文從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的重要意義開始進行分析,研究其有效實施的主要途徑,從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情感教育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品格與高尚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個人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意義;實施
情感教育也是一種認知教育,在完整教育過程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有助于學生成長與學習環(huán)境與氛圍的營造,借以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和認知之間的聯系,從而促進情感教育中積極因素效用的充分發(fā)揮,使學生能夠從情感交流中增強自身的情感體驗與豐富自身的情感,調動他們的求知欲,培養(yǎng)他們探索精神的發(fā)展,讓學生向身心健康、品格高尚的成才方向前進的一種教學方式。情感教育不單單只是一種教學方式,它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教學策略。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情感特質在個人身上的具體表現可分為理性與感性兩種情感狀態(tài),他們之間共存的特征具有促進性與協調性,這種共存情感狀態(tài)的平衡是個人性格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但是理性或感性任意一方出現過度偏差,不僅會導致人性格成長產生缺陷,也會使人的思維模式走向極端,制約思維能力的良好發(fā)展。高中語文教學不僅是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也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知識的重要教育方式,其內容中包含了作者要詮釋的所有情感與思想,是情感教育實施與價值發(fā)揮的重要途徑。而在以往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高中教師是以講授的傳統教學方式為主,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并沒有真正的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帶領學生自己去探索對教學內容的情感認知,這種教學方式的片面性,只重視知識教育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情感教育的重要,制約了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情感教育進行有效的實施,不僅會加深學生對語文教學內容思想與情感的理解,也會引發(fā)學生自身的情感共鳴,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培養(yǎng)提高對語文教學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情感教育的有效實施,還能夠保障學生理性與感性情感的協調發(fā)展,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品格與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與未來的良好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促進意義。
1.構建師生溝通橋梁,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師生關系的和諧、良好是實施情感教育的基礎,也是搭建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橋梁的根基,因此,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實施,必須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維護好師生之間的關系紐帶。第一,在日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與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性格良好的養(yǎng)成,轉變自身對學生的歧視觀念,從而實現真正的民主教育教學;第二,教師與學生相處時一定要注意自身情緒與態(tài)度表現,要以親和、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避免自身不良情緒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第三,在日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機會,從而以愉快的互動和溝通方式,強化良好師生關系的發(fā)展。
2.探索教學材料中的情感因素,尋找與學生情感共鳴點。
首先,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情感教育有效實施的前提是教師在教學材料中優(yōu)先被其內容中的情感與思想等因素所打動,才能以自身的感悟對學生進行引導與感染,從而使情感教育順利實施;其次,教師在做備課準備時,要對作者的人生經歷與詳細資料等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與掌握,并結合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時代背景,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動態(tài)與作者筆下人物的情感動態(tài),從而探索與挖掘作者潛藏在文章中的內心真實情感因素;最后,將探索出的情感因素與自己實際生活的經驗、感受、體會等情感有機的結合對學生進行情感引導,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情感自主尋找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共鳴點。
3.以情緒渲染課堂氣氛,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在課堂上教師的情緒是決定情感教育成敗的關鍵,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以親和、真誠、熱情態(tài)度面對學生,并對教學材料內容富有感性的朗讀與理性的講解,會憑借自身的情緒營造出一個具有溫馨、和諧、生動的教學氣氛,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與情緒發(fā)展方向,引領學生進入作者筆下描繪與創(chuàng)造的世界中去,感受作者的內心情感波動與思想走向,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我們都知道,選入高中語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小說,都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蘊涵著一定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這些情感因素進行語文教學,能夠使課堂或“情緒激昂”,或“寂靜無聲”,或“興高采烈”,或“悲涼凄苦”,以此調節(jié)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產生自己的主觀體驗,進而陶冶學生的良好品質和高尚情操??梢哉f,這些作品都是作者自己的血和淚凝集而來的,是感情的海洋。冰心說過:“文章寫到了有風格,必須是作者自己對他所描述的人、物、景有著濃厚真摯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沖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東抄西襲的語言,乃是代表濃厚真摯的情感,獨特的語言?!保ā蛾P于散文》)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中極富感情的內容,引導學生歷經分析、理解、品味、鑒賞的思維過程,感染他們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性情,叩開他們的情感之門,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結語: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不僅能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也能夠滿足時代的發(fā)展需求,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有思想、有內涵、有修養(yǎng)、有抱負、有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郭俊峰.“誘思探究”理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4年31期.
[2]張寶杰.芻議高中語文教學改革[J].科教導刊(中旬刊) ;2014年05期.
[3]崔香一,李修樂.高中語文教學中思維的“產生”與“表達”[J].中國教師;2014年08期.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0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