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扎努爾·阿不都西庫爾+++李華++古扎麗努爾·阿不力孜
【摘要】翻轉課堂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有關教學模式的探討和思考。翻轉課堂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課堂中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的顛倒 ,通過圍繞翻轉課堂的起源、理念與特點的分析,在對國外教學實踐案例研究的基礎上,搭建出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并解析了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zhàn),以期為我國的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活動設計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8-0020-02
“翻轉課堂” 起源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發(fā)起于一線教師教學,它的提出真正結合教學實際,成為教育改革研究者們最為關注的熱點。
“翻轉課堂” 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 高中。2007 年春, 該?;瘜W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n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開始使用錄屏軟件錄制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課聲音, 并將視頻上傳到網(wǎng)絡,以此幫助缺席的學生補課。后來,這兩位老師讓學生在家看教學視頻,在課堂上完成作業(yè),并對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學生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模式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1]為了幫助更多的教師理解和接受翻轉課堂的理念和方法,他們于2012 年1 月30 日在林地公園高中舉辦了翻轉課堂“開放日”(Open House), 讓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來觀看翻轉課堂的運作。[2]令他們意外的是, 在課堂中已經(jīng)聽過課的學生也會通過這些在線資源去重溫課程。后來,兩位教師就嘗試顛倒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讓學生提前觀看教師已錄制的視頻,課堂時間用來完成作業(yè),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翻轉課堂”模式。
“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轉換
傳統(tǒng)教學過程通常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來完成,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yè)、操作或者實踐來完成的。按照這樣的教育流程,學生無法及時了解自己到底掌握了什么、存在什么問題,長此以往,問題如大山般積累下來。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巧妙地將教師為主的“教”轉變?yōu)閷W生為主的“學” [3]。在進入課堂前,學生已對本節(jié)課有一定的基礎性學習,在課堂上,可對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與研究,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相比傳統(tǒng)的被動式學習,學生更愿意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教師在過程中給予幫助,以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更深入地理解。在翻轉課堂上,這種形式受到了顛覆,知識傳授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后完成,知識內化則在課堂中經(jīng)老師的幫助與同學的協(xié)助而完成的,從而形成了翻轉課堂。伴隨著教師身份的轉變,教師迎來了發(fā)展新的教學技能的挑戰(zhàn)。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成為了學習過程的中心。他們需要在實際的參與活動中通過完成真實的任務來建構知識。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新的教學策略達成這一目的,新的教學方法需要促進學生的學習,但不能干預學生的選擇。教師通過對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4]。在學完一個單元的學習后,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對該單元所學到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及時給予反饋,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情況。 這樣會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需重新策劃課題內容及重新分配課堂時間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成為了課堂的主角并將要講的內容幾乎分配到整節(jié)課,在課堂中留給學生提問或思考問題的時間幾乎很少,使得學生成為了配角并使得學習的態(tài)度很被動。而翻轉課堂的特點是在課堂中減少教師的講授時間,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活動時間。這些學習活動應該基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并且能夠讓學生在交互協(xié)作中完成學習任務。將原先課堂講授的內容轉移到課下,在不減少基本知識展示量的基礎上,增強課堂中學生的交互性[5]。最終,該轉變將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此外,當教師進行基于績效的評價時, 課堂中的交互性就會變得更加有效。根據(jù)教師的評價反饋,學生將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學習。翻轉課堂通過將“預習時間”最大化來完成對教與學時間的延長。其關鍵之處在于教師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利用課堂中的時間,來完成“課堂時間”的高效率。
三、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轉變
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在翻轉式課堂教學中,師生的角色發(fā)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學生成為了學習的核心,他們在課堂學習中通過各種形式來完成知識的建構。教師作為學習的者引導和課程的設計者,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協(xié)作式學習的需求, 鼓勵并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完成到“學習中心”角色的轉變。
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從而進行自我知識延伸的時代。學生也可以通過發(fā)達的科技技術,利用網(wǎng)絡資源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學生可以指定個性化學習計劃,自由支配學習的時間, 可以對所學習的內容、學習量進行把握。在技術支持下的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需要根據(jù)學習內容反復地與同學、教師進行交互,以擴展和創(chuàng)造深度的知識。因此,翻轉課堂是一個構建深度知識的課堂,學生便是這個課堂的主角。
四、教學評價方式的改變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通過筆試的傳統(tǒng)測試來完成并進行評教。但以紙質筆試的傳統(tǒng)測試方式是無法測試出學生在翻轉課堂中全部的學習效果,因為,翻轉課堂還涉及到學生的組織能力,相互之間的合作能力、對個人學習時間的管理能力。為此,教師必須轉變評價方式,主動選擇更為體現(xiàn)學生能力。此外,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評價,評價方式的改變需要學校在政策體制上的支持。對于教學效果的評價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學生的實際考試成績或作品分數(shù),二是對經(jīng)過翻轉課堂教學的學生主觀態(tài)度的調查。在翻轉課堂的教學評價體系中依然使用傳統(tǒng)課堂的評價準則,例如對學生提交的作業(yè)的評價、學生技能水平的測試等終結性的評價,很少有關于課堂協(xié)作活動、課前學習活動的過程性評價[6]。
五、結語
翻轉課堂(fl ipped classroom)起源于美國,是一種由教師創(chuàng)建教學視頻,學生在家或課外觀看視頻講解,然后再回到課堂中進行教師與學生、學生相互之間的分享,交流學習成果與心得,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教學形態(tài)[7]。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因其突破傳統(tǒng)課堂局限、重構教學結構、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等優(yōu)勢,開始在全球盛行堂以建構主義和掌握學習理論為指導,以現(xiàn)代教育技術為依托,從教學設計到教學組織(網(wǎng)絡自學、視頻錄制、個性化指導、協(xié)作學習、教學評價等)方面都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顛覆[8]。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具有突破教學局限、重新構建教學結構、提出新的教學理念等方面的優(yōu)勢,已成為重要的教學方法[9]。翻轉課堂作為一種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新型教學模式,具有諸多優(yōu)勢[10]。中國教育研究者將翻轉課堂應用于教學實踐。雖處于起步階段,但其在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
[2]The Flipped Classroom: Online Instruction at HomeFrees Class for Learning, Education [EB/OL].[2013-03-15].http://educationnext.org/files/ednext_20121_BTucker.pdf.
[3]王小彥.基于翻轉課堂的個性化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06:12-15.
[4]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04:46-51.
[5]黃陽,劉見陽,印培培,陳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的幾點思考[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12:100-106.
[6]王玥. 翻轉課堂實證研究的總結與評價[J]. 鄭州師范教育,2014,02:15-19.
[7]張金磊, 王穎, 張寶輝.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遠程教育雜志, 2012 (4): 46-51.
[8]朱宏潔, 朱赟. 翻轉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 電化教育研究, 2013 (8): 79-83.
[9]董黎明, 焦寶聰. 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應用模型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 2014(7): 108-114.
[10]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 2011 - 2020 年) [EB/OL].http://www.edu. 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
60603_3.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