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伶華
【摘要】 本文作者在客觀分析當前初中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缺陷的基礎上,對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果,進行了粗淺的闡述.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缺陷;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催生了課堂教學新理念,變革了課堂教學新思維,提出了課堂教學新要求. 讓學生主體獲取新知識、新方法,建立新思維,形成新意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當前課堂學科教育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素質教育下,新課標明確指出了學生要學會與人合作,并與他人進行深刻的交流和思維碰撞的過程和結果,課堂教育教學注重與時俱進,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倡導師與生之間的和諧發(fā)展、共謀發(fā)展,強化師與生二者、生與生二者的深入互動. 小組合作作為一種有效教學形式,它在培養(yǎng)學生主體合作精神和團體意識、在提高學生個體之間交往技能、在發(fā)展每一名學生個體方面等具有顯著的功效,從而滲透進新課堂,發(fā)揮其顯著的教育發(fā)展功效.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缺陷
筆者發(fā)現,由于部分初中數學教師教學理念較為陳舊、教學技能較為薄弱、教學形式較為單一等方面因素,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不足:
一是選擇小組合作的時機不妥當.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借助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實現學習任務的解決和學習目標的達成. 但不少初中數學教師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沒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相關要求,有意而為之組織初中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其合作探知的內容沒有集體合作的價值. 如在矩形的概念教學中,教師在學生認識掌握矩形概念基礎上,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硬塞”進課堂教學進程中,安排學生的合作討論活動,使他們面對教師組織的小組合作學習目標不明確,無所適從,效果不理想.
二是組織小組合作的規(guī)則不明確. 常言道,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規(guī)則明確,才能保證活動有序深入開展. 但由于教師注重小組合作的形式,輕視小組合作規(guī)則的明確,導致參與合作的初中生“沒有規(guī)矩”、隨意而為,看似小組合作的學生主體互動積極而濃烈,但認真觀察發(fā)現,其實質“活而無序”,沒有程序、沒有約束,他一言,你一語,各行其是,漂浮在課堂學習之中. 如“如圖所示,△ABC中,∠BAC為直角,AB = AC,BD平分∠ABC,BD的延長線垂直于過C點的直線于E,CE的延長線交BA的延長線于F.求證:BD = 2CE”問題教學中,教師組織合作解析時沒有將參與合作人員的職責進行明確,導致有的學生忙碌,有的學生“偷閑”,整個合作解析活動場面較為混亂,不能達到預定的解析合作效果.
三是開展小組合作的評價不客觀. 學生由于自我反思能力低下,自身的學習活動認識估計不足,剖析不深,這就需要教師予以及時、科學的評判. 但在其評價過程中,往往表現出三個方面的不足,一是對學生個體參與合作學習的評價,同時,缺少對集體活動的評價. 二是注重對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的評價,而忽視了對學習過程和效果的評價. 三是評價的學生范圍缺少全面性、平等性,不能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經常戴有色眼鏡,融入個人感情,極易挫傷參與個體的合作積極性.
三、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能的策略
一是認知關鍵處實施合作學習. 教學手段運用,其根本目的是促進主體更好學習,提高教學實踐成效. 這就要求教師所設置和開展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要用在關鍵處、用在刀刃上. 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要緊密結合教材教學內容、目標要求以及學生主體學情,在重要知識點、認知疑難處等方面,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設置出具有針對性的小組合作探究任務,讓初中生完成帶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接近“最近發(fā)展區(qū)”. 如“平行線的性質”教學中,教師研析教材發(fā)現,該節(jié)課認知難點是“通過動手操作實驗,發(fā)現并理解平行線的性質”,因此在教學新知內容時,有意識地設置了“如圖所示,AD∥BC,∠A = ∠C,試證明AB∥DC. ”合作學習任務,組織初中生進行針對性地互助合作活動,從而進一步加深對新知內容的深度理解.
二是明晰責任后開展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是一項群體性活動,參與的個體需要明確的分工、明晰的職責. 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組織合作學習時,要著重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合作小組結構要合理,每個小組要設置合理的人數,便于個體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在分組過程中要遵循“異組同質,同組異質”的原則,優(yōu)差互補,共同發(fā)展. 小組間人員的組合要具有動態(tài)性,根據實際需要自由組合,從而保持小組合作學習的新鮮感. 二是合作小組規(guī)則要明晰. 教師要建立“靈活、有序、有力”的規(guī)則,對小組內學生分工根據各自實際,予以明確分工,既各行其是,又密切配合,形成整體. 同時要嚴明課堂紀律和合作規(guī)則,避免不必要的爭論.
三是評價指點中運用合作學習. 教師對初中生個體參與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進行評價,要遵循多樣化和靈活性原則,使所實行的評價能夠起到激勵學習、指導實踐的功效. 一方面要強化評價的多樣化,不能僅限于教師個體的獨自評價,要堅持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堅持學生互評與自我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活動幫助小組間學習對象更加有效學習、互幫互助;另一方面要強化評價結果的運用,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效果評價基礎上,要注重對評價結果的運用,讓初中生結合評價結果進行認真的反思和整改,從而獲得進一步的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和進步.
總之,初中數學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組織推進中,要注重實效、創(chuàng)新,讓小組合作成為促進學生間情感交流、互補互促、共同發(fā)展的階梯,成為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樹立的有效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