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在解決初中幾何題時,經(jīng)常要把“轉(zhuǎn)化思想”貫穿進去,把問題進行轉(zhuǎn)化,化“難”為“易”,這就需要一座橋梁來幫忙,而全等、相似就起到橋梁的作用,為了更加形象,我們可以把這些圖形看作是通過軸對稱、平移、旋轉(zhuǎn)、位似等變換得到的。
【關(guān)鍵詞】圖形變換;幾何;應用
我們要學好數(shù)學就要注重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培養(yǎng),數(shù)學思想方法對我們的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我們掌握了這些思想方法,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轉(zhuǎn)化思想”就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種。我們在解決初中幾何題時,經(jīng)常要把“轉(zhuǎn)化思想”貫穿進去,把問題進行轉(zhuǎn)化,化“難”為“易”,這就需要一座橋梁來幫忙,而全等、相似就起到橋梁的作用,為了更加形象,我們可以把這些圖形看作是通過軸對稱、平移、旋轉(zhuǎn)、位似等變換得到的。下面就簡單談?wù)剤D形變換在具體例子中的應用。
例1已知:如圖一,△ABC中,∠BAC是鈍角,延長BA至D,使BD=BC,E在BC上,且∠DEB=∠DAC。求證:DE=AC
思路:本題可利用對稱性來構(gòu)造全等三角形,在BC上取一點F,使BF=BA,連結(jié)DF,容易得△BDF≌△BCA,就可以把角和線段都進行“轉(zhuǎn)化”,再與已知條件相結(jié)合,就可證明得到結(jié)論。
例2已知:如圖二,E、H、F、G四點分別在正方形ABCD的各邊上,且EF⊥GH。求證:EF=GH。
思路:本題可利用平移來構(gòu)造全等三角形,可以平移EF、GH,也可以平移正方形的邊,都能達到求證的目的。注意:要考慮正方形內(nèi)的那兩條線段是否與正方形的邊平行,進行分類討論。
例3已知:如圖三,在△ABC中,∠ACB為直角,∠BAC為30度,以AB,AC為邊向形外作等邊三角形ABE和ACD,且DE和AB交于F。求證:EF=FD。
思路:本題可利用旋轉(zhuǎn)來構(gòu)造全等三角形,取AB的中點G,連結(jié)EG,△EBG可以看作是把△ABC繞著點B逆時針旋轉(zhuǎn)60度得到的,從而得到相關(guān)的角和邊,為進一步論證EF=FD打下基礎(chǔ)。本題也可利用對稱來解決,延長EA至H,使AH=AE,連結(jié)DH,容易得△AHD≌△ABC,再進一步論證就可得到結(jié)論。
這類題目平時我們也經(jīng)常遇到,需要我們平時多多思考、多多練習,就能進一步深刻體會到圖形變換在做題中的作用。當我們在運用圖形變換把問題簡單明了的解決時,將給我們帶來成功的喜悅,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圖形變換在初中幾何中經(jīng)常用到,是初中幾何的一大重點,同時也是一大難點。有時候同一個題目可以采用不同的圖形變換來解決,這就要求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多思考,尋求各種解題方案,巧妙地解決問題。圖形變換充分地應用了“轉(zhuǎn)化思想”這一數(shù)學思想,這一思想的應用,不僅可以開拓我們的思路,開發(fā)我們的智力,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讓我們樂此不疲,使我們在輕松愉快中享受思考問題的樂趣。還可以通過“轉(zhuǎn)化思想”的訓練,讓我們養(yǎng)成多角度去考慮問題,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積極的思考,從思考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胡飛.淺談初中數(shù)學幾何證明的三種思維[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1):89-90.
[2]薛春青.淺談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解圖”與“解題”[J].新課程(教師版),2010(3):56-57.
[3]申忠軍.重視幾何典型題解題思路指導[J].湖南教育(數(shù)學),2008(8):23-24.
作者簡介:
溫新鑫(1977~),男,漢族,籍貫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單位:福建省安溪第十二中學,主要從事中學數(shù)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