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蓮
[摘要]個性化教學就是尊重學生個性的教學,要開展個性化教學,就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物理新課標的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當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
[關鍵詞]班級教學 個性化教學 獨創(chuàng)性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02-0059
一、個性化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變換
個性化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學會學習,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不應當是只關注學科知識的傳授。因為.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信息化社會中,學生必須擁有不斷學習和不斷適應的能力。在個性化教學中,教師要從“演員”轉為“導演”,從“知識傳授者”變?yōu)椤皫椭撸蚴菍W習者”,同時學生的角色已不再是簡單的“聽從者和學習者”,而是課堂活動的“參與者”,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
二、個性化教學的實施
1.以導學案為引導,實現(xiàn)班級教學與個性化教學互補與協(xié)調(diào)
課堂教學是實施個性化教學的主渠道,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和引導者。
筆者認為,物理新教材中的“說一說”、“做一做”、“思考與討論”、“參考案例”、“課題研究”等教學資源就可以充分利用,如讓學生小組合作、探討,將課堂由靜態(tài)向動態(tài)轉變。對學生討論中較難的問題,教師可在導學案中設置問題串,將較復雜的問題,分成若干個比較簡單的子問題,從而降低問題的難度,以利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白主合作、探究學習,解決相關問題,為學生的個性學習提供必要的平臺。
例如,高二物理選修3-1P16思考與討論:“如果電荷(在兩點間)沿不同路徑移動時,靜電力做功不一樣,還能建立電勢能的概念嗎?為什么?”這種問法,學生覺得比較抽象,難以回答。教師不妨多設些問題,把難度降低。上述提問法可改為:如圖1所示,勻強電場中,如果電荷沿不同路徑移動時,靜電力做功不一樣,則AB間的電勢差一樣嗎?電勢能變化量一樣嗎?以上電勢能定義還成立嗎?
2.以小組合作為主,開展個性教學
個性化教學主張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信任學生。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對于小組合作學習,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這是很正常的。其實不管是何種教學方法,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道理.怎么運用就要看個人的發(fā)揮了,有些學校硬性要求教師,一節(jié)課只能講十分鐘至十五分鐘,其余時間應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種做法是比較極端的。一節(jié)課,關鍵是要有教師的引導,有學生的參與。在具體教學中,對學生能自己搞清楚的問題,教師就沒必要再講了,但對于學生自己沒法弄懂的問題,教師還是應當及時點撥、指導的。
為了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要注意:
(l)合作小組的組建。在組建學習小組時,教師一定要考慮小組成員的合理搭配,要考慮幾個人的性格是否合拍??梢允?人一組,也可以是6人一組,在排座位時,應當注意避免學生精力被分散,避免學生講小話,所以最好是4人一組,前桌一回頭就可以討論了。
(2)導學案的設計要合理。如果導學案中的問題太難,學生討論不起;太容易,學生又沒有討論的興趣,只有導學案中所設問題的難易恰到好處.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這種問題最能引起學生共鳴。例如,高二物理3 1中恒定電流第二章第二節(jié)《路端電壓與負載的關系》(第二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參與探索過程,可把演示實驗變成分組實驗,并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為了幫組學生解決端電壓與電動勢之間的關系,可設計以下系列問題。
思考討論1:什么叫做負載?如果電路中的負載發(fā)生變化,則電路中哪些量會發(fā)生變化?(電壓U、電流I、功率P會發(fā)生變化)
(1)要想知道路端電壓與電路中的電流及外電阻的關系,需要測量什么量?要用到什么器材?滑動變阻器可用什么接法?
(2)若想知道電池內(nèi)阻與電動勢的大小,至少要測幾組數(shù)據(jù)?伏安法應用內(nèi)接還是外接?
小組合作討論:電路原理圖該如何設計,并在下面方框中畫出電路原理圖。
思考討論2:(3)如圖2,電路圖中電壓表測的是哪部分電壓?(外電壓?電源電壓?)
(4)參看課文61頁圖2.7-3,思考電路中的R,有何作用?
實驗:檢查電路圖,確認無誤后,即可進行實驗:不斷增大外電阻,觀察電壓表、電流表讀數(shù)的變化情況,并把數(shù)據(jù)填入自己設計的表格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設計導學案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主動分析學生的個性特征、心理需要,通過個性化教學滿足他們的個體需求。比如在課堂提問時,可有意把相對簡單的問題給基礎差的學生回答,以資鼓勵;為了讓所有學生都得到關注,可以抽簽方式請學生回答問題;當然想要哪一層次的學生回答問題,完全由教師自己掌控,但教師自己必須心中有數(sh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個性化教學的日的,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最優(yōu)秀的自我。
3.小組合作的課后延續(xù)
小組合作不僅是在課堂上進行,還可以延伸到課外學習活動中,具體做法是:
(l)以生教生。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發(fā)展軌跡不一樣,他們的思維水平以及原有知識基礎也有差異,有的學生喜歡聽老師講解題日,有的學生則喜歡聽同學講解題日。為此,對學生學習小組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原則上,學生碰到不懂的問題,可先問本小組的課代表,本小組的課代表不懂的,可問班級課代表,或問老師,然后回到組里給本組成員講解。如此一來,教師也沒那么累,講解的學生也可從給同學的講解中,進一步理解相關的知識規(guī)律,因為他要能對別人講清某個問題,他必須把這個問題弄透。當然,一般的組員想問老師還是可以問的。
(2)結隊互助。組建一個小組需要合理配備某一個科日的課代表,一般而言,英語成績好的學生.大都語文成績也好,而數(shù)學成績好的,物理成績也不賴,所以,可以讓學生文理互助,相互取長補短。
(3)小組合作的培訓與評價。學生的小組合作,是需要培訓的。首先要培訓的是課代表。培訓內(nèi)容是:講解題日的能力與答題的規(guī)范性??梢允墙處熢谡n后的專門培訓,也可以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穿插培訓。其次是教師的監(jiān)管與引導。學生的合作在剛開始時,也許是因為新鮮而積極性高漲,但隨著合作時間的延續(xù),新鮮感也沒了,各種矛盾也出現(xiàn)了,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引導了。對學生合作學習的科學評價是維持小組活動正常開展的關鍵。我們的評價方法是:a.課堂評分。課堂上,回答問題、上黑板板演都有加分,由課代表和各小組長共同記錄;為減少學生的負擔.教師要事先打好表格,讓學生只需填寫分數(shù)就行了。b.每周總結。周總結要指出本小組本周內(nèi)所存在的具體問題,如學習態(tài)度、紀律、小組合作等方面的不足,還要有解決措施。教師要跟蹤問題的解決過程,若發(fā)現(xiàn)某組有某個問題從第一周到第四周都沒有解決,則要提出批評教育,扣分,問題解決得好的要表揚,加分。c.每周評選最自覺小組,以小組得分為依據(jù),獲獎的給予一定的物質(zhì)獎勵和精神獎勵(一張印有小組成員姓名的獎狀).經(jīng)費可由班會費開支或科任老師自付(不多,意思意思即可)。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被調(diào)動起來。
以下是我校高二年級三個中層實驗班在實行個性化教學的過程中,實行個性化教學與不實行個性化教學的班級的兩次考試成績對比。從以下對照表可以看出:實行個性化教學的最大優(yōu)勢是讓對物理有興趣的學生能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個性,把物理高分段人數(shù)提高,有利于培養(yǎng)物理學科尖子生,也可以帶動后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