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楠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重要理論之一,其中“做”是中心,主張“做中教,做中學”,對孩子實施“六大解放”,有利于孩子的發(fā)展。本文從研究繪本教學入手,運用“教學做合一”思想,探討提升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語文素養(yǎng);繪本教學;聽說讀寫能力;教學做合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同時又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同時,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重要理論之一,其中“做”是中心,主張“做中教,做中學”,對孩子實施“六大解放”,有利于孩子的發(fā)展。如何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我校選擇了陶先生“教學做合一”思想與新課改精神的共同點加以整合性地研究,在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探索,找尋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途徑和方法,現(xiàn)總結研究所得。
一、點燃閱讀興趣
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夠促使學生自覺地、積極地投入學習,而且還能不斷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可見興趣在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對小學生閱讀的要求,我們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繪本的閱讀能夠很快點燃并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如何利用繪本點燃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教師要選擇合適的繪本。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體驗中,通過繪本清晰的人物造型,柔和的畫面色彩,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產(chǎn)生愉快的閱讀體驗。例如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中,畫面上老鼠一家其樂融融,就仿佛是人類社會的一個縮影。學生通過繪本的閱讀,會自然地想到家庭的愛和溫暖。
其次,繪本較之其他童書有著畫家們更多的精心設計細節(jié),這些設計符合小學生年齡的心理特征。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很強,但耐挫性和持久性不強。繪本往往內(nèi)容精煉,畫面豐富,層次感強。如繪本《阿利的紅斗篷》中就有一只一直給阿力偷偷搗亂的小老鼠,它就藏在書頁的最下端。學生在閱讀時一邊閱讀文字,一邊閱讀畫面,有著更為愉悅的閱讀體驗。
最后,邀請家長一起親子閱讀。孩子在聆聽父母講述故事時雖不一定能聽懂父母所講的全部內(nèi)容,但卻可以體驗讀書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和一種親密的閱讀氛圍,從而激發(fā)出孩子對閱讀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鍛煉學生“聽”的能力
好動是小學生的特點。小學生表現(xiàn)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缺乏耐性去傾聽別人所說。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學認為只有自己說的是對的,他們不在乎別人說什么,怎么說,只在意自己是否有發(fā)言的機會。
針對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在課外繪本閱讀指導課的時間,首先選擇好的繪本故事。然后在課上一邊播放PPT圖片,一邊講述故事內(nèi)容。“聽故事”是小學生非常喜愛的一件事。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可以一邊講故事,一邊提問題。這樣能夠提高學生聽故事的專注性,也能讓學生有意識地去“聽”。讓孩子在聆聽的時候能因為老師提出的只能聽完故事才解決的問題,一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通過教師聲音的高低和強弱,情感的變化來感受這篇故事所傳遞的主題和情感。
專注地傾聽對小學生來說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我們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在傾聽老師講述繪本故事時都能做到“專注”??梢姡L本有著它獨特的魅力。
通過長期練習,學生在傾聽老師的繪本講述時不僅提高了認真傾聽的能力,更培養(yǎng)了“如何傾聽”的方法和習慣。教師在講故事中的每一個小問題都是一種引導;同學伙伴間的每一次回答交流都是一種強化練習?!奥牎迸c“思”互相結合,互相促進。
三、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
小學階段是孩子語言發(fā)展的一個黃金時段?!罢f”是我們?nèi)粘I钪袀鬟f語言的重要載體和使用最多的交際手段,也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直觀體現(xiàn)。通過繪本故事的教學,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說話的興趣,鼓勵他們大膽說話,還能訓練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運用陶行知教育思想,營造輕松、民主的教學氛圍,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啟迪學生的心智,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繪本故事中常常會有許多留白,結合小學生愛想象的心理特點,我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常常采用“猜想”這一形式。比如《活了100萬次的貓》教學中,在講述完故事中的“國王的貓”“水手的貓”“馬戲團的貓”“小偷的貓”“老太太的貓”之后,我讓學生猜想“它還曾是誰的貓?”“貓喜歡這樣的生活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仿照故事中的句式說了許多種的貓。但低年級學生在口語表達時常會出現(xiàn)不完整性和跳躍性。這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對那些回答不完整的內(nèi)容請其他學生幫助補充,以此來訓練他們說話時的有序性和準確性。
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生活是學習語文的有力助手。借助繪本的留白,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結合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補白。師生共同在做上學,在做上教,在做上質(zhì)疑問難。這種口語訓練練習,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繪本故事都很簡短,但其中的語言卻都非常美。對稱性的語句,精煉的辭藻,加上豐富的情節(jié)和有趣的內(nèi)容,十分適合學生“讀”的練習。
記憶是語言內(nèi)化和運用的前提,是智力發(fā)展的生長點。讀書需要記憶,尤其是那些充滿智慧和人文思想光芒的精美語言。小學生正處于學語言,長知識的黃金時期,他們通過自主閱讀活動,學習、吸收文本語言的精華。基于此,在教學中,除了老師的講述,學生的“讀”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選擇適當?shù)牟牧献寣W生進行賽讀,男女生的對讀,分角色的情境朗讀等,這些都是提升學生“讀”能力的方法。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讀”的能力,除了課堂中教師的范讀和學生的朗讀,我還定期舉行“講繪本故事”的比賽。通過比賽的機制,能夠借助學生的好勝心,自發(fā)地提升他們“讀”故事的能力。每周故事之星,每月故事達人,每學期的故事王的評選讓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讀”故事之中。
在繪本閱讀課上,教師除了向?qū)W生介紹繪本故事,組織學生探討其中人文主題外,還需要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
五、訓練學生“寫”的能力
小學生處于寫作的啟蒙階段,小學生喜歡寫自己想象出來的內(nèi)容,也樂于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出現(xiàn)學生害怕寫,不知寫什么的情況。繪本閱讀教學恰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寫”的舞臺。
我常常借助我所講述的繪本故事,讓學生加以想象的內(nèi)容來開展寫話練習。在寫話練習中,對學生并沒有太多的限制和要求,而是鼓勵他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解下他們的枷鎖,讓學生怎么想就怎么寫,減少他們對寫作的恐懼,激發(fā)他們對于寫作的興趣。如上完繪本故事《逃家小兔》后,我讓學生續(xù)寫:“如果你是小兔,你會變成什么呢?”上完繪本故事《獨一無二的你》之后,我讓學生也編寫一個故事來告訴別人“堅持做自己”。這種半命題,半開放式的寫作訓練不僅符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而且半扶半放的仿寫、續(xù)寫也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基于繪本的獨特形式,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繪本。先給學生提供寫話素材,讓他們創(chuàng)作繪本故事。寫話的材料類別很多,如課本讀寫結合點的挖掘?qū)嵤?;根?jù)收集到的材料進行加工整理,寫上自己的體會;結合自己生活學習中發(fā)生的事情,來說說寫寫;給簡單圖形加添幾筆,就編成了一個個故事……從學生所編的一個個故事中,我們能夠看到學生生活的影子,也能看到他們的想象再加工創(chuàng)造。這種模式的遷移寫作不僅是對學生想象力和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對他們寫作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
葉圣陶曾說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yǎng)成一種習慣。這兩方面必須聯(lián)成一貫;就是說,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須能夠運用;知識是必要的,但是這種知識必須成為習慣。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fā)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到能夠‘行的地步,才算具有這種生活的能力?!弊屨Z文教學生活化,形成“大語文”的思想,明白語文的重要性,才能讓學生在生活中鍛煉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兒童的語言本身就是一個由輸入到輸出的過程?!奥犝f讀寫”能力也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師的繪本故事教學中,學生汲取了繪本中的大量優(yōu)美語言,學生的語言庫在慢慢地豐富。通過教師課堂中的目標預設,課前、課中、課后的鞏固練習,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提升?!敖虒W做”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教師通過最優(yōu)的創(chuàng)造與整合,才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無限的提升空間。
參考文獻
[1]唐愛蓮.小學語文實踐活動式教學研究[J].生活教育,2007(6).
[2]呂宣杰.教學做合一 讓語文教學情趣盎然[J].小學時代(教師),2010(S8).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