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形勢下,計算機已經(jīng)普遍地被應用于人們的學習、工作中,計算機知識也已成為學生日后學習、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微課的結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微課 計算機基礎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712;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116-01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中職院校中一門主要的必修基礎課程,其對中職學生操作計算機的能力與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能力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資源的不斷推廣,應當合理地革新與完善中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微課對革新計算機基礎教學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微課設計
微課就是指根據(jù)課程的需求與教學準則,借助視頻讓教師實現(xiàn)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講授某個知識點,或者學習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程。微課的技術支持包含視頻技術與網(wǎng)絡技術,其使學生的學習可通過用手機等終端設備對其予以下載或者上網(wǎng)來實現(xiàn),以使學生的碎片化時間管理得以充分地應用。因為微課的載體主要是視頻,所以,較之傳統(tǒng)教學,其既要對視頻特征予以充分考慮,也要對課程內(nèi)容予以充分考慮,也就是指一方面要注重把控視頻的時長,通常視頻時長不能超過十分鐘,六分鐘是最恰當?shù)模苊鈱W生因疲勞而無法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還要在課程內(nèi)容上確保各個知識點的獨立性,但又要確保它們之間的關聯(lián)性,使學生的學習可根據(jù)自身的步調來進行。
設計微課的過程主要包含設計、應用、分析、制作及評價等五個部分。首先應當分析教材和學生的情況,將選題清單羅列出來,其次再對表達形式、內(nèi)容構造及視覺效應進行設計,對信息化教學方案予以構建,另外,在制作微課的后期,還應對字幕的動效與加工等予以注重,最后對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使用課程予以指引,同時及時地聽取學生對微課的評價。
2.當下中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狀況
許多學生因入學前缺乏必要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缺乏強烈的學習意識,也缺乏足夠的計算機基礎和自我約束能力。另外,中職院校各個班級通常都有50個或更多的學生,不管是實訓課程還是理論課程,組織管理與教學設計對如此多的學生予以兼顧都是有難度的。特別是在實訓課程中,每個學生分別使用一臺電腦,教師為了對那些缺乏好的學習能力與計算機基礎的學生予以照顧,就只能逐個輔導他們,如此一來不但需要耗費許多的教學時間,而且還無法確保所有學生是否都對課堂知識予以熟知了,這樣就會大大降低教學質量。因此,應當對革新與完善中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予以強化,加強采用微課等信息技術方法,使知識從生澀、難以理解轉變?yōu)楦尤菀酌靼?、生動,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得以充分地調動,進而使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3.利用微課提升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有效性
3.1通過微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1.1微課的運用可以使教學模式得以豐富
運用微課能夠使課堂教學從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學形式中脫離出來,微課提供了眾多的選擇可供教師來開展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借助網(wǎng)絡平臺來上傳微課,其次再在課堂教學中將講解與授課進行強化,構建一種將傳統(tǒng)教學形式與微課進行融合的教學方式。譬如,我們在對《多媒體藝術》一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模擬信號轉變?yōu)閿?shù)字信息的內(nèi)容在理解方面存在難度,所以,教師預先解析了此章節(jié)的教材內(nèi)容,隨后指引學生借助網(wǎng)絡平臺,對此章節(jié)微課的教學動畫進行觀看。在課前教師已經(jīng)在網(wǎng)絡平臺中上傳了教學動畫,其主要是借助動畫的方式來描述文件尺寸的計算與信號數(shù)字化的過程,雖然只是僅僅五分鐘左右的教學動畫,卻有助于學生們加深理解信號數(shù)字化。如此一來,經(jīng)過將微課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融合,不僅可以使課堂的趣味性得以增強,使學生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得以提升,而且還能使學生對新知識的了解變得更加容易,進而使教學效果實現(xiàn)提升[1]。
3.1.2借助微課來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設計
課上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依舊還是教師,然而單純憑借組織語言很難對許多抽象的知識點進行具體、全方位的講解,另外,中職院校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是各不相同,許多學生缺乏較強的學習能力,這些因素導致課堂教學常常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然而,在課上教學中應用微課可以使這個難題得到有效地解決。借助視頻能夠將那些抽象的知識點變得直觀化, 再結合教師對那些知識點的解析,能夠使學生們對那些知識點的掌握變得更加容易。
3.2通過微課加強課前預習
在對微課進行制定之前,教師應當將前期的設計與準備工作充分做到位,始終實行“一個主題對應一個課程”的原則,使微課實現(xiàn)短小精煉,在微課中使抽象的理論知識實現(xiàn)直觀化。
第一,教師應當將前期的分析工作充分做到位,除了要分析教材中的易錯點與重難點,還應對學生們的接受能力、學習能力及興趣等方面予以全面地考慮。第二,在設計微課的過程中,應當從整體上把控微課,不僅要對表達方式與內(nèi)容構造進行強化設計,而且還應對微課的美觀性與趣味性進行強化,以使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積極性得以提升。第三,應當指引與督導學生在課上、課前及課后利用微課,特別要對學生的課前預習進行強化,在課前預習微課,能夠使學生們從整體上知曉教學目標與課堂中所涉及的主要知識點,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2]。
3.3對評估反饋工作進行強化
課后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反饋也是微課的一部分。學生應當在課后對課上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予以完成,同時在教學平臺上上傳對課程存在的疑惑與作業(yè)。微課是服務于學生的,一個成功的微課必須能讓學生學到知識且深受學生喜愛。因此,教師應當將學生對教學與微課的反饋情況予以全面地聽取,依照學生的客觀評價,合理地調整微課的使用與設計[3]。
4.結語
在教學中應用微課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能力實現(xiàn)提升,使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有效性實現(xiàn)有效地提高。因此,將微課應用于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是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究的話題。
參考文獻:
[1]宋艷玲,孟昭鵬,閆雅娟.從認知負荷視角探究翻轉課堂——兼及翻轉課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 遠程教育雜志. 2014(01)
[2]王覓,賀斌,祝智庭.微視頻課程:演變、定位與應用領域[J]. 中國電化教育. 2013(04)
[3]楊進中.認知負荷理論視角的移動課程教學設計原則[J].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03)
作者簡介:
羅凌凌(1980年6月-),女,漢族,重慶市人,本科,助理講師,從事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課堂教學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