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慧(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0)
?
淺析《春思曲》的演唱處理
余明慧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330000)
摘要:黃自先生是譽滿 20 世紀上半葉中國樂壇富有愛國主義情懷的音樂教育家、作曲家、理論家。由黃自先生創(chuàng)作的藝術歌曲題材廣泛、技術手法嫻熟,堪稱我國藝術歌曲中的精品。近些年來,隨著對黃自作品的研究日漸深入,其藝術歌曲的價值較以往得到了更大的關注。本文以《春思曲》為例,就如何演唱這首歌曲,在歌唱呼吸、歌唱的咬字吐字、音色與力度處理、歌曲的速度與節(jié)奏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具體的探討。
關鍵詞:《春思曲》;速度節(jié)奏;音色力度;藝術化處理
黃自1904年以來,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川沙縣,江蘇省,父母是現(xiàn)代教育的影響下知識分子。因此,從小黃自住在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黃自小的時候不僅喜歡唱歌,而且也喜歡古詩詞,因此這對黃自的音樂之路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11916年, 黃自考入清華學校,開始接受西方音樂教育,1924年,黃自公費赴美深造,因留學專業(yè)中沒有音樂專業(yè),黃自改入歐柏林學院改讀心理學,雖然他沒有學音樂,但他卻沒有放棄過音樂,在他大學畢業(yè)后又繼續(xù)在歐柏林學院攻讀音樂理論和作曲,并且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這首歌是黃自在歐美就讀專業(yè)音樂院校學到的作曲方法,當時的現(xiàn)代音樂表現(xiàn)技術已經(jīng)嶄露頭角,各種調性,比如說多調性,無調性等,已經(jīng)在勘探期。并且當時的中國正是五四運動之后,《春思曲》的創(chuàng)作,它是這個特殊時期的產(chǎn)品,人們并不拒絕新事物,作曲(藝術歌曲)的新方法是由人民所接受,所以黃自新創(chuàng)作的《春思曲》很容易的打動了人們。其實藝術歌曲在國外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很多年了,黃自也是通過去外面留學才學習到了這種新興的作曲技巧,然而黃自先生創(chuàng)作更有特點的是將民族化的旋律與調性的變化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用現(xiàn)代的音樂技法闡釋了一曲古典的哀歌。
(一)歌曲演唱的音色與力度處理。
由于是以“瀟瀟夜雨”為背景,把人們帶進了以淅淅瀝瀝的春雨之夜,在演唱時都不需要太強有力的音色處理,首先要注意“起音”的處理?!捌鹨簟北仨毷秩岷蛨A潤,自然的開始。從開始就應該柔和圓潤,音色要恰到好處,不需要太過明亮。
這首歌,開始要用比較弱的聲音,和維持呼吸和連貫的流動。在演唱第二句時,演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歌詞中的主人公痛苦憂郁的心鏡,演唱時聲音一定要圓潤而富有彈性。演唱休止符是一定要做到就算聲音停頓了,但是氣還在維持著。第三句,歌手在這里要利用強大的氣息,但也不要過于多,基本風格還是不能變。
(二)歌曲演唱的呼吸與共鳴處理。
1.從容的呼吸, 連貫的氣息。要唱好一首歌曲,呼吸是關鍵。在唱這首歌時不可以隨意的換氣,為了不破壞歌曲的完整性,從呼吸中把握歌曲和歌唱狀態(tài)銜接跌宕起伏的感覺,咬字吐字、音色音量都需要對的呼吸來調和,需要呼和吸對抗的作用。此外,在歌曲的演唱中, 要想更好的體現(xiàn)歌曲的意境和風格就要對氣口的合理安排和靈活處理有更好的協(xié)調。因此,換氣要慎重,換氣是跟感情的表達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如《春思曲》的演唱需要很好的呼吸支持,因為它的樂句多數(shù)都比較長,需要大樂句的演唱技巧。如歌詞:“瀟瀟夜雨滴階前,寒衾孤枕未成眠?!毙善鸱^大,但演唱必須連貫,盡量不要在一個小樂句里換氣,以免破壞歌曲的完整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唱每一個字的時候呼氣均勻。在如“去似朝云”后面,這是黃自另一首歌曲《花非花》里面的歌詞,因為感情的需要,需要緩一口氣以表現(xiàn)出無盡的悲傷。還有在《思鄉(xiāng)》的最后一句“我愿與他”處換一口氣,然后唱“同去”同樣給人思緒萬千、回味悠長之感。
2.共鳴自如,共鳴腔要有控制。演唱藝術歌曲不同于演唱歌劇詠嘆調,演唱歌劇的聲音需要在人歌劇院里穿越強大的交響樂隊傳遞給臺下的千萬觀眾,因此這種聲音需要要有強大的共鳴和戲劇性,具有穿透力。而藝術歌曲是一種小型的室內樂聲樂體裁,雖然短小,但非常的富有詩意。這些特點決定了它不能用強大的共鳴和戲劇性的聲音去演唱,共鳴上要自如,聲音聽起來越自然越好。
《春思曲》的節(jié)奏類型變化較多,旋律音區(qū)時高時低,沒有一個標準,因此要用到頭腔共鳴,這是為了保持聲音的高位置,跟歌曲內容要表達的相同。除此之外要控制好口腔共鳴以使聲音暗淡。所以,我們要自如地調整共鳴腔,讓歌曲的演唱聽起來更完美和諧。
(三)歌曲演唱的咬字、吐字處理。
在歌唱的咬字、吐字中,我們要根據(jù)每個詞在口腔中打開不同的腔體,也就是“依字行腔”。所謂“依字行腔”,即依照字音的結構去歌唱,所以咬字、吐字是行腔的基礎,也就是說“說”是“唱”的依據(jù)。因此,我們在演唱時一定要好好把握和處理字的發(fā)音,這是在演唱過程中必須重視的一項。
(四)歌曲演唱的速度與節(jié)奏處理。
演唱一首聲樂作品,準確把握其速度與節(jié)奏是至關重要的。速度和節(jié)奏的變化可能改變原作品的風格,甚至有可能跟作者所表達的意思截然不同。
《春思曲》的速度是Adagietto(小柔板即比柔板塊一點),變換拍子,前十七小節(jié)節(jié)拍是12/8,到第十八小節(jié)變換成9/8拍,這兩種節(jié)拍交替著到二十一小節(jié)又變回12/8拍。但這個速度應該憑自己內心的對歌曲的感覺來拿捏,前十小節(jié)伴奏是“雨滴聲”,進入歌曲時的狀態(tài)也應該是像雨滴般的表達,并且要保持每個句子的完滿。這段唱的速度并不快,表達自己內心的壓抑,怨恨,所以緩慢無力說話。從十一小節(jié)開始,感情才有了突破,不再是無力的,而是感情強烈起來?!靶仟氁?,怕睹陌頭楊柳,分色上簾邊。更妒煞無知雙燕,吱吱語過畫欄前?!痹诟柙~中的女主人公慢慢的被外面的世界有所感觸,心情有點躁動不安了。第十八到二十二小節(jié)“憶個郎”處,用熱烈的情緒女孩唱出自己的心情,恨不能“化成杜宇”敦促他盡快回來,節(jié)奏是強調,渲染的激情的吶喊,加強戲劇效果,這時演唱的速度也應稍快,以表達因內心過于激動而使語速加快的狀態(tài);但是,幻想是不真實的,以重新再現(xiàn)鋼琴伴奏主題的最后三小節(jié),和下行旋律雨滴節(jié)奏的出現(xiàn),一切都回到了他們的失望中的平靜,一切終將“無奈”!這說明那女子的眼淚就如雨滴一樣,是不會消失的。
黃自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特別是他的藝術歌曲對我國后期的音樂之路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指向。在分析了黃自這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藝術歌曲后。藝術歌曲的演唱,是專業(yè)聲樂工作者必須重視的領域之一,而作為一名聲樂演唱者來說,要演唱好一首作品不僅僅需要做到字、音準確清晰(這只是對音樂本體的基本認識),我們還必須把目光關注到作品背后的更深層次的內涵。
中圖分類號:TN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219-01
作者簡介:余明慧(1992.03-),女,漢,江西,碩士研究生在讀,江西師范大學,聲樂演唱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