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婉美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的重要組成,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在閱讀課堂運用情感教學法能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更好地參與探究。從深挖情感素材,以情促學;構建情感平臺,以讀促學;開展語言實踐,抒發(fā)情感三個方面進行研究,開展情感教學法,從而讓閱讀課堂增值。
關鍵詞:情感教學法;語文閱讀;構建平臺;語言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3-0069-02
小學生的情感是細膩的,又是情感發(fā)展的關鍵期,縱觀北師大版小語教材,情感類題材的文章占了很大比例,這類文章表達了作者或快樂或憂傷的情感,凝聚了作者獨具匠心的表達,對學生來說是成長的重要“營養(yǎng)劑”。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的重要組成,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對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在閱讀課堂巧妙運用情感教學法,能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閱讀探究,從而實現(xiàn)閱讀課堂的增值。
一、深挖情感素材,以情促學讓閱讀課堂增值
在閱讀課堂,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特別重要,縱觀北師大版小語教材,課文感情豐富,蘊含著作者深深的情感,這對處于人生觀和世界觀發(fā)展期的小學生來說是重要的營養(yǎng)素材。但教師在研究教材時發(fā)現(xiàn),有些課文情感直白,學生容易理解,而有些課文,對于語言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限的小學生來說,想理解語言文字背后的情感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語言感悟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培養(yǎng)目標之一,也是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策略,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認知基礎,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情感共鳴點,通過搭建感悟平臺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能抓住文本關鍵點深入思考,并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最終理解文本。比如,和平年代的學生和戰(zhàn)爭年代的學生對教科書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珍貴的教科書》中,標題用了“珍貴”兩字,突出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意蘊。想要讓學生通過品悟“缺書、取書、護書到最后囑咐”這一線索明白教科書的珍貴,想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需讓學生的情感與課文描述的情感相融合,從而使學生體會文本的情感。教師可先借助多媒體播放文中所描寫的情景,并利用形象的圖片和生動的音樂讓學生感受沒有書的孩子多么渴望有一本新書。當學生的情感被調(diào)動之后,教師再讓學生深入課文自主品讀,通過品讀抓住關鍵字句進行感悟,這其實也是教師挖掘文本情感素材的重要策略。先讓學生自主品讀,通過品讀找出能讓自己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的句段,使感悟能力得到培養(yǎng)。在課堂交流時,有的學生抓住了張指導員生命最后一刻說的話進行感悟,通過感悟體會張指導員把書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此段是學生理解文本的重要突破口,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交流深挖課文,如讓學生說說“好半天”是什么意思,從“好半天”“微微睜開”“說話斷斷續(xù)續(xù)”可以看出什么。為了讓學生更有效地感悟課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去感悟,從而真正體會張指導員將書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引導學生感悟的句段還有很多,教師要巧妙抓住重點句段讓學生細細品味,從而促使學生的情感與文本融為一體,最終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積累語言、提升能力。
二、構建情感平臺,以讀促學讓閱讀課堂增值
在閱讀課堂上,讀是學生參與閱讀探究的基礎,只有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讀去理解課文,教師再進行適當?shù)狞c撥,師生之間進行交流探討,才能讓學生真正投入到閱讀探究中。在引導學生讀課文時,教師可以抓住課文的情感激活學生的體驗,使學生對課文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教師再順勢讓學生帶著一定的問題去讀。為了讓學生讀出質量,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話題細細品讀,并能抓住關鍵點串聯(lián)起課文的整體情感,最終在品讀中融入情感,獲得對作品的完整理解。如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窮人》一課,“窮”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正是因為“窮”,而彰顯出窮人的高尚品質。課文運用了多種形式描寫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感悟能力,可以通過閱讀理解人物的內(nèi)心,進而逐漸理解文本。因此,教師不能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強行灌輸給學生,而是應該搭建閱讀平臺,讓學生自主深入文本,通過品讀理解人物復雜的內(nèi)心。在“窮”的現(xiàn)實面前,桑娜和丈夫要做出收養(yǎng)西蒙的孩子的決定是多么艱難,這一決定能讓學生感到震撼,蘊含著“窮人不窮”的高尚品質。教師應該如何搭建閱讀平臺呢?可以讓學生抓住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當作突破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深入文章,如有的學生抓住了天氣描寫的段落進行感悟,“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表現(xiàn)出主人公桑娜的內(nèi)心是多么復雜,她擔心丈夫在狂風大浪中的安全,這其實就是走進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方法,學生只有深入品悟才能為下文的理解做好鋪墊。又如,“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桑娜內(nèi)心復雜的想法在這句話中表露無遺,作為母親,她有自己的孩子,卻又可憐鄰居西蒙留下的兩個無依無靠的孩子,當她做出決定之后,就要面對撫養(yǎng)五個孩子的任務,生活將會更加艱難??梢哉f,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想法是本文的一個難點,但又是學生理解文本的必經(jīng)之路,教師只有搭建平臺讓學生自主感悟,才能幫助學生深層次地理解作品,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三、開展語言實踐,抒發(fā)情感讓閱讀課堂增值
語言實踐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渠道。語言實踐離不開閱讀課堂,教師要抓住閱讀課堂蘊含的語言實踐因素,巧妙為學生的語言實踐搭建平臺,無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情感體驗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教材的情感點,使學生的情感與文本融為一體,并在情感的熏陶下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有效進行語言實踐,從而既讓學生在情感抒發(fā)中理解課文,又能獲得語言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如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永生的眼睛》,本課文題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人性的善良與美好,“永生”象征著無私奉獻、關愛他人的崇高精神將世代相傳,永不泯滅。小學生的生活體驗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于器官捐獻,學生的理解也不會很深,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所蘊含的寓意,并感受人物內(nèi)心的高尚和人性的真善美,還是比較難的。對此,教師可以先將器官捐獻的背景資料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認識到器官捐獻對拯救病人的意義,并在資料介紹中理解器官捐獻的重大意義。接著,教師先讓學生自主品讀課文,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進行感悟,并作上標注,據(jù)此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也為后面的課堂討論、交流作好鋪墊。想讓學生對課文形成深刻的感悟,學生的自主感悟最重要,而語言表達是學生自主感悟所得的表現(xiàn)形式,所以課堂上的交流很重要。而在交流中,師生互動又為學生的語言表達注入了活水,如教師問:“課文中幾次出現(xiàn)帶有‘驕傲的句子?同學們能找出來并說說它們的含義嗎?”學生想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入課文,并結合自己的認知體驗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闡述,在闡述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會讓學生不斷反思自己的理解。如文中有一句“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溫迪在得知捐獻角膜后,并沒有“痛苦難忍”,反而為自己的親人幫助他人感到自豪,學生在感悟此句時,必須聯(lián)系前文,從“我”和溫迪在相同年齡時的思想去感悟、交流,進而體會父親留給下一代的寶貴思想。再如“這次,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在感悟此句時,“我”的思想已經(jīng)逐漸成熟了,學生在感悟時必須體會到“我”對女兒溫迪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認可,與前文14歲的“我”進行對照,形成對比,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深層次思考。為了進一步升華學生的情感,教師可以將原文的結尾部分呈現(xiàn),溫迪在一次事故中喪生了,“我”的內(nèi)心是多么的痛苦,但“我”還是按照溫迪生前的意愿將她的眼角膜捐獻給了別人。課堂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學生的眼眶紅了,他們的情感漸漸與課文融為一體,不少學生都能結合課文的情感進行表達,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在討論中提升了一個高度,這對學生來說是一次成長的洗禮。
四、結束語
總之,學生的情感體驗是細膩的,想在閱讀課堂有效運用情感教學法,需要教師把握教材中蘊含的情感素材。結合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情感訓練點,積極搭建平臺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去感悟課文、理解課文,并結合自己的情感深入課文,從而讓閱讀課堂更加理性,學生的思維更加多元,促使學生、教材、教師三者的情感融為一體,實現(xiàn)閱讀課堂的增值。
參考文獻:
[1]呂月青.關于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02).
[2]魏小蘭.情感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亞太教育,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