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兆鋒
【關鍵詞】 物理教學;課堂氣氛;營造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0—0118—01
許多初中生感到物理難學,課堂上不愿聽,教師費盡心思,學生成績難以提高,甚至出現(xiàn)不少學生反感物理教師的現(xiàn)象,導致師生關系僵化,教學效果差。新課標提出,物理教學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要想使學生能體驗到物理學習的快樂,就必須營造快樂的課堂氣氛。
一、 投其所好,使學生得到快樂
要學好物理教師必須投學生所好,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了解到以下的課學生都不愿聽,課堂學習效果很差。1.老調(diào)重彈的復習課、試卷分析課。2.新課,但大部分學生都能看懂的內(nèi)容。3.實驗課,教師課前喋喋不休地交待。鑒于此,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在復習課、試卷分析課的教學中,筆者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講解;對新課的教學,筆者放手讓學生自己當老師,這樣可以將簡單的內(nèi)容學得更透徹。如此一來,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做教師的辛苦。他們了解教師課下要查資料,寫教案,課堂上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每節(jié)課都要傾注教師的心血,這項任務交給學生,使他們真正尋找到了學習物理的快樂,以及學會尊重教師。
二、巧妙設計作業(yè),讓學生享受快樂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布置作業(yè),學生完成作業(yè)后教師再批改作業(yè),但很多學生的作業(yè)都是抄襲別人,多次強調(diào)也無濟于事。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對作業(yè)進行改革,讓學生自設作業(yè),優(yōu)等生讓他們按要求設計略有難度的作業(yè);中等生筆者采取“半扶半放”的策略,鼓勵他們按要求設計作業(yè);對于后進生,筆者則輔助他們尋找一些比較簡單的題目。這樣教學,既提供了和學生交流的機會,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慣性現(xiàn)象”這一節(jié)時,以人們坐車時常遇到的幾種情況進行課堂實例分析。當提到緊急剎車或啟動時,身體會不由自主地向前或向后傾倒,他們異議不大。一提到向左或向右身體會向哪個方向傾倒,學生意見就不一致了。有的說向左,有的說向右,而且誰都據(jù)理力爭,不肯讓步。于是,筆者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課下坐車體會一下。這樣的作業(yè)比教師反復解說效果要好得多,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實驗探究,讓學生體驗快樂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而初中生對實驗特別感興趣。因此,進行物理實驗,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獲得心理上的愉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消除思維定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例如,教學“浮力”時,教師可提出問題:“為什么有時浮力大到可以浮起一艘萬噸巨輪,而有時小到卻托不起一枚鐵針?”
再如,學習“摩擦”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沒有摩擦,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呢?”
四、重視思維培養(yǎng),提高思維能力
1. 師生共同探討。初中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逐步形成。物理學中有一些概念、規(guī)律很抽象,僅僅憑靠教師講解很難讓學生理解。筆者認為,師生共同探討是個不錯的途徑。如,學習分子運動、磁感線、電流、電壓等一些抽象的概念時,必須借助想象才能理解,故而成為學習的難點。要幫助學生理解,可憑借科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制作相關課件,模擬這些物理學過程,或上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相關資料并下載,播放給學生觀看,師生共同討論。這樣既便于學生理解,也使學生從中體會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2. 學生分組討論。如,在學習“壓強”一章內(nèi)容時,在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之間的關系”時,讓學生拿一根一端削尖而另一端較平的鉛筆,左右手同時擠壓筆的兩端,并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感覺。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兩手擠壓,受到壓力相等,但受力面積不同,靠筆尖的那只手受力面積小,受到的壓強大,所以要痛一些。通過學生自己感受實驗效果,比教師演示實驗時看到現(xiàn)象的印象要深得多,對知識的理解也更透徹。
總之,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好物理,教師要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和學科優(yōu)勢,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巧妙設計課堂作業(yè),以欣賞的態(tài)度正確評價學生。特別應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使學生學習興趣穩(wěn)定,學習成績進步,學習能力提高,同時還能使學生對學習物理由感觀上的快樂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的快樂,讓他們真正愛上物理。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