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哈提·鐵勒更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仍然是語文教科書,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主要陣地便是語文課堂。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要語文課堂教學上下功夫,保證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本文將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
引言
眾所周知,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便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生命,要想要小學語文教學的生命更加強壯有活力,語文教師就必須要想盡辦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綜合考慮可能影響到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多種因素,充分且深入地挖掘出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全面調動起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領小學生真正認識和感悟到語文的強大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效率,進而提升語文教師的教學有效性。以下是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提高和保障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幾點拙見,希望能夠對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一、深入鉆研語文教材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提倡開發(fā)與利用教學資源,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明白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仍然是語文教科書。因此,提高和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還是在于語文教師對語文教材的研究上面,語文教師必須要全方位地鉆研和理解好語文教材,無論對教材的熟悉程度如何,都要保證自己在正式上課之前“在教材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教材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教材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nèi)容都不了解,“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眾所周知,語文學科最為顯著的兩大本質特征便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這兩大本質特征最終都要落實到實際的語文文字上面,如果將語文與語言文字活生生脫離開來,那么語文便不再是人們心中理想的語言工具,同時,人文性也會因為缺乏依附性,而成為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雖還是和原來一樣美,但是卻喪失了其原本的功能和作用。
其實,一堂高效的語文課,語文教師教師到底應該怎么上,在課堂上設置哪些教學環(huán)節(jié),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是很難用一個具體的標準去衡量的。語文教師有著自己不同的個性,學生也有著自己不同的個性,我們沒有辦法去評說哪種個性是最好的,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保證最基礎的準備工作的有效性,就是深入研究好語文教材中的所有內(nèi)容。
二、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小學生的探究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這句話可以給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一個非常好的啟示,語文教師仔細揣摩這句話的內(nèi)在含義,便會發(fā)現(xiàn)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要將小學生的探究精神成功引發(fā)出來,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多多創(chuàng)造條件為小學生提供自主性的研究機會,讓小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處在探究問題的教學情境當中,以此激發(fā)出小學生內(nèi)心深處對于知識的渴望,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1、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尊重小學生的課堂主體題為,讓小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善于運用各種方式和方法來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共同特點便是年紀小、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而要想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幫助小學生克服這些毛病,如果單純地依靠語文教師的批評教育以及課堂紀律的約束,只會讓小學生徒增方案的情緒,真正有效的辦法便是要激發(fā)出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會表現(xiàn)得異常專注。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用直觀的教具進行演示,用精彩有吸引力的語言進行教學,保證教學方式的靈活性和多元化,在課堂上還可以穿插一些小游戲或者小故事來調整小學生的學習情緒,讓小學生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2、要引導啟發(fā)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于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師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如在教學四年語文上冊的《甘羅》一課時,我首先啟發(fā)學生:課文要介紹羅甘的什么事?經(jīng)過讀文后,學生大部分認為是寫了甘羅替爺爺上朝的事。其實其理解與編者的享圖大相徑庭,但是我沒否定學生的看法,而是把學生分為四人一組,要求把課文改成課本劇,并自編自演,通過幾組演出比較,使學生抓住了課文的關鍵:甘羅巧使妙計,讓皇帝說出了男人不能生孩子這一事實,從而否定了自己逼死大臣為自己尋找公雞蛋的錯誤命令。這正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體驗。
三、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小學生提出質疑
1、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份輕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語文教師要做到相信自己的學生,相信學生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同時,語文教師更要激勵自己的學生,在課堂上多多與小學生進行互動,用話語、眼神、肢體語言來讓小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肯定,對于小學生提出的任何問題,語文教師都必須要給予及時有效的解答。
2.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注意觀察比較,組織匯報討論,開展課外實踐,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一定要堅定自己的教學立場,始終將語文教材作為教學的根本性資源和基礎,綜合考慮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真實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方式來開展自己的教學,適合的方式才能夠讓小學生煥發(fā)出學習的熱情,進而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李秀華-《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
[2]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討.王慶瑞-《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
[3]淺議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周海燕-《教師》-2015
[4]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摭談.林玲-《中華少年》-2016
[5]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索.趙雪梅-《未來英才》-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