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玲
【關鍵詞】 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低效;成因;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7—0077—01
農村學校分布廣泛,是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教育主管部門一直強調很多政策要向農村學校傾斜,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一直比較薄弱,課堂效果不盡如人意,現(xiàn)就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低效的現(xiàn)狀及對策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農村小學課堂低效的成因
1.目標制訂不合理。沒有備課就不會有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抄寫教案,目標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所以講到哪兒算哪兒;沒有吃透教材、沒有分析學情,所以出現(xiàn)了教學目標不合理,要么高不可攀,要么過于容易,很不切合實際;師生課堂達成目標意識差,有時整節(jié)課下來,教師不知道自己講了什么,學生也不知道自己學了什么。
2.教師教學理念陳舊,師生難互動。新課改實施以來,新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廣泛傳播,人們不斷認識并逐漸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但是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教師教育觀念陳舊,在教學中仍然堅持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中老師是主宰,學生只是被動接受式學習。師生之間的交流僅限于一問一答式的傳統(tǒng)提問,沒有互動可言,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3.教學方法不創(chuàng)新。很多教師備課教案中有教學方法設計,但是不是自己設計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不執(zhí)行教案設計,談不上有好的教法和學法;有的課堂,教師還是傳統(tǒng)的“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積極性受到抑制;有的課堂,教師的設問缺乏科學性和針對性,要么過于簡單,學生不愿回答,要么過于復雜,學生無所適從,要么無思維價值,不能引起學生思考,這些毫無意義的問答,淹沒了教學重點,擠占了學生讀書、思考、訓練的時間,也限制了學生思維。
4.師生關系不協(xié)調。教師決定著課堂教學的一切,基本形成了“五個中心”,即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教學過程以講課為中心,教師講課以教材為中心,學生學習以做題為中心,教學價值以應試為中心。教師是“指揮者”,學生是“執(zhí)行者”,對學生而言,教師永遠以“權威”的身份自居;對教師而言,學生則是以“奴仆”的角色出現(xiàn)。教師對學生缺乏信任、關心和激勵,要么強施“暴政”,要么就放任自流。
二、解決策略
1.教師積極轉變觀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堂氛圍是課程環(huán)境的一部分。課堂氛圍是指課堂中各種心理和人際氛圍,如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學習積極性、師生間的互動等。任何教學都是在一定的課堂氛圍中進行的,課堂氛圍直接影響到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果。一個良好、積極的課堂氛圍下,學生更加樂于學習,有利于教學的有效進行。教師作為教學的主要實施者,必須緊跟新課改的教學新理念,積極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努力營造積極良好的課堂氛圍。
2.以生為本,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新課改下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這是對新時期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角色的闡述。這一新規(guī)定事實上有利于我們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與“學”相互脫節(jié)的弊端,即教師的“教”過于依賴教材上的“死”內容,導致脫離學生的具體實際,這就導致教師“教”得枯燥,學生“學”得無趣。新課程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這就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設計和安排,要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和需求,重視學生個人的學習訴求,進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新課改下對于師生角色的闡釋同時也要求我們音樂教師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坝H其師,信其道”,這充分說明了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性。新課改下,我們音樂教師要改變自己,由過去的“高高在上”轉變?yōu)橹鲃拥刈呓鼘W生,關心愛護我們的每一名學生,多聆聽學生的聲音,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人生路上的引導者。
3.發(fā)揮教材示范作用,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領會教材,以人為本,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師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課本,課前把握課標,精心備案,吃透教材,課中突出重點和難點,與學生一道,靈活運用啟發(fā)式、討論式等方法,解讀教材范例,揭示觀點,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運用觀點。只有在認清“廬山”真面目、全面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才能圓滿完成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學生也會在這種教學中知識得到提升,能力得到培養(yǎng)。
4.構建積極的課堂文化。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積極構建與有效教學文化相對應的課堂文化。需要構建這樣一種積極的課堂文化:學生能夠暢所欲言、集思廣益、思維碰撞,在碰撞中提升;學生思維開放、精神自由;學生獨立思考、不斷前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碰撞;學生有所感悟;學生感到快樂,感受到自己能學、會學、愿意學。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