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英
[摘 要]小學說明文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感受語言的準確性;在遷移運用中感受方法的實效性;在體悟形式中感受構(gòu)段的精妙性,讓說明文教學也洋溢著濃濃的語文味。
[關(guān)鍵詞]說明文 語言文字運用 語文味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9-045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常識性說明文,這些說明文特點是知識性強,語言嚴謹,用詞準確,采用了大量的說明方法,一不小心就會被語文教師上成科學課,迷失了語文的自我。那么,如何在說明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呢?
一、在對比中感受語言的準確性
說明文在語言運用上特別強調(diào)準確和簡明?!段沂鞘裁础肥且黄獢M人化的科學短文,文字特別生動有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中動詞的運用。
師:云遇到冷風會變成雨、雹子、雪(簡筆畫),雨、雹子、雪是怎樣回到大地上來的呢?請同學們選字填空。
(打、落、飄)
水珠是 下來。雹子是 下來。雪花是 下來。
生1:水珠用“落”,因為水珠不輕也不重,剛好落下。
生2:雹子用“打”,因為雹子很大,很有勁。
生3:小雪花是“飄”下來,因為小雪花很輕很輕,像鵝毛一樣隨風飄下來。
師:文章用詞多準確啊!讓我們帶上動作好好讀一讀,體會課文語言的準確性。
師:同學們還見過水變成哪些樣子呢?人們又管它叫什么?(圖片:霧、露珠)
(生練習說話,學習作者準確用詞表達)
有時,我變成水汽,(飄)在空中,人們管我叫霧。有時,我變成小水珠,(躺)在荷葉上,人們管我叫露珠。
學生通過對“落、打、飄”的揣摩品味、比較運用,領(lǐng)悟到要根據(jù)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情況,用準確的詞語來表達意思,并且通過拓展延伸訓練,進一步學習了用準確的動詞來寫“霧”和“露珠”,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
二、在遷移運用中感受表達的實效性
我們必須重視讀中學寫、遷移表達的方法,提高讀寫效率。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設(shè)說明情境,讓學生運用習得的說明方法練習說明事物。
趙州橋非常雄偉。橋長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
1.指名讀句子,說一說感受。(師:讀了這個句子,你覺得趙州橋怎么樣?生:很雄偉。師:從哪些詞語感覺到的呢?生:五十多米、九米多、三十七米多)
2.學習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
3.指導感情朗讀。(讀出雄偉、壯觀的氣勢)
4.語言練習:我們的多媒體教室十分寬敞。它長
米,寬 米,高 米,可以容納 多人。
課堂中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學完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后,馬上讓學生模仿此寫法,寫多媒體教室的長、寬、高,將學到的說明方法遷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表達,使語言文字的運用落實于筆尖。
三、在體悟形式中感受構(gòu)段的特色性
三年級是作文起步階段,構(gòu)段教學特別重要。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比砸浴囤w州橋》一課的教學為例。
師: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寫橋的美觀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找一找美觀表現(xiàn)在哪里?用“——”畫出來,讀一讀。
生1:作者寫橋的美觀圍繞“橋面兩側(cè)有石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這句話來寫的。
生2:美觀表現(xiàn)在“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所有的龍似乎都在游動,真像活了一樣”。
師:這三幅精美的圖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的?
生3:有的……有的……還有的……所有的……
師:作者按什么順序來寫這段的?
生4:作者按總、分、總的順序。
師:這是我們構(gòu)段的常用方法。以后還會學到。
師:想一想,欄板上還有哪些精美的龍的圖案?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一段話。
……
理解文本內(nèi)容是學習語言表達的前提。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圖文結(jié)合,引導學生探究作者表達的秘妙,感悟語言表達的形式,并激活學生的想象思維,在遷移運用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教師在教學說明文時要根據(jù)說明文的特點,想方設(shè)法地挖掘教材中的語用點,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讓說明文教學也洋溢著濃濃的語文味。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