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柏林
【關鍵詞】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作用;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0—0049—01
所謂情境教學,是教師根據課文所描繪的情境,運用語言、音樂、圖片等,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的教學活動。它可以使學生身心愉快,情感豐富,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認知能力,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在學習中創(chuàng)設主動、活潑、有趣、愉快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能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形成樂學、愛學、會學,促進學生素質教育主動協(xié)調發(fā)展。下面,筆者就談一談情境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情境教學的作用
1. 喚起形象思維,提高學生想象力?!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眾所周知,語文學科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最大特點就是它更注重形象性、欣賞性和感悟性。它強調使學生在接受多種感官刺激的同時,更全面地發(fā)展其思維能力,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以形象生動的畫面、逼真的情境,去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并給學生以新穎感、驚奇感,從而調動學生全身的視覺、聽覺神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
2. 激發(fā)主體積極性,形成教學效果。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只有通過學生積極參與、吸收、內化,才能真正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小學生課堂注意力一般不能完全集中,但是如果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學生在面對一個個鮮活的情境時,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參與到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中。這種學習過程極大地張揚和肯定了學生的個性,并促成了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學生更愿意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3. 尋找思維關鍵點,提高思維能力。小學階段作為基礎教育階段,開啟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之門是非常重要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般是以語言、數(shù)字和圖畫這些符號系統(tǒng)來達到教學目的的,這就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尋找思維關鍵點,創(chuàng)設豐富多元的情境,打破舊模式的界限,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fā)并發(fā)展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提高多角度思考的水平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4. 課堂更接近生活,易于接受知識。小學生所了解的生活應該是他們實際所熟悉的、所接觸的東西。學習應當和生活相聯(lián)系,否則沒有明確的目的,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把語文書本上的知識同實際生活中的情境或者經驗相結合,有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達成,使學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
二、情境教學在課堂中的運用
1. 運用語言,描述情境。有句俗語:“語文老師的嘴,音樂老師的手?!蔽覀兘洺U{侃當老師是靠嘴吃飯的,語文教師尤其如此。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上,教師應該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課文的具體情境做繪聲、繪色、繪形的描摹,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色,如睹其形,產生人在情境中的感受,加強學生對情境的具體感受,從而使學生精神振奮,興趣盎然地去學習,積極主動地接受新知識。
2. 運用圖畫,展示情境。小學生對圖畫容易產生興趣,這是由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的。用圖畫可以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具體,同時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變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體,促進學生表達生活的感受。
3. 借助音樂,渲染情境。音樂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借助音樂來渲染情境是創(chuàng)設語文情境的一種重要手段。音樂和文字都是通過一種媒體喚起客體心中的感受,調動以往的經驗,從而產生感情,所以有許多相通之處。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借助音樂調動學生的情感的烘托、渲染課文內容,創(chuàng)造美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
4. 角色表演,體會情境。把講臺當舞臺,讓學生自己表演是學生極感興趣的樂事。小學生有較強的表演欲,讓學生依據課文中的角色進行表演,不僅能使學生產生親近感,很自然地加深內心的體驗,而且使學生特別興奮,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給他的學生們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勞動的現(xiàn)代大廈,而是促使他們去做砌磚工作,同他一起來建造大廈,教他建筑?!鼻榫辰虒W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先進理念,符合語文教學的內在規(guī)律。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和課文的內在特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能自融其中,融情入境,想方設法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