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東紅
【摘要】作文是語文課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學生語言表達的重要體現(xiàn)。提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對他們語言運用的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對于農(nóng)村中學生而言,寫作卻是一件極其苦惱的事情。這是由于,農(nóng)村學校缺乏一些設備設施,無法拓展學生知識面。據(jù)此,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引領學生深入生活去挖掘?qū)懽魉夭摹1疚膶θ绾我龑мr(nóng)村中學生深入生活挖掘?qū)懽魉夭倪M行探討。
【關鍵詞】農(nóng)村中學生 寫作素材 挖掘
寫作本身就是一件需要靈感的事項,對于農(nóng)村中學生而言,生活天地狹小,有些學生甚至對外面的事物毫無了解,在這種局面下,要促進學生寫作能力談何容易。為了改善這一不良現(xiàn)狀,必須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多與大自然接觸,通過自身觀察來發(fā)掘?qū)懽魉夭?,這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將分別從:寫作素材挖掘的重要意義、如何引導農(nóng)村中學生深入生活挖掘素材,兩個部分進行闡述。
一、寫作素材挖掘的重要意義
寫作是將自己對生活的體驗、感悟和感動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準確的表達出來,其中可以使用一些文學手法類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從而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可讀性。所以,中學生的生活就是他們寫作的素材來源。實際上中學生感到害怕寫作文,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素材可寫,而是他們沒有很好的收集生活的材料。小學語文教師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中學生進行作文材料的收集給予指導。第一個方面,對中學生的感官進行完全的解放,包括中學生的大腦、眼睛、雙手和語言 ,讓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自由的安排活動,積極地參與生活的豐富性。第二個方面,教師要求中學生每天寫日記,將自己每天多發(fā)生的事情記錄下來,當寫作時,這不僅是很好的素材,而且還是中學生練筆的好機會。第三個方面就是教師要引導中學生對豐富多彩的生活進行選擇,將那些具有典型性、重要性和有特殊意義的事件篩選出來,它們是最好的寫作材料。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和挖掘生活,從而克服寫作的難題,才能使學生在寫作時出現(xiàn)文思泉涌的現(xiàn)象。
二、如何引導農(nóng)村中學生深入生活挖掘素材
(一)多與大自然接觸
農(nóng)村學校盡管在教學設施的設置方面可能顯得較為落后,但農(nóng)村環(huán)境的美,卻是很多城鎮(zhèn)學校難以比擬的。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應把握這一關鍵點,帶領學生多多跟大自然交通與溝通。例如:教師可以帶來學生去參觀百果林,在百果林里,可以看到許多果樹,不同的果樹有不同的形態(tài),每一顆果樹的果實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與形狀,這些生活素材能都被學生引用到寫作當中其。又或者,春天的時候,教師可以帶來學生去參觀各種各樣的花,如:山茶花、桃花,各種花朵爭妍斗艷,有的像美人的臉,粉紅粉紅,有的像飄逸的仙女,潔白無瑕。在參觀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對眼前的美景進行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當教師與學生欣賞完大自然的美景后,教師應該趁熱打鐵,通過設置問題來幫助學生形成固定記憶。加強學生與大自然間的接觸,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挖掘到更多有價值的寫作素材,同時還能通過各種事物的接觸,提高學生觀察力,據(jù)此,教師在幫助學生收集寫作素材時,還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二)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日常生活的經(jīng)歷是最好的寫作題材。許多作文題目都是先從日常生活中選材,這就要求學生平時能細心觀察生活,留意身邊所發(fā)生的經(jīng)歷。同時,老師也要時常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小事,時常提醒學生細微觀察的重要性。
在寫作素材挖掘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在培養(yǎng)學生深刻敏銳的觀察能力以及初步內(nèi)在觀察能力基礎下,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學生所現(xiàn)有的初步觀察能力只是針對表象的觀察,對于外表相似但內(nèi)在不同的事物還沒有具備辨別其不同的能力。人的感官系統(tǒng)大致能分辨相似事物,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將兩個相似事物通過語音描述出來。教師在培養(yǎng)這方面能力時,可以先找兩個相似事物,比如找出兩張相似的樹葉,讓學生仔細觀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同,用夸張的手法突顯其特點,以培養(yǎng)學生深層次的觀察能力。例如:學生在觀賞大自然的各種花鳥蟲魚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各種動物的外貌仔細觀察,幫助學生養(yǎng)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
(三)要求學生走進生活
生活處處皆學問,尤其是對于寫作而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處處留心,貼近自身生活,這樣才能挖掘更多寫作素材。學生走進自己的生活,從身邊的親人觀察起。例如:學生在寫母親時,這樣寫道“時光就像一匹白馬,飛速而過,留下的是母親頭上的幾根銀絲,每當我看見這些白發(fā),我都會想起母親為我操勞的過往?!痹谶@段文字里,作者通過對嗎,母親的觀察,發(fā)現(xiàn)母親頭上多了許多白發(fā),這些極其普遍的事情,都是學生可以收集的生活素材,將它應用到寫作中,不僅顯得生動感人,還會為作為增添一些亮點。
另一方面,老師布置的作文寫作都應是生活中熟悉的事件,讓學生養(yǎng)成寫自身經(jīng)歷的習慣,同時加強寫作題材來源生活的意識。寫作生活事件也不是每一件都是最近或者剛剛發(fā)生的,也有一些發(fā)生久遠的事情,在學生的記憶中,也許已經(jīng)模糊。這就需要老師幫助學生回憶生活場景,老師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有自身的經(jīng)歷去喚起學生的記憶,像電影片段重新播放,學生在不知覺中又體驗了當時的場景。
結(jié)束語
綜上,筆者對寫作素材挖掘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同時也對如何引導學生對寫作素材進行收集。寫作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它不僅能提高學生語言審美能力,還能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據(jù)此,教師必須對學生寫作素材收集能力予以強化,尤其是對于農(nóng)村學生而言,由于農(nóng)村學生平常與外界的接觸較少,因此在寫作時會呈現(xiàn)出一些局限性,教師必須充分把握這一點,引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從身邊的花花木木,細枝末節(jié)去感受生活,提取更多寫作素材。
【參考文獻】
[1]姚玲麗.農(nóng)村中學生作文取材引發(fā)的思考[J].學周刊,2016,
09:230.
[2]張朝暉.淺析高中語文寫作素材的積累[J].學周刊,2013,29: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