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婧
摘 要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學是師生互動學習的主渠道。針對聾生的生理特點和對數(shù)學的認知水平,靈活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實現(xiàn)課堂的優(yōu)化,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問題為中心,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多側面、多種方式進行訓練,提高聾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實現(xiàn)正確解答的目的。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 課堂優(yōu)化 閱讀理解 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762.2 文獻標識碼:A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聾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積極創(chuàng)設互動學習情景,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各種能力得到發(fā)展。要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完善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是關鍵。對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與優(yōu)化,是大面積提高聾生高效學習數(shù)學的關鍵。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課堂實際、教學內容和聾生的生理特點,尋找有利的學習動機,化抽象為具體,由感性到理性,或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多種方式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從而提高聾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1捕捉動機,身臨其境,明確抽象概念
動機是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因素和動力。心理學家布魯納把“動機原則”作為一個重要教學原則,認為教學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兒童是有個性的人,聾生也不例外,他的活動受興趣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都以興趣作前提條件。興趣可以產生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之一,有了興趣,學生的思維才“源源不竭”。聾生生理上有缺陷,更應該重視學習動機的捕捉和學習方法的選擇。如教學“相遇問題”時,為了掃清學習障礙,上課開始,教師先讓兩位學生從教室的兩端面對面地行走,之后設問:“①這兩位同學行走的方向相同嗎?②兩位同學行走的結果會怎樣?……”如此通過直觀演示,形成感性認識,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發(fā)現(xiàn)”(其實是明確理解)相向、相遇、相距、同時等抽象概念,積極主動地參與對新知識的探求。通過激發(fā)其有利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明確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再要求學生讀題、理解就容易了。
2強化思維訓練,通過讀圖、讀文提高理解能力
學習數(shù)學需要思維在不斷地活動與飛躍。人的思維善于在事物的不同層面上向縱、橫兩個方面發(fā)展,向問題的深度和廣度發(fā)展,達到對事物全面的認識。在進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操作,即三個層面的思維訓練。第一層,動手操作,指導學生用紙折出大小相等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之后又將其拼成平行四邊形,看看這些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有什么關系?(學生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是這個三角形的2倍)為教學公式中“除以2”奠定基礎;第二層,由感性到理性發(fā)展,讓學生概括出“任何三角形的面積都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的定律;第三層,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講出是如何推導的,公式中“底€贅摺筆鞘裁匆饉跡裁匆?。這樣引導學生緊扣操作活動中的“想一想”進行獨立思考,使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得到訓練和培養(yǎng)。通過三層強化訓練,知道了三角形面積公式的來歷,在以后的訓練或做題過程中,學生讀圖、讀文的理解能力也就提高了。
3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數(shù)學知識有的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很難掌握,有時即使知道結果,卻很難說出其中的道理。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后,解決了許多難以理解的問題,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計算機的動態(tài)演示,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形象地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學生對公式中的除以2往往會漏掉。分析原因,一則學生可能是計算粗心,二則是對三角形面積推導過程不夠深入理解,大腦中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時,教師利用動畫課件演示了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通過移動,最后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再利用自定義動畫效果,底和高用紅色閃動幾次,有利于學生直接觀察出三角形的底和高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關系。最后再移動其中的一個三角形,讓學生明白這任意一個三角形的面積都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通過計算機的演示,讓學生再來說說整個推導過程,為什么要除以2?如果不除以2,計算出來的是哪個圖形的面積。學生在動手操作、欣賞多媒體課件演示、討論等多個環(huán)節(jié)中,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及由來??梢?,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先讓聾生用視覺來“讀”,通過媒體的直觀演示與“讀”后的思考,提高學生的讀解能力就容易了。
4轉換問題情境,由感性到理性,提高理解能力
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有兩道練習題是這樣的:(1)在一個健身房里,鋪設了2500塊長50厘米,寬20厘米,厚2.5厘米的木質地板,問這個健身房的地面有多大?(2)一間長方體房間,長9米,寬6米,高3米。其四面墻的下部涂了1.2米高的藍色油漆(開門處的1平方米不刷),問涂油漆的面積有多少平方米?四面墻的上部和頂部粉刷上白色涂料(其中門窗占10平方米不刷),問粉刷白色涂料的面積有多少平方米?很多學生讀題后無從下手,不知道求的是一個什么樣的面積?看到如此情景,引導學生把我們的教室當作健身房和長方體房間加以“置換”,通過引導學生想象、思考,由讀文字題變?yōu)橄取白x教室”,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由感性到理性,最后學生終于明白解決問題的思路,讓問題具體可感、可知,閱讀理解能力得以提升,問題很快就得到解決。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讓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采取多種形式,優(yōu)化數(shù)學課堂教學,做到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教學方法合理,教學效果才能得以保證。
參考文獻
[1] 劉全禮,張海叢.特殊教育實踐教學概論[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1).
[2] 胡春春.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原則[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5(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