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在現(xiàn)代人生產生活中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基于互聯(lián)網的自媒體成為當前流行的新興傳播手段,不僅使人們生活的各方面發(fā)生了變化,對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效也造成了很大影響,學生認知、教育模式以及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組織與開展等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因此,廣大教育者應對自媒體進行深入了解和研究,發(fā)揮其優(yōu)勢,從而提高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本文從自媒體的含義著手,對當前自媒體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受到的影響進行分析,提出利用自媒體提高愛國主義教育實效的對策。
關鍵詞:自媒體;愛國主義教育;實效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7-0053-02
廣大高校肩負著培育具有愛國主義思想與情懷的有志青年的重要任務,而當代大學生群體不僅是建設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更是推進我國時代變革發(fā)展的接班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具有強烈愛國主義意識、思想、責任并且能夠自覺做出愛國主義行為的年輕血液。然而,當前在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中,自媒體環(huán)境的影響下,由于教學理念落后,方式單一,未跟上時代發(fā)展步伐等原因,使得愛國主義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沖擊。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應正視自媒體,對其進行全面深入地了解與分析,在積極利用自媒體優(yōu)勢的基礎上,制定出正確的教育策略,以實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的目標。
一、自媒體概述
自媒體(We Media)即基于網絡環(huán)境,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等手段為廣大受眾及個人提供普泛化、私人化以及自主化的各類信息資源的一種新興媒體傳播途徑。自媒體平臺作為不同用戶分享、公布、傳播各類信息的載體,營造出一個自由、開放的交流氛圍,使得社會上不同的聲音都能夠被傳播,人們對各類資訊的辨別能力更強,并且能夠利用自媒體將自己的觀點發(fā)表出來,如微博、個人博客、微信以及貼吧論壇等等。
二、自媒體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效帶來的影響
愛國主義教育是各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內容,旨在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信念,并自覺做出愛國主義行為。然而,自媒體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的廣泛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對愛國主義教育造成了負面影響。
首先,從大學生的認知角度分析,自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中的各種輿論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情感及價值觀等造成了很大沖擊,甚至弱化其愛國主義思想。一些不法分子企圖歪曲事實,扭曲社會重大新聞事件的真相,肆意宣傳反動言論,利用自媒體在大學生群體中散播反黨、反社會的惡意思想,使得愛國主義教育受到干擾。由于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水平有限,還正處于學習與構建自身知識體系的階段,思想情感還在不斷形成的過程中,自媒體所帶來的海量信息資源不僅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同時其內容包括各國家、民族的各類信息,這對大學生的地域觀念以及民族意識也造成了影響,使得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開展受到了外部環(huán)境的制約[1]。
其次,自媒體為大學生們提供了全新、便捷、多樣的信息渠道,使其能夠自覺對各類社會信息資源進行了解和獲取,好奇心旺盛、求知欲較強的大學生群體在自媒體開放式、自由式的傳播途徑引導下使其轉變了以往被動依賴教師的地位,主動、自發(fā)地對各類社會新聞、事件等進行分析并發(fā)表看法。據(jù)相關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大學生群體中,微博這一自媒體的使用率達到了97%,熱門話題、朋友動態(tài)以及話題討論等都是大學生們十分感興趣的內容,在這種開放、自由、互動的信息交流環(huán)境下,愛國主義教育受到了直接的沖擊。教師不再成為自媒體環(huán)境中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所掌握的知識與信息也不再是學生獲取信息的唯一渠道,相對來說教師的權威性也受到了影響,使得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降低。
最后,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自媒體最顯著的特征即為大學生提供了主動學習的雙向模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單向信息傳播形式被打破,學生在自媒體氛圍中,可以自主獲取想要了解的信息資源,并形成具有較強自我意識的思想體系,進而對知識信息的選擇與獲取更具自主性。同時,自媒體還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了發(fā)表個人觀點、意見的自由平臺[2]。這種情況使得傳統(tǒng)“灌輸式”的課堂教學受到了直接的沖擊,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受到教師以及主流思想的影響程度被弱化,這對愛國主義教育十分不利。
三、利用自媒體提高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效的對策
(一)持續(xù)地改進教育理念,科學地把愛國主義教育與自媒體結合起來
近些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文化的快速發(fā)展,各種自媒體也如雨后春筍般蓬勃興起。雖然對于大學生群體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會產生一些新的問題,但同樣這也將是愛國主義教育進行提升、改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機會。自媒體自身具備著良好的互動性以及快捷的“點到面?zhèn)鞑ァ钡奶卣?,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可充分地發(fā)揮出自媒體自身的優(yōu)勢,并且自媒體的互動性與快速的傳播方式也有助于將愛國主義教育向平等化與良好的互動等方向進行改進,打破以往單調的課堂講解形式。教師應當抓住自媒體在大學生群體中廣泛流行的這一特點,積極地發(fā)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開展各種形式且多元化的探討、交流活動,用主流、正確的理念指導缺乏人生經驗的大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樹立科學的愛國主義觀念。此外,教師還可依靠博客、微博、微信群、QQ軟件以及各大網絡論壇等形式,進一步地擴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在各網絡平臺上正面、積極地引導大學生進行自由、平等的交流活動,并切實有效地把愛國主義教育與自媒體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觀念[3]。
(二)在自媒體背景下提高教師的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能力
教師應當通過自媒體,將愛國主義觀念落實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每一步。而在這個過程中,傳統(tǒng)教學形式中作為教育活動的發(fā)起者,教師并沒有失去其主體地位。在通過自媒體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教師需要改進自身的教學手段,以符合新的教學環(huán)境的相應要求,并持續(xù)地提高自身的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能力。教師可注重鍛煉、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與現(xiàn)代化的電子課件制作技術等教育技術能力,達到更加有效地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愛國情感的目的。同時,教育管理機構與各高校也應當按照具體的教學情況,主動地建設好相應的自媒體互動平臺,來充分地發(fā)揮出自媒體互動平臺的在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此外,還需要有針對性地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認識,做好廣大教師的專業(yè)培訓工作,加強教師的教學質量。這樣有助于幫助教師堅持自身的先進性,并在教學工作中體現(xiàn)自身的導向作用。
(三)持續(xù)改進思想政治課程,發(fā)揮好其主體作用
在社會方方面面都在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也應當進行相應的改進,以便更好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從而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質量。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應當根據(jù)當下社會熱點、學生的生活場景以及學生群體的關注點等方面,及時地更新其教學內容,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有關的國際爭端為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4]。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各類言論進行評價與指導,以便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洗禮。其次,教師必須持續(xù)地觀察學生的思想變化,指導學生以理性的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對于有可能出現(xiàn)的社會仇視思想等極端思想要及時、堅決地進行遏制,并針對具體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再次,教師可憑借自媒體互動平臺與現(xiàn)代化的數(shù)字技術改進、提高自身的教學方式。教師應將文字、音樂、圖片以及視頻等等表現(xiàn)形式進行融合,實現(xiàn)多元化的愛國主義教學形式。這樣有助于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質量,并且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愛國情感。
(四)建設好校園文化,充分發(fā)揮其愛國主義教育作用
隨著近年來自媒體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快速流行,針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就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因此,為了建設好校園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應當充分地發(fā)揮出傳統(tǒng)媒介的重要作用,例如校園網站、校園廣播等等形式。學校應當及時地針對黨與國家的方針政策,進行報道與講解,并重點對一些典型的愛國事例進行宣傳,弘揚愛國精神,以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其次,高校應當加強校園文化的管理力度,并提高管理水平。高??稍谛@網站中設置專門的愛國主義教育模塊,指導學生學習先進、科學、正確的價值觀,體驗愛國主義情感。
再次,高??稍诮ㄔO校園文化時,充分地采用手機這一青年學生十分喜愛的溝通渠道。例如,學??稍诰哂袣v史紀念意義的重要節(jié)日向學生推送專門的信息,傳播愛國歷史知識,幫助學生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通過手機,高校可以在短時間內以較小的成本,快捷地進行廣泛的愛國主義教育,并且這樣也更具有良好的時效性,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自媒體為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諸多優(yōu)勢,如愛國主義知識的傳播途徑更多,范圍更廣等,但另一方面也使愛國主義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開放式、互動式的自媒體環(huán)境轉變了傳統(tǒng)教育模式,使得大學生的自主性更高,這在大學生思想意識并不成熟時極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廣大教師應積極應對自媒體帶來的挑戰(zhàn),深入分析其特征,并及時轉變愛國主義的教育理念及方法。
參考文獻:
[1]余清臣.公民國家責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時代內涵[J].教育科學研究,2013,(6).
[2]王彥.網絡環(huán)境對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負面效應及對策[J].理論導刊,2014,(9).
[3]朱磊.微博輿論場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挑戰(zhàn)及應對[J].湖北社會科學,2013,(12).
[4]林松,林艷.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路徑新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