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媛
【摘 要】本文論述日本音樂教育的歷史和現(xiàn)狀。日本的音樂教育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xiàn)繁榮景象,這一方面同日本政府始終重視文化教育是分不開的,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從明治時期一路發(fā)展而來的完善的教育體系。
【關鍵詞】音樂教育;日本;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J60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199-01
日本音樂教育走過的歷史歷程大概分為三個階段。音樂教育理念已經(jīng)在日本國民心中根深蒂固。從幼兒園起至老年,人們都在學習音樂,日本強調(diào)音樂教育的終身性。這一時期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起了關鍵的作用。
一、第一階段(1872-1907年)
明治時期主張從西方引進教學人才和學術(shù)理念,這與我們國家近現(xiàn)代的從歐美引進西方音樂思想大致相同。另外,在中小學音樂課中統(tǒng)一普及五線譜,音樂教材均以五線譜為標準。音樂教材中大部分是西方的音樂歌曲,也有一些是本國音樂教師把一些民族音樂寫成五線譜的形式編入教材。五線譜在當時得到推廣。明治時期強調(diào)音樂的道德功能。在明治17年(公元1884年)音樂調(diào)研所提出的文件中表述:“音樂基于人性的自然,詩人心情激動,正如喜悅的歌曲使人快樂,悲哀的歌曲使人悲嘆,音樂無不撥動人的感情,故歌正雅之曲新自正,聞和樂之音心自如,心和氣正則邪惡不入,心無邪惡則心好善,揚善棄惡,正其心、修其身、易其俗,非音樂莫屬……因為幼年期是人的一生中接受教化最快的時期,以至于后來善惡的顯現(xiàn)無不由過去的熏陶所致,若對幼雅授至良之歌曲,則培養(yǎng)其溫良純正的德行是毋庸置疑的?!雹龠@段話看到了音樂中的德行作用,這種思想是受我國傳統(tǒng)的儒家學說的影響。音樂可以使人向善,培養(yǎng)德行。以至于現(xiàn)在日本政府依然認為音樂有感化人的重要作用。
明治時期,政府引進許多國外的音樂思想。如1889年東京大學外聘了德國人豪斯庫涅齊,把福祿貝爾的教育學理論帶到了日本。裴斯太洛齊理論和赫爾巴特的教育理念也傳播開來。明治20年(公元1887年),德國的威廉·洪堡思想又受到重視,它的特點是表明民主教育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有權(quán)利獲得知識,應加強普及普通人的音樂知識,這種思想也沿用至今。引進西方先進的音樂教育內(nèi)容,必定促使日本國人更多地接觸到西方的音樂,鑒賞西方音樂得到了發(fā)展。所以,明治24年(公元1891年)開始,大量的西洋音樂在日本上演。
西化傾向是這一時期日本音樂的主要特點。政府自上而下宣傳西方理論。教材內(nèi)容上有西方音樂歌曲的痕跡。引進西方的歌劇并演出,給本國音樂的發(fā)展帶來春天。
二、第二階段(1907-1947年)
這一時期承襲了德國威廉·洪堡的追求最高形式的純粹的知識理念。學校增設了除唱歌以外的樂理、和聲等課程。音樂課程設置全面,注重基礎的音樂教育,加大音樂專業(yè)化的力度。增設了音樂通論、指揮法,教育內(nèi)容完善化,形成音樂教育體系。但20世紀30年代日本開始實行軍國主義教育政策,國家利益至上。音樂教育開始偏離正軌,成為國家利用的工具。一些軍國主義歌曲就呈現(xiàn)在中小學的音樂教材中。日本的音樂受到了政治的影響,教育目的受到歪曲。但由于人本的音樂教育一直遵循威廉·洪堡等教育家的思想道路,因此,這一時期的音樂教育還是有所發(fā)展。課堂教學并沒有受很大的影響。
三、第三階段(1947年至今)
第三階段是日本音樂教育的轉(zhuǎn)折點,歷經(jīng)了各次教學改革才出現(xiàn)繁榮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作為戰(zhàn)敗國,經(jīng)濟上日本受到制裁。美國把日本作為控制亞洲的首要據(jù)點,大力控制日本的教育文化事業(yè)。日本也在戰(zhàn)敗的情況下借機發(fā)展自己國家的教育。首先,美國要求教育中清除軍國主義思想,打破帝國主義特權(quán),平民也能受教育,把日本建立成民主主權(quán)國家。其次,在中小學音樂領域進行改革,增加創(chuàng)作領域教學。之后日本政府大約10年都要修訂一次《學習指導要領》,音樂課程的模式越來越多樣。課堂上,學生除了學習樂理、試唱以外,在歌曲演唱方面,一般是老師鋼琴伴奏,同學們用笛子、打擊樂伴奏。在器樂的學習中,學生以小組課的形式合奏,分多聲部加入木琴、鼓等打擊樂器,氣氛活躍。學生上課形式多樣,學習積極性很高,還能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多聲部音樂概念。再次,高等教育也加入了文化、哲學、倫理教育課程,使學生不僅懂得一門專業(yè),更加強對音樂教育和個人修養(yǎng)有用的廣博的文化知識,注重培養(yǎng)音樂人才的全面性。最后,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經(jīng)過又一次的教育改革,政府開始倡導音樂教育的終身學習教育。在20世紀70年代后,日本綜合國力增強,日本由原來受美國的控制改為同美國的“伙伴”關系,日本的音樂教育也朝著國際化、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
注釋:
①[日]濱野政雄,《新版音樂教育學》,曹理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27頁。
參考文獻:
[1]陳欣雨.清末中國音樂教育改革與明治維新日本音樂教育改革之比較[J].北方音樂,2014,05:1+39.
[2]馬小蕓.簡述日本高等音樂教育之發(fā)展歷程[J].人民音樂,2011,(06):74-77.
[3]許冰,馬達.日本學校音樂教育發(fā)展脈絡及其特點[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1):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