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寬乾
摘要:小學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基礎階段,保證好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對于學生今后整體的發(fā)展和整個國民素質(zhì)的提高都有重要意義。但小學作文教學難度大,效果不明顯,切實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成了當務之急。
關鍵詞:閱讀;積累;觀察;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116-01
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作文教學既是個重點也是個難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該如何下手,是許多語文教師感到非常頭痛的問題。毫不夸張地說,從一個學生的作文就可以看出其語文水平,因為作文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反映。小小的一篇作文就囊括了語文的許多知識點:字詞句的應用、標點符號的用法、修辭手法的使用等等。由此,作文教學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方法提出自己的幾個建議,以期共同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水平。
1.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情感和興趣是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作文最重要的內(nèi)驅(qū)力。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首先要激發(fā)小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興趣,一旦學生有了強烈的興趣,就能始終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完成寫作任務,愿意表達內(nèi)心真實的情感,進而從寫作中感受快樂,優(yōu)秀的作文便應運而生了。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首先,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知能力,在命題和選材上盡量貼近他們熟悉的、易于理解的、感興趣的人和事。作文命題范圍應比較寬泛,要留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發(fā)揮空間,開發(fā)學生的寫作潛能,選擇合適的題目。如《我的媽媽》《一件小事》等此類題目,讓學生一看就覺得有話想寫,有話可寫,有更多的素材可選,使他們覺得寫作文并不太難,進而樹立起寫作信心。其次,要從學生感興趣的事入手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使他們在選材、構思、謀篇、布局等一系列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我手抒我情",進而形成寫作的主動性品質(zhì)。教師上作文課之前,要注意作文教學中趣味因素的滲透,減緩坡度,調(diào)動學生作文的學習積極性。導入方式要多樣,如故事導入、活動導入、情景導入等。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讓小學生的求知欲以及內(nèi)在興趣都能得到極大的激發(fā)。平時留神學生習作中的"亮點",并適時、適當?shù)丶右怨膭?。實踐證明多次的刺激可產(chǎn)生興趣,并逐漸濃厚。
2.加強學生的閱讀積累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足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yǎng)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fā)育不全,很難激發(fā)作文興趣。實踐也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既可以擴大學生視野,拓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fā)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guī)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因此,本中知識的學習對于小學生的學習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再閱讀一些課外書籍,以此達到豐富詞語,進行廣泛地語言表達方法的學習,提高讀寫能力。所以,在不會加重小學生學習負擔的基礎之上,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除利用課外讀本,引導學生自覺閱讀適合他們閱讀的少年讀物,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在閱讀時我們要注意讀寫結(jié)合,指導學生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作文內(nèi)容和大量習作典范,學生自然感到作文不難,由此樂于寫作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3.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獲取鮮活而豐富的寫作素材
觀察是人們發(fā)現(xiàn)、認識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礎,只有 "籠天地于形內(nèi)",方能"挫萬物于筆端"。觀察在寫作活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貼近生活,關注社會,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了解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抓住寫作時機,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指導學生對身邊的真人真事做及時的、客觀的描述。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教師應要求學生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身邊的人、事、物,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提出明確的觀察要求,使他們逐步養(yǎng)成留心觀察、細致觀察的好習慣,做觀察生活的有心人。教師可布置學生在課外觀察螞蟻怎么生活,蝴蝶是怎樣化蛹成蝶的,花草的生長過程,貓狗的外形及生活習性等,抓住這些有利時機,及時啟發(fā)、引導學生觀察,從而增強學生發(fā)現(xiàn)、捕捉生活的能力,并及時記錄下來,寫作的素材就會源源不斷。此外,教師還可以帶學生去大自然中收集作文的素材:春日去郊外踏春尋芳;夏天觀"白雨跳珠"的景致;清秋賞金菊銀桂,落葉紅楓;寒冬組織學生在雪中嬉戲玩耍。
4.鼓勵學生寫實事
學生雖然掌握了寫作的方法,但是如果心中沒有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文任務,只能枯燥的、不帶任何感情的把事情寫出來,這便背離了習作的初衷。習作是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通過文字和別人進行溝通。如果僅僅把事情表述清楚,那整篇作文只完成了一半。學生們?nèi)绻苡眯挠^察,習作題材比比皆是。對于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件,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蛟S你會認為這是難以實現(xiàn)的。對此,我想了個辦法:認真寫好日記,根據(jù)日記進行重點輔導。日記不需要一天一記,那樣容易流于形式。身邊發(fā)生了需要記下來的事情,可是適當以日記形式呈現(xiàn)。如:學生在寫《一張紙所想到的》這篇作文時,我讓學生先討論了背景事件:班里一名"調(diào)皮鬼"將作業(yè)本揉成一團當成了游戲玩具,并交流討論了自己的感受,結(jié)果那篇作文同學們寫得特別好,他們在寫清楚了整件事情的經(jīng)過后,都寫下了自己的想法,他們思考的角度遠超過了我的想象,有的同學由此想到了爸媽供孩子上學的辛苦;有的同學由此聯(lián)想到環(huán)保;有的同學想到了值日生同學打掃衛(wèi)生的辛苦;甚至有的同學則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進行了角色轉(zhuǎn)化,把自己當作一張紙而生發(fā)出的自我價值被剝奪的無奈與憤怒……孩子的想法令我吃驚,也令我倍感欣慰!這也讓我堅信:只有親身經(jīng)歷才有自己的想法,這才是寫作的最終目的。
5.以學生習作引領思路拓展
作文教學中有這樣的現(xiàn)象,為拓展選材思路,教者煞費苦心,可打開學生習作,又大失所望。原來,老師選材的"高度引領",使學生感到原本的生活失卻了光澤,不得已只好胡編亂造;老師選材的"深度掘進",使學生感到固有的材料失去了意義,無奈何只好移花接木??梢姡卣惯x材思路,教者的"越俎代庖",只能拔苗助長,使學生思路變得呆板起來;教者的"耐心細致",只能是適得其反,使學生思路變得狹窄起來。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真實的生活和真切的感受。開啟選材思路,讓學生互相啟迪,則更切實有效;互相引領,則更真實可靠。如《難忘的雙休日》,教者未作選材指導,而學生選材很是豐富:有的寫短途旅游,親近自然,其樂融融;有的寫來往奔波,忙于補課,疲憊不堪;有的寫操持家務,做這忙那,快樂無比;有的寫扮演角色,走進市場,認真服務;有的寫學著當家,忙忙碌碌,收獲多多;有的寫無所事事,無聊之極,盼望回校……看學生選材很有個性,教者便以"選料之路好寬廣"為專題,讓學生互相介紹所選材料。從自己的選材,學生看出了生活的真實,悟出了真實是選材的根本;從他人的選材,學生看出了視角的獨特,悟出了新穎是選材的追求。
可見,引導學生互相介紹選擇材料和選材經(jīng)驗,學生的選材思路定會不斷開闊,對生活的認識也會日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