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芳
【摘要】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教育學科,其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運用語言的能力,主要概括為對語言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毫無疑問,閱讀在這其中起著重中之重的作用。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梢?,廣泛的閱讀是理解意境的基礎(chǔ)。小學語文教學是打造學生學科基礎(chǔ)的關(guān)鍵時期,教職人員要深知自身肩負的教學責任,以科學的指導策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語文閱讀教育要以培養(yǎng)學生感知、欣賞、理解和評判的綜合能力為目標,并表明“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要求強調(diào)的四個主體,是互相無法取代、互為作用且不能分離的多維關(guān)系,不僅強調(diào)了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同時提出了對教學方法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做好教學中的引導工作,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學生與文本間的獨立對話,不能取代學生在這其中的主體地位。
一、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閱讀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理解語言的過程,通過閱讀,掌握學習方法,通過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和提高,使思維不斷深化,情感不斷豐富的過程。良好的閱讀能力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科的學習能力,還會提升學生在未來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在學習方面,閱讀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理解編者的心理情景以及事物的發(fā)展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另外,閱讀的過程,等同于一個語言積累的過程,在閱讀的過程中,文本的語言邏輯會潛入進學生的記憶中,使他們逐漸學會更有條理性的表達內(nèi)心感受,豐富自己的措辭能力,進而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通過閱讀,學生可以逐漸體會文本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從而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二、目前小學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然教學人員深知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但由于理解的偏差、交流的不足以及資源的限制等原因,目前閱讀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教師與學生間欠缺交流
課堂中,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仍然是局限于單項的形式,教師提出一個問題,然后點名讓學生來回答,這樣的交流比較膚淺,不夠深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與文本間的獨立對話,而是以自身的視角直接給予學生一個總結(jié)式的結(jié)論,沒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產(chǎn)生獨特的感受。在課堂提問中,教師也只是關(guān)注學生是否能夠按照自身的主導思想去回答問題,而直接忽略了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獨特見解。
(二)教學形式科學化不足
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由于教師對于改革的理解偏差,使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科學化不足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問題,一種極端是,課堂氣氛嚴肅,繃得太緊,教師自己慷慨激昂,而學生卻似懂非懂,強制性的概念灌輸,導致學生進入還沒有懂,就要死記硬背的惡性漩渦。另一種極端是,課堂過于松散,放任自流,教師過度進行交流互動,使學生間不但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氣氛,反而浪費了寶貴的閱讀時間。
(三)不注重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閱讀是語言學習的基本能力,如果在課堂上老師的閱讀指導不夠準確,會使學生喪失了對閱讀的興趣,為了閱讀而閱讀。閱讀是一項培養(yǎng)人文情操的事情,不能將它任務化,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鼓勵他們通過各自的視角去體會文章,使他們真正成為閱讀的主體,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快樂,進而養(yǎng)成閱讀習慣,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策略
閱讀教學的改革根本,是將被動接收變?yōu)橹鲃游?。只有學生自己產(chǎn)生閱讀欲望,才能夠真實理解文本的思想及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策略,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宗旨,樹立正確的閱讀教學觀。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有效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jié)合不同的文章內(nèi)容,來設定不同的課堂場景。比如,對于描寫景物的文章,教師可以利用電教技術(shù)模擬文本情景,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文字中描繪的景物,以虛擬的情景來填充學生們的想象,使學生對照實物與聯(lián)想,來感知作者對景物的描寫方法。而對于敘事的文章,教師們可以通過一些角色扮演、辯論競賽等形式,積極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主動參與,進而對于文章中敘述的事情進展,產(chǎn)生思想共鳴。
(二)科學運用自主合作,提高閱讀質(zhì)量
合理的規(guī)劃學生自主合作,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質(zhì)量。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個性及學習能力等差異,將學生們合理劃分成合作小組,給予合理的分工及任務,使小組之間形成互相促進、積極探討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之間各抒己見,對比自己與他人對文本的不同理解,進而提高自己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在學生的自主合作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guān)注過程的走向,關(guān)注每個學生的參與情況,及時給予正確疏導,并根據(jù)他們在合作中表現(xiàn)出的合作態(tài)度與提升,給出鼓勵性的評判。
在閱讀教學改革的歷程中,教職人員首先要認識到閱讀教學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正確認識以往教學中所表現(xiàn)出的不足,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不斷提升自己,拓寬自己的知識領(lǐng)域,使教學改革健康、有序的向教學目標發(fā)展,努力開拓科學的教學方法,托起教學的重擔及改革的期望。
參考文獻
[1]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4.
[2]鄒佳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與改進策略[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