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
【摘 要】新課標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就盡量減少學生的做練習時間,擠出時間讓學生盡情閱讀。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書目,特別是向?qū)W生推薦一些名家名篇、小品文,從中感悟作文的技巧、人生的真諦。
【關(guān)鍵詞】小學作文;閱讀;教學;激發(fā);興趣
新課標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就盡量減少學生的做練習時間,擠出時間讓學生盡情閱讀。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書目,特別是向?qū)W生推薦一些名家名篇、小品文,從中感悟作文的技巧、人生的真滯。
一、讓孩子學會——讀
對于長江水這個客觀事物,杜甫和李煜的感受卻是完全不同:杜甫《憶江南》寫道:“春來江水綠如藍”——美麗如畫;李煜的《虞美人》卻發(fā)出哀歌;“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便是同一個杜甫,時過境遷,再一次面對長江水,又是另外一番感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那是在“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無限愁緒里的特定的心理感受。
二、讓孩子學會——悟
讀中要“悟”,不悟,讀書勞而無功。而“悟”是“心”與“吾”的合成。即“思考的我”“我的思考”。不思考不能有悟,無個性不能算悟,悟性乃思考與獨創(chuàng)的統(tǒng)一。為此,我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評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學生讀孔子的書籍后,向孔圣人提出質(zhì)疑:“你為何鄙視體力勞動者?”一個小學生能讀懂這一些,也歸結(jié)于她的獨特的感悟能力。再者,為考查學生的讀中感悟情況,我就經(jīng)常組織學生讀后心得交流,鼓勵學生寫讀后感(可以是有感于文章中心的,可以是有感于文章的章法,也可以是有感于文章的語言)要求學生悟出新意,悟出真情,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
三、讓孩子學會——積累
如果說感悟是語言積累的前提,那語言積累是走向表達的中介。讀中積累是為以后的閱讀提供經(jīng)驗,是為表達打下基礎(chǔ)。所以課外閱讀中,我讓學生熟讀,背誦名文名言,古詩詞,以及讓學生留下深刻感悟的句段。同時,做好讀書筆記、讀書卡片。
以前讀書少的孩子,總是苦于無文可寫,無話可說.即使偶爾靈感來了想要有所創(chuàng)新,卻心有余力不足,總是草草收場或者干脆換成可以借鑒的現(xiàn)成版本了。而現(xiàn)在喜歡讀書的孩子,更容易發(fā)現(xiàn)生活中細小的感動,他們有寫不完的題材,道不盡的話語.無論命題作文還是自選作文,在他們手中都是輕松拿下.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優(yōu)美詞語,精彩語段,以及更多豐富自己語言世界的語言材料。
人的心靈世界是一片廣袤的土地,他本來是單調(diào)而蘊涵無窮生機的,作文就是心靈之花,它來源于大地,卻又裝飾著大地,使我們的心靈更加豐富美好.尊重個性的作文培養(yǎng)方式,就是為了讓這一片百花爭奇斗艷。
四、自主作文提供創(chuàng)新角度
我始終認為只有學生的目光跟的上時代的發(fā)展變化,才會作成優(yōu)秀的作文,把孩子的生活范圍囚禁在一個狹小的角落里,孩子也只能作出老掉牙的習作。
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讓學生寫一個從生活中得到的啟示。班上一個程度很好的孩子寫了一個傻老伯,在家鄉(xiāng)修路的時候義務(wù)為工地看管了很長時間,受到村民愛戴。啟示是每個人都能為社會所尊敬只要他真心實意的為人民服務(wù)。這個主旨是很好的有點象藏克家贊美魯迅的話。但仔細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題材很老了,該學生是叢一本作文選上讀到了此文,他根本就沒有生活經(jīng)驗,只管一相情愿的編上了。盡管文章中心突出,但讀來總讓人心理不舒服,有一種失真的感覺。而另外一個程度一般的女孩,寫了一次到肯得基吃快餐時獲得的啟。服務(wù)員詢問要什么,大伯只要白開水,姐姐要咖啡圣代,作者要了草莓味的圣代。在吃的過程中,作者發(fā)現(xiàn)大伯始終恬淡自如,而姐姐卻不停的皺眉,我一開始感到甜蜜無比但是吃著吃著就吃不下了,因為太膩了。由此作者想到了人生的幾個階段小時侯的時光就象草莓圣代,在愛的包圍圈中雖然甜蜜但總有些不舒服,因為自己總覺得太膩了,長輩的愛幾乎使自己窒息.咖啡圣代就象青年時期。求學求職,戀愛結(jié)婚,.熬過了入口時的苦澀,就會換來甜蜜的生活。而中老年時期就象一杯白開水,清談,平靜,看似無味,實則擁有人生百味,這是無數(shù)經(jīng)歷無數(shù)感悟匯成的特殊滋味。兩個學生程度不同,為什么后者的作文反而超過了前者?因為后者擁有新的生活經(jīng)驗,新的目光,新的體驗。
五、指導好課內(nèi)外閱讀
徜徉在書海中,讓孩子感悟作者的表達技巧,不至于在自主作文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卡殼。 “作文難,難作文。”是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共同煩惱?!昂臅r多,收效少,教作文難。”也是教師頭痛的問題。教師把“作文難”的歸因定位于“生活的單調(diào)”和“興趣的缺乏”,采取了許多諸如活動作文、游戲作文等途徑,雖然在某一次作文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是,學生并沒有形成作文能力的“慣性”——當寫到另外一篇文章的時候,仍然高喊“作文難”。教師為文臆造生活的做法,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作文難的問題,也并沒有給作文教學帶來實質(zhì)性的效益;相反,在某種程度上,驕縱了學生惰性、鈍化了學生的思維,不僅沒有錦上添花,反而雪上加霜,使學生寫作文越寫越難。
另一方面,我們也奇怪地看到,學生不是為老師而寫的文章,特別是那些自己寫給自己看的“自由作文”,倒是顯出學生的翩翩靈性來,語言的清新、自在、灑脫,感情的真實、細膩、深刻,常常讓教師大跌眼鏡,令人享受到習作之美。也許作文教學的成功,只是在摘掉這一片小小的“葉子”而已。其實閱讀和感悟是學生習作的原動力,是解開學生習作千千結(jié)的一把鑰匙,也是那片遮擋了大千世界的“葉子”。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和感悟能力,才是解決作文難的根本所在。
對語言的感悟應由讀來完成。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讀熟才能升華感悟。而我們要求學生不光是讀中有所思考和感悟,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感悟。憑著書本上的幾篇文章,是難以達到量的積累、質(zhì)的升華(感悟能力的快速提升)的。所以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是培養(yǎng)學生感悟能力的捷徑。讓學生徜徉書海,享受到習作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