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桂東
[摘要]“浮力”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極為廣泛,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模塊。在新課標理念下,初中物理的教學理念、方法、手段等都發(fā)生了重大變革。文章探討了運用新課標理念設計“浮力”的教學過程。
[關鍵詞]初中物理 浮力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02-0067
一、新課導入
1.情境導入
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萬噸巨輪在海上航行的畫面,引發(fā)學生對“浮力”的興趣。
2.問題導入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觀察畫面中的游輪.為什么輪船可以在大海上自由航行而不沉沒?
【學生思考】是浮力的作用。
【教師提問】那么浮力是如何產生的呢?如此巨大的輪船,需要多大的浮力才能托起它呢?這個浮力又如何測量和計算呢?下面就請同學們與我一起探索這一秘密。
【設計說明】通過輪船航行的畫面和問題的引導,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人手,引入“浮力”的內容,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通過啟發(fā)引導,激發(fā)學生對“浮力”的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
二、新課講解
1.探究浮力概念
【實驗探究】展示本節(jié)課的實驗器具:量筒、清水、乒乓球、石塊、彈簧測力計、空瓶、水桶和燒杯等。
【教師提問】現(xiàn)在我將這個乒乓球投入到這個空量筒當中,誰能想辦法,不傾倒量筒,也不用鑷子類工具,把它取出來?
【學生討論】學生經(jīng)過討論得出結論:可以往量筒里注入足夠的水,讓乒乓球浮上來。
【教師提問】大家做得很好,那么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將浮上來的乒乓球再用手按到水中,感受一下手上是否有壓力?而乒乓球的運動軌跡又如何?
【學生思考】學生經(jīng)過觀察和思考后,得出結論:手有壓力,而且乒乓被壓下去后,最終又浮上來。
【教師提問】請問感受到的這個力是什么力?它的方向如何?這與我們所學的“浮力”有什么關系?
【學生思考】學生經(jīng)過獨立思考得出結論:手上感到的力就是浮力,是向上的。
【總結引導】根據(jù)以上的實驗和結論,請學生總結浮力的概念及方向。
【設計說明】通過動手實驗,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物理知識;通過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勤于思考的精神;通過交流探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
2.探究浮力測量
【演示探究】教師在彈簧測力計下方墜上石塊,記錄測力計的讀數(shù);再將石塊放入水中,記錄再次測量的讀數(shù)。讓學生觀察教師的演示結果,探究浮力測量方法。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兩次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是否出現(xiàn)了差異?產生這個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學生經(jīng)過討論得出結論:浮力就是兩次測力計讀數(shù)之差。
【總結引導】通過大家的總結,我們可以得出浮力測量的公式:F浮=GF。
【設計說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討論,并在教師的啟發(fā)和指導下探索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科學精神。
3.探究影響浮力的因素
【游戲探究】假設今天我們舉行一場“龍舟比賽”,請同學們用彩泥做船,砂石做貨物,看哪組承載的貨物最多?并評選出優(yōu)勝小組。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互相觀察各組船只特點,為什么有的船承載的貨物多,有的船承載的貨物少?
【實驗探究】請同學們將手中的空瓶慢慢按入水桶,并體驗這一過程中各實驗元素的變化。
【教師提問】請大家回想一下剛才實驗過程中,浮力大小、水位高低、空瓶沒入水中的體積大小等是否都發(fā)生了變化?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討論】教師要求學生將剛才游戲和實驗中獲得的體驗進行分享和討論,總結影響浮力的因素,并形成實驗總結報告,交給老師。
【設計說明】通過游戲探究和實驗探究,激發(fā)學生對“浮力”研究的興趣,啟發(fā)學生思考;通過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分析、總結能力,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
三、課外延伸
請同學們回家嘗試將做菜用的生雞蛋放到水中,觀察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然后,逐漸往水中添加食鹽,并輕輕攪拌使之溶解,觀察又有什么現(xiàn)象產生?思考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
本節(jié)課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原則,秉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在物理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以啟發(fā)和引導的方式構建探究型課堂,使學生通過動眼、動手、動嘴和動腦來學習“浮力”知識,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