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彩玲
【摘要】生物由于長期被視為“小學科”而得不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導致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缺乏學習生物的積極性。新課程改革強調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重視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將生物理論教學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增強生物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
【關鍵詞】高中生物 生活化教學 教學建議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家對教育與實踐關系的深入探討,新課程改革在實施過程中重視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提出了生活化教學的教學模式。生活化教學是教師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學科知識、充分挖掘其中的生活內涵,在教學活動中聯(lián)系生活中的問題,達到學科教學的生活化。生物學作為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在改造自然、發(fā)展人類社會方面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由此可見,高中生物無論從教學來源還是教學實踐方面都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時要轉變教學觀念,重視生活化教學模式,將生物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生物學的實用價值和生物的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為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教師樹立生活化教學的觀念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實施者和組織者,其教學觀念和教學實踐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因此,要想在生物課堂上進行有效的生活化教學,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主動樹立生活化教學的觀念,在教學實踐中自覺將理論與生活實踐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生物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探究能力。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的教學模式,雖然有著很好的發(fā)展前景,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實踐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很大的困難與阻力。在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不僅學生將考試與成績作為學習的唯一目標,許多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也帶有明顯的功利性與目的性,將課堂教學看作是應試的工具。
在這種教學觀念的引導下,教師在課堂中普遍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將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直接講授給學生,學生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只是充當被動接受者的角色,將教師講授的知識記憶下來,并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與認識。這種教學模式使得教師往往重視知識的單向傳輸,而忽視了理論知識的應用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只能疲于應付教師布置的教學內容,缺乏實踐能力的鍛煉。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思想,樹立生活化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滲透生活的概念,在日常教學中將生物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得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主動進行生活化的知識聯(lián)想,為生活化教學的課堂實施奠定思想理論基礎。
二、注重生物課堂導入的生活化
高中生物知識不同于初中生物知識的淺顯易懂,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為了提高學生對生物課堂的興趣,教師必須要重視生物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生活中的生物現象入手,引導學生從自己熟知的事物入手學習抽象難懂的生物概念與知識。這種生活化的生物教學導入方式不僅能夠減少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學習壓力,還能夠以一種生動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教師在生物課堂的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按照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生物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效率。教師在進行生物課堂導入時,可以從生活中的生物現象入手,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有足夠的學習興趣去解釋一些生活中看似神奇的生物現象。
例如,教師在講授植物的花粉傳播和植物嫁接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從生活中奇特的植物入手,像一棵樹開幾種不同顏色的花或者在一棵樹上能夠結出不同的果實,這種看似神奇的現象背后蘊含著科學的生物原理。學生對新鮮的生物現象通常有著濃厚的研究興趣,教師從這些生活中的現象入手,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帶著疑問進行生物學習,這種有明確目標的課堂教學有明顯的針對性,能夠幫助學生迅速抓住學習重點,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入手,使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生物知識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學習酶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從學生吃菠蘿這一常見的生活經歷入手,為什么菠蘿要放在鹽水中浸泡一會才能食用,然后教師再向學生引出酶這一生物概念,這種引入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生物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動力。
三、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生物教學情境
除了生活化的生物教學導入外,教師還要在生物教學實施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抽象難懂的生物知識,幫助學生將復雜的生物原理與現實生活建立聯(lián)系,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在相對輕松地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生物,繼而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生活化的生物教學情境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不能過于依賴教材,照本宣科,要注意分析教材中的生物內容與生活的契合點,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情境教學中將所學的生物知識與生活對應起來,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與生活相關的生物知識結構,方便學生記憶生物內容,又能使生物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與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運動的環(huán)境,什么樣的動作是受什么系統(tǒng)控制,人體各個器官是如何相互協(xié)調的,這種情境與學生的生活或者自身有很大的聯(lián)系,能夠使學生有很強的代入感,從而與教師進行良好的教學互動,必然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四、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進行生物實踐
生物學科來源于生活,最終的目的也是作用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因此,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進行生物實踐,將教材中的生物理論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知識轉化為技術,提高生物的實用價值。高中學生對于單純地課堂理論教學往往缺乏興趣,但對于課外實踐活動卻有著很強的積極性,對于這種心理教師要積極進行引導,在設計作業(yè)時不能只注重學生的應試答題能力訓練,更要鍛煉學生的生物實踐能力,啟發(fā)學生在生活中進行一些有趣的生活小實驗來驗證理論知識,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復習生物理論知識,更能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生物學習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進行生物探究活動。
總之,高中生物教學離不開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生物理論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鼓勵學生進行生物實踐,進而提高高中生物課堂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