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靜
摘 要: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起著集成和展現(xiàn)小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進行討論,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
寫作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教學實踐操作難度較大。因此,加強語文寫作教學至關重要,我們也需要探索如何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素質?
一、尋找途徑,激發(fā)寫作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種多樣,作文教學要聯(lián)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或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另外不要輕易規(guī)定作文命題,束縛兒童的個性。兒童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題材、不同的表達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會形成兒童寫作能創(chuàng)造出他們眼中的繽紛的世界。作文是一種創(chuàng)造活動,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束縛太多,會產(chǎn)生語言貧乏,內(nèi)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兒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遵循兒童的學習心理特征,創(chuàng)新作文形式,讓不同智力發(fā)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自由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在抒寫表達中體驗作文的快樂。緊密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生活世界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如果把寫作活動當作是多彩生活的一個延續(xù),那么就會煥發(fā)出寫作的無窮的動力。學生寫作的內(nèi)容一定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針對學生的經(jīng)驗和興趣,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二、從讀學寫,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閱讀中的知識和技能。”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利于學生從讀學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每學習一篇課文后,注意對該文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在教學中持之以恒地把寫作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另外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懶于多讀多背,實踐證明,運用語言文字,寫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讀多背,課內(nèi)多讀,課外也需多讀多背。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訓練。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句篇,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適當增加背誦的量。通過讀、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
閱讀是學生獲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徑。學生可以從讀中學到“怎樣寫”,但這也需要我們老師們長期有目的地培養(yǎng),讓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從讀中學寫,讀寫結合,提高寫作能力。
三、加強訓練,提高寫作水平
一是寫日記。日記形式靈活,隨意性大,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我們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想都記錄下來,讓學生學會用語言來表達意見與看法。學生也可以將自己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的優(yōu)美語句與段落摘抄下來,并記錄下自己閱讀心得與體會。只要長期堅持,就會使學生積累很多的寫作素材,寫作水平也得到提高。
二是課堂小練筆。意猶未盡的結尾處續(xù)寫,文本留白處擴寫、補寫,經(jīng)典語句與精彩段落處仿寫,這些訓練方式靈活,我們可以將其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與聯(lián)想,結合對文本的理解與獨特的生活體驗來完成。這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也可以實現(xiàn)對文本的再升華、再創(chuàng)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是說話訓練。教師可以利用上課剛開始的幾分鐘,指定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即興發(fā)言,也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表個人見解等等。這些也都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發(fā)展?jié)撛诘膫€性
首先鼓勵學生“我能行”?!拔夷苄小笔亲灾饕庾R和自信精神的有力表現(xiàn),是個性鋒芒的展露。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極力提倡“我能行”的精神,因為它能喚起潛在的個性動力。這種鼓勵,無論對愛寫或怕寫作文的學生都有很大的激勵作用,效果明顯。
其次放手讓學生互改作文,增強主體意識。學生互改作文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主體意識的很好的實踐活動。語文教學中最繁重的任務便是作文批改。很多教師認真細致地將學生的習作修改評點,可是學生呢?只看一下分數(shù)便塞進了書包,他們并不領老師辛苦改作之情。這實在是得不償失的不明智之舉。而讓學生互改作文,不僅解決了教師吃力不討好的無效勞動問題,也把教師從繁重的改作中解放了出來。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參與了改作實踐,明確了自己是作文的主人,領悟到了自己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或未出現(xiàn)的問題,在修改過程中又將根據(jù)自己的評判來修改,個性得到了體現(xiàn),感受到了一些作文章法和寫作要領之類的問題,無形中提高了寫作水平。
最后革新學生作文評價,呵護個性。教師過多地否定學生習作,會使其失去自尊心與自信心。學生的習作無論是好是壞、是長是短,都是他們辛勤勞動的結晶,教師都要尊重他
們的勞動。因此,在評價學生習作的過程中,要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本著“尊重為先,多就少改”的原則,力求維持原意,呵護學生寫作的個性。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五、開展課外活動,豐富寫作素材
通過各種作文教學活動,如“確定中心討論會”、“選材討論會”、“作文會診會”、“小諸葛審題會”、“妙用詞語比賽會”,從活動中生動具體地學到作文知識與寫作文的方法。另外,還可開展各種校內(nèi)外活動,如跳繩、拔河、踢毽、球類、背書比賽,從而學會如何寫比賽作文;開展校內(nèi)外義務勞動,學會如何寫勞動場面;舉行詩歌朗誦、講演會,學會如何寫會議場面及會議上的見聞;通過參觀訪問,瀏覽名勝古跡,學會如何寫參觀訪問記、游記。學習觀察方法,留心周圍的事物、事件,“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通過現(xiàn)場生活作文,進一步認識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從而學會寫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yǎng)良好的文風。培養(yǎng)學生思維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
只要教師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去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加強形式多樣的寫作訓練,小學生寫起作文來也就能筆下生輝,言之有物,學生的面前也會出現(xiàn)一片芳草地。
參考文獻:
[1]郝清琴,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研究[J]學周刊2015-08.
[2]鮑麗娜,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