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娟
[摘要]英語學習是圍繞英語的四項基本技能展開的,“寫”能反映學生的綜合英語水平。然而,寫作一直是我國當前英語教學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詞塊作為集語法與詞匯的特征為一身的語言使用的最小單位,它融合了語法、語義和語境的優(yōu)勢,是一種較理想的外語教學思路。通過對高等師范學生英語寫作中的詞塊進行統(tǒng)計分析,研究高分組與低分組學生在寫作中,詞塊種類和頻率運用方面的異同,以便有效改善英語寫作教學。
[關鍵詞]師范學生;詞塊使用;英語寫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04-0163-02
一、引言
在英語學習中,“寫”是較能檢測學生綜合實力的一項技能,寫作作為一項產(chǎn)出性技能在英語學習和教學中的地位日趨重要。然而,寫作一直被大多數(shù)英語教師認為是我國當前英語教學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英語綜合技能中最需要提高的一項。筆者結合實踐發(fā)現(xiàn)高等師范(高師)學生寫作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和困難:學生對于寫作有畏難情緒,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師范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詞匯貧乏;記單詞形式單一,不注重英語搭配;在語篇結構上,學生不會或很少使用連接句子的銜接詞,造成文章缺乏條理,語義缺乏連貫性;寫作中有較嚴重母語負遷移現(xiàn)象。
近年來,詞塊越來越多地引起了二語習得領域的研究專家和教育工作者的興趣,在語言習得和語言應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成為語言學界關注的重要課題。近年來研究者在各個方面對詞塊進行了相應的研究,不僅是理論上的,而且在實踐方面也有很大的突破,實證研究更是呈上升趨勢,其中,研究對象多以大學生和高中生為主,以高師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詞塊與寫作關系的較少,因此,本文就對高等師范學生英語寫作中的詞塊應用進行研究,并對使用情況進行客觀描述和成因分析。
二、詞塊的定義和分類
就名稱而言,根據(jù)Alison Wray(2002)統(tǒng)計,英語中目前為止至少有58種以上不同術語表示這一概念,如Chunks,lexicalchunks,lexical phrases,formulaic language等。在本研究中,我們采用"lexical chunk"這一術語來表示“詞塊”的概念,所謂詞塊,就是事先預制好且被頻繁使用的多個詞的組合,這種組合有自己特定的結構和相對穩(wěn)定的意思。
詞塊的分類也紛繁復雜,不同的學者按照結構和功能對詞塊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根據(jù)研究需要和學生作文的具體情況,基于Moon、Nattinger和DeCarrico分類法將詞塊分為以下幾類:(1)固定短語。在理解上和在書寫時都被作為像單詞一樣的整體形式來看待,可能是規(guī)范式的,也可能是非規(guī)范式的。比如by and large,in order t0等。(2)習俗語。包括諺語、格言以及社會套語等說話人可以作為語言單位存儲在記憶中的句子詞塊,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3)句子構建語。它們相當于一個句型,是一個句子框架,根據(jù)需要填入相應的詞語或從句,有較強的可變性。比如my pointis……,not only x,but also Y等。(4)短語動詞。動詞與副詞或介詞的搭配。如get rid 0f,calm down等。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旨在對高等師范學生英語寫作中詞塊使用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試回答問題:高分組與低分組學生在寫作中,在詞塊種類和頻率運用方面有何異同?成因是什么?對當今教學有哪些啟示?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來自江蘇省南通師范高等??茖W校如皋校區(qū)小學教育專業(yè)二年級的75名同學。他們是高師二年級的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詞塊,有一定的語法和詞匯知識。根據(jù)三次作文分數(shù)的總成績排名,取前30名同學為高分組,后30名同學為低分組。
(三)研究工具和數(shù)據(jù)收集
第一個研究工具是寫作任務??紤]到普通高師的學生水平?jīng)]有大學生英語水平高,作文篇幅不長,為了收集到更多的詞塊,同時也是為了使數(shù)據(jù)收集的更加可靠和有效,研究者布置給學生三個寫作任務。分析慢、中、快三類學生請家教的原因并說明你對家教現(xiàn)象的態(tài)度;通過描述你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只要有決心,無論困難有多大都能克服去完成;目前,網(wǎng)上訂餐逐漸成了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分析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及其影響。
第二個研究工具是訪談,在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后的一個星期內對學生進行訪談,結合自己的作文學生回答問題。訪談對象隨機從高分組和低分組各選擇3名學生進行定性訪談,這6名學生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較好地代表高分組和低分組學生。
本研究是一個小范圍的實證研究,收集的作文,由研究者本人對學生在作文中所運用的詞塊進行辨別,統(tǒng)計和分類。最后將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輸入SPSS17.0,進行進一步統(tǒng)計,定量分析學生在寫作中所用詞塊種類和頻率的不同。
(四)結果與討論
首先,采用定量分析,研究在英語寫作中高分組和低分組所用詞塊總數(shù)以及各個結構類型詞塊頻率的不同,標準頻率=(作文是中詞塊總數(shù)/作文總字數(shù))×1,000。研究結果顯示:高分組學生三篇作文總字數(shù)為12500,作文中使用的詞塊總數(shù)是1054,其中短語動詞是419,固定短語是431,句子構建語是159,習俗語是45;低分組學生作文總字數(shù)是9805,總詞塊數(shù)是673,短語動詞是232,固定短語是315,句子構建語是103,習俗語是23。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明顯可以看出,在作文總單詞數(shù)、總詞塊數(shù)、短語動詞、固定短語、句子構建語和習俗語的使用上,高分組明顯多于低分組,但是為了比較結果精確,研究者對他們進行了標準化計算。
其次,對高分組和低分組在作文中詞塊使用頻率的標準化計算結果顯示:高分組作文中詞塊標準頻率是84.32,而低分組是68.64,說明寫作水平高的學生,在寫作中詞塊運用的越多。在四種詞塊類型中,無論是高分組還是低分組,固定短語使用的最多(高分組:34.48%,低分組:32.13%),其次是短語動詞(高分組:33.52%,低分組:23.66%),再次是句子構建語(高分組:12.72%,低分組:10.50%),最后是習俗語(高分組:3.60%,低分組:2.35%),這與詞塊的可變性以及學習者平時的學習有關。根據(jù)本研究的分類,就可變性而言,句子構建語最大,然后分別是短語動詞、固定短語和習俗語。由于被研究對象仍然是師范學校非英語專業(yè)低年級學生,英語能力有限,所以他們更傾向于在寫作中去應用可變性小,有把握的詞塊。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學生中,習俗語運用的最少。一般來講,習俗語這種類型的詞塊與文化有著極其緊密的聯(lián)系,它們往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可以認為所有英語學習者在寫作語篇中運用了很少的習俗語是由于受到了文化差異的影響。
研究發(fā)現(xiàn),高分組在詞塊運用的類別方面比低分組要豐富的多。比如,在表達個人觀點時,低分組學生多用“I think that…”的句子構建語,類型比較單一。而高分組學生運用了“I as.sume that…”,“as far as I am concerned"等形式多樣化的詞塊,使文章更加生動和地道。
最后,為了使研究更加準確,研究者采用SPSSl7.0進行獨立樣本分析,結果為:高分組和低分組在總體詞塊使用頻率上有顯著差別(t=9.132,p=0.000)。同時在短語動詞、固定短語、句子構建語和習俗語方面也均有顯著差異(短語動詞:t=7.950,p=0.000;固定短語:t=4.340,p=0.000;句子構建語:t=3.821,p=0.000;習俗語:t=3.562,p=0.001)。
通過訪談也能為高分組與低分組詞塊差異方面找到一些原因。高分組學生有一定的詞塊意識,有的學生以前聽過過“詞塊”這個概念,對詞塊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在平時的學習中如閱讀、背誦和練習中會記錄和整理有用的短語和句型,并能在寫作中有意識地使用短語、句型和習俗語。高分組同學認為詞塊對寫作水平提高有幫助,可以使文章更加豐富充實,也使文章更加地道和準確,在寫作時會有意識地使用短語、習語和諺語。
然而低分組學生基本都沒有聽過“詞塊”這個術語,他們對詞塊缺乏了解更談不上積累和運用,認為詞塊對寫作水平提高有幫助,能使文章更加通暢。然而在寫作時很少使用固定短語、句型和習俗語。在平時的學習中也很少整理,寫作中想到了就用。
訪談也進一步證實了之前的研究:高分組和低分組在詞塊運用上有顯著差異。更確切地說,詞塊能力與具體語言技能之間均有關系緊密,詞塊能力是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二語詞塊使用能力強的學生,二語寫作水平明顯高于不強的學生。
四、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高分組還是低分組,使用頻率最大的詞塊種類是固定短語,短語動詞次之,然后是句子構建語,最后是習俗語。導致該結果的原因一方面是與詞塊的可變性相關,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會回避使用可變性強,自己沒把握的詞塊。另一方面,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更傾向于記憶固定短語和短語動詞,缺乏句子構建語和習俗語的積累。
基于以上研究,寫作教學可以圍繞一下三個方面展開:一是教會學生識別詞塊,并進行相應的產(chǎn)出訓練;二是在寫作課上,科學指導學生掌握詞塊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規(guī)則,提升寫作質量;三是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加強詞塊的積累和運用,有效地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責任編輯:封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