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摘 要:語文作為一種社會交際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夠熟練“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參與社會交際。在實現(xiàn)“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這一目標上,課文只是一個載體,而真正的內(nèi)核就是隱含在課文中的“言語形式”。
關鍵詞:語言文字;文體結(jié)構(gòu);文體特點
語文作為一種社會交際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夠熟練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參與社會交際,然而我們的語文課程卻出現(xiàn)以閱讀為重點的課程取向,造成“閱讀”和“表達”教學時間的結(jié)構(gòu)性失調(diào),使閱讀與語用脫離,造成課內(nèi)文本解讀學詞千萬,課外習作枯燥無味,可見提高學生表達能力,豐滿“語用”扎實“語練”(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在語言文字的理解中學習“語用”
新課程標準要求,對字詞的理解要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記。常感覺學生多年的學習積累了很多的詞,但是在習作訓練時卻詞語匱乏,語言乏味。這源于在識記字詞時離開語境獨立識字,過分強調(diào)識字方法的技巧分析,忽略了字詞在文本中的語義,加之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忽略學生語用習慣的培養(yǎng),造成學生只單一明白字詞的表面意思。未學會在語境中練習運用。我在教授《與象共舞》中的“熟視無睹,尷尬,彬彬有禮”等詞時依據(jù)學生喜歡表現(xiàn)的特點。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詞意。孩子們說到“熟視無睹”時把頭昂的高高的,目光不屑一顧。故作傲慢輕視,有些表情淡然。學生各種肢體語言告訴我他們對這個詞義已經(jīng)意會。繼而我說誰能創(chuàng)設一段情境用上“熟視無睹”。于是學生說:“我們學校的有些同學見到校園里的垃圾熟視無睹,太不熱愛我們的校園了?!苯又鴮W生將“尷尬”“彬彬有禮”用臉紅,低頭不好意思,手腳忙亂不知道往哪放,鞠躬行禮等動作先表演出來,之后再分別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造句訓練。這種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由課內(nèi)延伸課外,通過實踐體驗運用語言自我教育達成三維目標。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效融合達到學以致用,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二、借文體結(jié)構(gòu)特點落實“語用”
依據(jù)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不必過于注重理性的認識,而是應該強調(diào)在語言實踐中模仿運用。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不只是教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還要清楚課文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么寫。在實現(xiàn)“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這一目標上,課文只是一個載體,而真正的內(nèi)核就是隱含在課文中的“言語形式”。因此,我們倡導閱讀教學要從“文本解讀型”向“語言學習型”轉(zhuǎn)型,從“內(nèi)容的分析”向“策略的指導”轉(zhuǎn)身。在《威尼斯的小艇》第四段我抓住每段落都有中心句的結(jié)構(gòu)特點,讓學生仿寫出租車司機和廚師的熟練技術。學生寫到:爸爸的技術高超,不管前面來多少車他總能見縫插針繞過去,然后爭分奪秒躲過紅綠燈……學生欲言又止。見此我隨機引導學生以說話接龍的形式完整句式。其中李×說:無論是狂風暴雨還是霧霾,坐在爸爸的車里你大可把心放在肚子里。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既是對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的一種警醒,又是運用文本結(jié)構(gòu)特點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
三、依文體特點仿用“語用”
語文教材既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又是語言文字訓練的憑借,教材中精當?shù)挠迷~、多變的句式、生動的描述、嚴密的說理、巧妙的構(gòu)思……這些語文因素都足以構(gòu)成訓練的素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文體知識和言語特殊表達的教學目標,多為感知性的,一般不做術語性解釋,但這并不意味著對文體教學目標的弱化。相反,教師要強調(diào)文體意識,針對不同文體采取相應的閱讀策略。如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閱讀敘事性作品,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動形象和優(yōu)美語言;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閱讀簡單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能夠區(qū)分寫實作品與虛構(gòu)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樣式?!段蚁搿愤@首富有奇幻想象、韻律美的兒童詩,用詞講究“安,接,裝,種”,說明了“我”想怎么“悠、嘗,望,飛”對我做什么的想象。這些動詞準確形象。在朗讀理解過程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這種文體特點。然后仿照這種文體特點創(chuàng)作詩歌。結(jié)果孩子們寫出了:我想把眼睛安在天空上,看看天地里的莊稼,看著未開花的花苞,看啊看啊——看出大自然的一切生機;我想把小手種在春天的土地上,撫摸著濕軟的泥土,撫摸著顆顆為發(fā)芽的小種子,摸啊摸啊——摸出春的生命;我想把小手,安在話筒上,帶著優(yōu)美的旋律,摸著一串串音符。唱啊唱啊,飛向夢想的天堂。在仿寫兒童詩的過程中讓我們的語文教學走了一個來回,即從語言文字出發(fā),進入到思想內(nèi)容,然后再從思想內(nèi)容出發(fā),重新又回到語言文字。
葉圣陶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有了這樣的認識,教師在研讀文本、設計教學時,就要立足于課文語言,從語用的角度,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在聽說讀寫的綜合運用中落實語用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