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梅
摘 要: 低年段語文教學在識字寫字教學的基礎上,要合理有效地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與培養(yǎng)。教師可通過“朗讀背誦,豐富積淀;品味詞語,體會遣詞用語的精妙;立足文本,實踐表達”等策略,著力培養(yǎng)低年段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關鍵詞: 語言文字運用 朗讀背誦 品味詞語 實踐表達
在低年段,識字、寫字是教學的重中之重,然而,對于“語用”,低年段語文教師還是要積極嘗試、有所作為,在識字寫字教學的基礎上,合理有效地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與培養(yǎng),從而更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一、基礎:朗讀背誦,豐富積淀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6至13歲是人的記憶力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此階段背誦經(jīng)典美文的效果最佳。低年段的課文短小精悍、文質(zhì)兼美,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朗讀背誦積累。學生若把這些美文熟讀成誦,銘記于心,就等于積累了許多寫作的模板,積累了許多寫作的語言,積累了許多寫作的方法,為語言文字運用打下了堅實基礎。正如清代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說的:“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時吾意欲所言,無不隨吾所欲,應筆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例如一年級上冊的《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xiàn)四季的特征。詩歌采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瑯瑯上口。教學此類美文,教師應讓學生充分地讀,直至熟讀成誦。學生在誦讀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領悟到“字”是怎樣組合成“詞”的,“詞”是怎樣組合成“句”的,“句”是怎樣組合成“段”的,“段”是怎樣組合成“篇”的。這些語言的奧秘只可在反復誦讀之中不知不覺地領會,難以言傳。
熟讀成誦是積累語言材料、生成語文素質(zhì)的不二法門,要學好語文,必須積累大量典范、精美的語言材料。對課文熟讀成誦是提高低年段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基礎。教師若忽視對語言材料的背誦積累,“語用”必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關鍵:品味詞語,體會遣詞用語的精妙
老舍先生說:“我們的最好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語言表達出來?!睂W習語言的文字運用,關鍵是要發(fā)現(xiàn)作者具體遣詞造句的秘妙。品味字詞意思,體會作者用詞之匠心,實際上就是在品味賞析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葉圣陶先生曾說:“了解一個字,一個詞的意義和情味,單靠查字典是不夠的,必須引導學生推敲、揣摩、細細品味?!睗h語是世界上最深邃、最偉大的一種語言,需要細心咀嚼,耐心挖掘,細心品味。其中,詞語是較小的語言單位,品味語言,可以從詞語開始。
如《黃山奇石》一課中對“猴子觀?!钡拿鑼懀骸八鼉芍桓觳脖е?,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本渲杏昧恕氨А?、“蹲”、“望”這三個動詞將“猴子觀?!钡挠腥ば蜗蟮孛枥L出來。教學時讓孩子們細細品讀,感受作者如何用動詞將不動的石頭寫得活靈活現(xiàn),體會言語運用的精妙,為下文說話寫話做準備。
三、途徑:立足文本,實踐表達
新異多樣的事物,能引起兒童的有意注意,能更好地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提升表達的欲望。低年段的課文多以韻文、童話、寓言為主,其中蘊藏豐富的教學資源,只要老師善于發(fā)現(xiàn),就能找到許多訓練語言文字運用的素材。
(一)仿寫句子
兒童學習語言的初始是“模仿”,在模仿中學習語言的組合形式,在模仿中內(nèi)化語言的運用方法,在模仿中整合表達自己的見聞感受。在低年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常用句式和有特點的句式指導學生模仿句子,進行遷移運用,以此優(yōu)化學生的書面語言組織能力。
例如學習二年級上冊《秋天的圖畫》時,在熟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按照“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樣優(yōu)美的句子進行仿說,仿寫;學習《黃山奇石》時,鼓勵學生根據(jù)圖片進行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用自己的語言介紹一塊奇石。
(二)訓練說話
說話訓練是低年段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把握合理時機,設計靈活形式,讓學生練習說話,使學生把學到的語言材料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若以課文中的句子為范例,提供句式說話,學生的語言表達會更為規(guī)范。
例如學習二年級上冊《假如》一文,熟讀課文后,教師問:“假如你有一支神筆,你想做什么事情?”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說,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要給埃塞俄比亞的小朋友,畫許許多多的糧食,讓他們遠離饑餓和貧困,和我們一樣,過著幸福的生活;有的說,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要給我的媽媽畫一頭烏黑的頭發(fā),讓她不再蒼老,而是和我們一樣,能夠健康、年輕,充滿活力……學生之所以能口若懸河,爭先恐后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在教師的啟發(fā)下,有話可講,有話會講,有話想講。
(三)嘗試創(chuàng)作
魚兒在水里學游泳,鳥兒在空中學飛翔,孩子在語言實踐中學會創(chuàng)作。教師要根據(jù)兒童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強化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努力追尋語言實踐的生發(fā)點,引導低年段學生嘗試大膽創(chuàng)作。
二年級下冊課文《畫風》第四至第八自然段分別寫了小朋友們通過畫旗子、小樹、雨絲和風車把風畫出來。課文運用的是敘述的表達方式,教師卻另辟蹊徑,引導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詩”:
風來了,風把旗子:吹飄了,風藏在:飄動的旗子里;
風來了,風把樹苗: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樹苗里;
風來了,風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里。
教師讓學生接著繼續(xù)創(chuàng)作:
風來了,風把頭發(fā):吹飄了,風藏在:飄動的頭發(fā)里;
風來了,風把烏云:吹跑了,風藏在:逃跑的烏云里;”
風來了,風把湖面:吹皺了,風藏在:蕩漾的湖面里。
……
教師立足文本,引導學生在繪畫、記敘文、詩歌三者之間走了一個來回,學生徜徉在智慧和語言之中,順手拈來,揮灑自如。
老子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睂W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應在低年段起步。因此,我們在低年段教學中,不但要扎實落實識字寫字教學,還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打好基礎,一切必將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陳和興.語文課堂不該漠視這些語文元素[J].《小學語文教學·會刊》,2011(5):13.
[2]熊建峰.閱讀教學強化語言文字運用的策略[N/OL].人教網(wǎng),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jxyj_1/dmt_1/201508/ t20150831_1237308.htm,201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