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偲
【摘 要】城市的快步發(fā)展形成了城鄉(xiāng)發(fā)展的差距,城市缺少勞動力資源,而國內多地區(qū)由于自然環(huán)境因素導致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大批農民到城市尋找工作,造成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出現(xiàn)。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相對不穩(wěn)定,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要加強心理輔導。通過科學的比對分析進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的研究,從而更有效的進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建設,制定創(chuàng)新心理教育模式,使農村留守兒童能夠與普通兒童擁有同樣的健康心理狀態(tài)。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輔導
據(jù)統(tǒng)計截止2000年我國留守兒童已經達到兩千萬左右,而絕大部分的留守兒童出現(xiàn)在農村。尤其是一些偏遠山區(qū),人們生活水平得不到保障所以促使了留守兒童增長的現(xiàn)象。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受到國家的重視,同時引起社會的關注,教育界也對此存在諸多看法。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主要問題是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本文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科學比對分析,總結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并進行研究,提出合理解決這一現(xiàn)象的建議。
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狀態(tài)研究
(一)留守兒童與普通兒童的比對
據(jù)調查得出,留守兒童在強迫、煩躁、抗拒、軀體化等方面的對比中均高出常態(tài)下的兒童。這表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留守兒童普遍都出現(xiàn)自卑心理,經濟條件與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留守兒童自卑心理的產生,自卑往往導致了內向心理的形成,使留守兒童的交流能力明顯下降,同時對父母的思念也導致留守兒童的焦躁、敵對心理。長期心理問題得不到舒展往往導致了問題的愈演愈烈,形成了心理不健康的常態(tài)。普遍兒童面對問題的樂觀性要高于留守兒童,這便是心理素質程度的一種體現(xiàn)。
(二)小學與中學留守兒童的對比
心理狀態(tài)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的發(fā)生變化,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與中學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也應存在明顯差別。據(jù)調查得出小學留守兒童對于抑郁、焦躁、抵觸等狀態(tài)均超出中學留守孩子。這表明小學兒童更易出現(xiàn)敵對及抑郁的不健康心理狀態(tài)。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自殺行為,與缺少父母的關愛有著極大的關系。留守兒童的獨立調節(jié)能力較弱,對于社會適應能力也相對較弱,原因均來自于不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小學留守兒童相對于中學留守孩子年紀小,心理依賴程度高,此時父母關愛的缺失極易導致偏激心理的出現(xiàn)。
二、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一)自閉心理與敵對心理
留守兒童由于在較小年紀便缺失父母的關愛,導致自閉心理的出現(xiàn)。兒童時期是心理建設最敏感時期,需要父母的呵護與引導,兒童對于接受事物的能力較弱,留守兒童出現(xiàn)問題多無人傾訴,導致自閉心理的形成,表現(xiàn)為不愿意與人進行交流,與他人發(fā)生矛盾時不愿訴說,長期的問題積壓,造成心理負擔過重容易引起極端心理。敵對心理的形成往往表現(xiàn)為出現(xiàn)問題極端看待,使用武力進行報復。孤僻與偏激是留守兒童極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此狀態(tài)的形成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與未來發(fā)展。
(二)情緒不穩(wěn)定
抑郁狀態(tài)多源自于缺乏交流。留守兒童自小離開父母,缺少了父母的關愛,父母的關愛對于兒童是極為重要的一項課程,缺少父母的引導教與教育形成兒童的內向、情緒低迷狀態(tài)。據(jù)統(tǒng)計調查分析百分之二十一的留守兒童將父母的想念轉化為焦慮、憂傷,當然同時也有部分留守兒童習慣于爺爺奶奶的照顧,對此并無明顯情緒表現(xiàn)。調查顯示百分之七十九以上的兒童都有不同程度的低迷、焦慮、厭煩及抑郁等心理障礙。嚴重影響了兒童的健康發(fā)展,同時也影響到教育的接受程度。
三、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輔導
1.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合輔導
農村留守兒童要注重心理輔導教育。留守兒童的不健康心理狀態(tài)形成多源于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在進行心理健康輔導的過程中需要家庭與學校進行配合。學校進行留守兒童心理輔導可通過多方面去進行,例如組織親子活動使兒童與家長能夠加強交流,或者請家長到學校進行專家講解,使家長了解兒童心理建設時期家長需要注意的問題。學校與家長之間的配合可使兒童心理輔導更加平衡,單方面學校的教育可導致兒童對學校與家庭的天平失衡,所以將家長參與到兒童心理輔導的過程中能更又有效提升心理健康輔導質量。
2.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自我調節(jié)是留守兒童需要學習的重要課程,留守兒童多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年邁的爺爺奶奶不能全面的照顧到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所以學會自我進行調節(jié)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教育有著重要作用。進行自我調節(jié)能力教育的策略可通過組織不同教育活動進行。多組織不同形式的有趣活動,使兒童樂于參與,逐漸降低抵觸心理,增加與其他兒童之間的溝通,保持良好的心情,學會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尋求幫助,減少煩悶情緒的積壓。學校在進行心理輔導教育過程中也可以進行抗壓練習,通過有趣的活動使留守兒童在游戲中逐漸形成對問題出現(xiàn)時的健康心態(tài)。
四、結論
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及記錄,進行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分析,展開對農村小學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措施,都是為加強國民教育水平做貢獻。關愛留守兒童是今年社會輿論較強的話題,為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樹立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是為其日后發(fā)展奠定基礎。心理健康是一個人在社會生存的重要影響因素,健康的心理有利于面對問題的抗壓性,而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將導致極端性的發(fā)展,嚴重者更容易形成社會不安全因素。所以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教育對于整個社會都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蘭燕靈,游慧霞,蔡靖之,等.團體心理輔導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影響[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02(11):819-823.
[2]解書文.湖北省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問題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3(05):80-82.
[3]楊天棱.農村留守兒童的小學教育探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08(0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