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曉建 杜洪玲
?
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致不良反應的原因分析
完曉建 杜洪玲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致不良反應的原因,并制訂應對策略以提高臨床用藥的合理性。方法 選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由鹿邑真源醫(yī)院提供的藥物不良反應案例150例,所有患者均因抗菌藥物不合理所致。統(tǒng)計150例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種類、不合理用藥原因、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累及系統(tǒng)、器官。結果 150例患者中,頭孢類抗菌藥物使用率最高,其次為青霉素類和克林霉素類;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主要原因為給藥時間過長和滴速過快,其次為藥液濃度過高;150例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患者中,121例出現顯著不良反應,占80.7%;其中,不良反應主要累及部位為皮膚,其次為消化系統(tǒng)。結論 通過對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致不良反應的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有效指導。同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以盡可能地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關鍵詞】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不良反應
鹿邑真源醫(yī)院,河南周口 477200
抗菌藥物是一種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1],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隨著抗菌藥物種類越來越多和聯合用藥現象越來越頻繁,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致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也越來越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本研究就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致不良反應的原因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由我院提供的藥物不良反應案例150例,所有患者均因抗菌藥物不合理所致。其中,男95例,女55例,
年齡1.5~78歲,平均(43±7)歲。
1.2 研究方法 統(tǒng)計150例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種類、不合理用藥原因、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累及系統(tǒng)、器官。
1.3 診斷標準 臨床上對于抗菌藥物的應用,其基本準則為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防止濫用抗生素造成細菌耐藥性出現,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咕幬镌谂R床應用上是否合理,判定標準主要包括:①給藥途徑、種類是否合理;②是否與使用抗菌藥物指征相符。
2.1 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分析 150例患者中,頭孢類抗菌藥物使用率最高,其次為青霉素類和克林霉素類,見表1。
2.2 不合理用藥原因分析 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主要原因為給藥時間過長和滴速過快,其次為藥液濃度過高,見表2。
2.2 不良反應累及系統(tǒng)、器官 150例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患者中,121例出現顯著不良反應,占80.7%。其中,不良反應主要累及部位為皮膚,其次為消化系統(tǒng),見表3。
表3 150例患者不良反應涉及系統(tǒng)、器官
抗菌藥物主要包括抗生素、咪唑類以及磺胺類等化學合成藥物,其主要分為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類等8大類。相關文獻資料研究表明,抗菌藥物是治療細菌感染最為有效的藥物,且因其不良反應較小,已廣泛應用于臨床[2-3]。但是,近年來,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所致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呈明顯遞增趨勢。因此,對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致不良反應的原因及其對策進行探討,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表明,150例患者中,頭孢類抗菌藥物使用率最高,其次為青霉素類和克林霉素類;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主要原因為給藥時間過長和滴速過快,其次為藥液濃度過高。這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似[4-5],應采取應對策略進行處理,以確保臨床用藥的合理性。針對上文所述原因,根據相關文獻資料并結合多年工作經驗,共總結出以下幾點應對策略。
3.1 醫(yī)師方面 ①醫(yī)師應嚴格根據適應證和說明書來對藥物進行合理選擇,并確定好用藥劑量和次數;同時,醫(yī)師應根據患者具體病情來確保聯合用藥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盡量選取廉價易得、使用方便、毒性小、療效高的藥物。②可以實施抗菌藥物分線使用措施,并根據具體情況來設定醫(yī)師使用抗菌藥物的權限制度,以此來盡可能地避免高級別抗菌藥物濫用現象出現。③抗菌藥物的聯合用藥,主要是為了加強抗菌治療效果、減少藥物不良反應、降低用藥劑量、預防細菌耐藥以及擴大抗菌藥物抗菌譜而選取的一種策略。若危重患者發(fā)生多重耐藥細菌感染時,應按照患者實際情況給予聯合治療,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抗菌藥物的治療效果。
3.2 護理人員方面 ①加強護理人員責任心。臨床護理工作中,可能會發(fā)生靜脈滴注速度過快、稀釋藥液放置時間過長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的發(fā)生主要與護理人員工作不認真、責任心差有關。②不斷提高護理人員對抗菌藥物不良反應的認識水平。護理人員應當全面掌握抗菌藥物的藥理作用及其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了解抗菌藥物在使用過程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藥物治療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③重視護理人員的業(yè)務培訓。一方面,應充分重視護理人員業(yè)務素質的提升,不僅要加強專業(yè)訓練,還應定期組織其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督促護理人員嚴格遵循護理操作流程、方法進行護理工作;另一方面,在新型藥物、藥劑不斷出現的形勢下,應重視護理人員藥品應用知識的強化,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預防護理工作中出現藥品配伍禁忌狀況,避免不合理用藥狀況發(fā)生。
3.3 抗菌藥物管理方面 ①應加強抗菌藥物的管理,并將信息化技術引入其中,以此來提高抗菌藥物管理的信息化程度。②還應建立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和獎懲制度,以不斷規(guī)范醫(yī)務人員具體用藥行為。
參考文獻
[1] 陳小燕.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致不良反應分析[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2,10(8):437-437.
[2] 常先平.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導致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的相關性分析[J].安徽醫(yī)藥,2014,18(7):1401-1402.
[3] 陳鎮(zhèn).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致不良反應分析[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20(4):246-246.
[4] 鄧衛(wèi)燕.我院2008—2011年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35):161-162.
[5] 楊楓.探討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與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的相關性[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4):133-133,134.
【中圖分類號】R969.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