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向自恒(1989-),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研究生,湖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摘要: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包括集體閱讀和個體閱讀,過去集體閱讀與個體閱讀各自為營,導致課外閱讀存在諸多問題。要改善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水平應將集體閱讀與個體閱讀結(jié)合起來,建立集體與個體之間的鏈接,創(chuàng)建集體閱讀與個體閱讀指導者之間的合作機制。以集體課外閱讀促進個體課外閱讀發(fā)展,以個體閱讀推動集體閱讀的進步。
關(guān)鍵詞:小學生;閱讀;集體閱讀;個體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2-0030-02
蘇霍姆林司基在《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中多次提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明確指出教師應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集體閱讀是指閱讀者和同學、伙伴在集體的環(huán)境下共同閱讀,個體閱讀指閱讀者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下獨立自主的閱讀。隨著新課程改革對課外閱讀的重視,小學生的課外閱讀也成了老師和家長們共同關(guān)注的焦點,但是小學生課外閱讀實際落實情況卻不容樂觀。輔導班、特長班和家庭作業(yè)占據(jù)了學生的課外時間,閱讀遭遇尷尬??v觀當下小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集體閱讀與個體閱讀嚴重脫節(jié),集體閱讀課程式,忽略學生的主體性,個體的閱讀隨意化,缺乏相應的指導。
一、小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
(一)集體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
小學生的集體課外閱讀主要是在學校中以班集體、社團、小組等為單位展開,常常由班主任或語文老師擔任閱讀指導者。較為常見的集體課外閱讀形式有晨讀、午讀、暮讀等,校園讀書節(jié)、班級讀書會、閱讀興趣愛好社團等組織的課外閱讀推廣活動都屬于集體閱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校的集體課外閱讀越發(fā)的豐富多彩,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
1.閱讀目的功利性
一些學校將營造書香校園打造為學校向外宣傳的金子招牌,閱讀活動是上級來校檢查時的表演和做秀,過于注重閱讀形式,例如全校著國服跪坐搖頭晃腦吟誦古文經(jīng)典。部分學校和教師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目的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課外閱讀讀本被指導者過分解讀,課外閱讀成為課內(nèi)教學的延伸,了無生趣,甚至有老師直接將閱讀課上成經(jīng)典詩文背誦課或者語文課。課外閱讀既不應是學校向外宣傳的手段也不應是教師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和考試成績的工具。課外閱讀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塑造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目的。
2.閱讀內(nèi)容強制性
集體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大多由學校統(tǒng)一制定,學生不能自主選擇喜歡的書籍閱讀。例如有些學校主推國學經(jīng)典,為學生定制國文課外讀本,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局限在《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學經(jīng)典,閱讀活動多為教師講解,學生吟誦為主,全然不顧及學生閱讀興趣及閱讀水平。指導者常常要求學生背誦全文,或要求學生必須寫讀后感悟和讀書筆記,課外閱讀成了學生的額外負擔,而不是享受閱讀的美好時光。有的學校在為各班級圖書角配發(fā)課外讀物時統(tǒng)一標準,忽略了不同年級學生及不同性別學生閱讀的差異性。另外學校配備的圖書多為厚重的經(jīng)典名著,缺少童話與繪本,嚴重不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
(二)個體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
我們可以將學生個體利用課間休息,放學后,節(jié)假日等時間獨立自主的閱讀課本以外的讀物的行為稱為個體閱讀,個體閱讀的指導者一般是家長或者無人指導。各個家庭文化背景不同,家長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重視程度不同,以及家長自身閱讀指導能力的懸殊,造成不同學生閱讀素養(yǎng)存在很大的差異。雖然家長們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越來越重視,但是由于大部分的家長缺乏課外閱讀指導能力導致學生個體的課外閱讀存在諸多問題。
1.閱讀隨意化
小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沒有明確的閱讀目的,缺乏閱讀計劃,閱讀完成后往往收獲不大。學生總會基于自己偏好,只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導致閱讀領域狹隘。隨意性的選擇閱讀書籍,導致學生將閱讀時間花在不適合自己年齡段的書籍上。
2.閱讀碎片化
由于個體的閱讀時間是零碎的,課間、午后、睡前,只要學生愿意都可以拿起書籍閱讀,而小學生耐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無人指導的情況通常很難靜下心來完整的看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整本書籍。學生很多時候只看完一頁文,一段話,一句話,甚至一個小標題就失去了耐心,匆匆忙忙換了其它書籍。
3.閱讀膚淺化
有些家長在給學生購買書籍時態(tài)度隨意,全憑自己喜好,完全不考慮孩子的閱讀興趣,或者全由孩子自己挑選書籍,家長對于書籍不加甄選,造成課外閱讀讀物質(zhì)量不高,學生閱讀興趣不濃。
4.閱讀單向化
個體的閱讀是獨立的、封閉的、單向的,缺乏同學、朋友、親子和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封閉的閱讀,思想禁錮在狹小的空間里,容易導致偏見與狹窄。小學生在分享中閱讀,更能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同時可以在交流中獲得更多的閱讀經(jīng)驗,學得別人好的閱讀方法。
二、改進小學生課外閱讀水平的策略
過去我們總是將集體閱讀與個體閱讀分開進行,各自為營,導致課外閱讀存在諸多問題,現(xiàn)在我們應將集體閱讀與個體閱讀結(jié)合起來,建立集體與個體之間的鏈接,建立集體閱讀與個體閱讀指導者之間的合作機制。以集體課外閱讀促進個體課外閱讀發(fā)展,以個體閱讀推動集體閱讀的進步。
(一)以集體課外閱讀促進個體課外閱讀發(fā)展的策略
1.從泛化閱讀走向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是圍繞某一個或多個主題開展的閱讀,其主要特點是學生可以自己確定感興趣的主題并圍繞該主題選擇適合的讀物進行廣泛閱讀,同時積極參與讀者社群互動交流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適當導讀及評估。過去隨意的閱讀使學生在選擇讀物時沒有明確方向,不便于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交流,
也不便于教師進行指導。形式上是全班全校的集體閱讀,而實質(zhì)上還是學生封閉的單向閱讀。主題閱讀前教師應策劃整個閱讀活動的細節(jié),講明相關(guān)主題的涵義,對書籍的選擇和閱讀的方法進行指導;在閱讀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做好協(xié)助和協(xié)調(diào)工作;讀完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活動并對生的閱讀進行評價。
2.從碎片閱讀走向整體閱讀
碎片閱讀也有其積極意義,但是我們應采取措施將碎片化的閱讀串連成整體,我們不能停留在碎片閱讀上。整體閱讀指的是整份材料、整篇文章、整本書的完整閱讀。學生在學校的時間被上課占據(jù),而在家又有寫不完的作業(yè)和上不完的輔導班,學生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整體閱讀。教師和家長要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才能保證完整閱讀。
3.從淺化閱讀走向深度閱讀
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既要重數(shù)量,同時不可忽略閱讀的質(zhì)量。囫圇吞棗式和走馬觀花的閱讀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作為指導者要引導學生帶者問題閱讀,閱讀完成后能形成自己的感悟,能對書籍進行客觀評價。
4.從單向閱讀走向互動閱讀
互動式閱讀可以在集體中分享個體的閱讀經(jīng)驗與成果,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口語交際表達能力。學校應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閱讀活動,閱讀指導者要鼓勵學生分享閱讀體驗,可以采取的形式包括:口頭匯報、戲劇表演、辯論賽、手工繪本、知識問答等。集體的互動閱讀要注意保證讓所以的學生都參與進來,不要成為某些積極學生的個人展示。
(二)提高小學生個體課外閱讀水平的策略
1.激發(fā)個體的閱讀興趣
興趣的激發(fā)是閱讀的關(guān)鍵,學校要多開展閱讀推廣活動,鼓勵學生的閱讀行為。首先要通過環(huán)境激發(fā),學校和家庭應合力營造良好的閱讀的環(huán)境;其次要通過情感激發(fā),教師和家長要用自己對于閱讀的愛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2.指導個體閱讀的方法
閱讀方法包括精讀、略讀、圈點標記、寫讀書筆記,做讀書摘抄等等。教會學生在圖書館和圖書室選書、借書、還書的流程,學會利用網(wǎng)絡搜索自己想要的圖書信息,利用目錄,了解辭書、索引的使用方法及利用情報資料等。
3.形成獨立的閱讀風格
每個學生的性格不通,閱讀的興趣、方法、習慣自然也不同,教師要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獨立的閱讀風格,切忌千人一面、統(tǒng)一要求。成人要尊重孩子的閱讀興趣,不要強制孩子看他不感興趣的書籍。很多教師和家長認為漫畫書和故事書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禁止學生閱讀此類書籍,這種行為大大打壓了孩子閱讀的積極性,使學生遠離閱讀。高水平的漫畫書籍可以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成人要將好的作品帶給孩子,同時避免孩子接觸那些低俗暴力作品。
(三)建立集體閱讀與個體閱讀的溝通機制
學校與家庭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上應該互相合作,形成教育合力。首先,學校應設置家長培訓課堂,定期對家長宣傳課外閱讀的積極意義,培養(yǎng)家長的閱讀指導能力。其次,學校設置閱讀公眾號,每日向?qū)W生和家長推送閱讀資料和信息。再次,邀請家長參與學校舉辦的集體閱讀活動,了解學生閱讀水平,分享學生的閱讀成果。最后,學生建立自己的閱讀博客,同學之間可以在線交流閱讀經(jīng)驗,分享美文與好書。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