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雅
摘 要: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接收語文知識的狀態(tài)。語文課標也多次強調(diào)指出,要讓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因此“欣賞教學”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它的廣泛使用,勢必會在語文教學中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關鍵詞:欣賞;自信;潛能;快樂學習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天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是被人欣賞。威廉·詹姆士說過:“人性里最深的原理是被欣賞的渴望!”那么作為教師的我們,何不嘗試著改變我們的教育教學手段呢?欣賞教學就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它的合理使用,將對我們的語文教育教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巧用欣賞,揚起自信的風帆
工作至今,我一直擔任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每到上語文課,總有那么些人心不甘情不愿,有的甚至寧愿繼續(xù)做作業(yè)也不愿上語文課。相比之下,低年級的學生則相對更樂意上語文課,是什么原因讓這些孩子漸漸喪失了對語文的興趣呢?是自信。隨著年級的增高,語文學習的內(nèi)容也隨之加深,答案也越來越具開放性,你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的確很難跟上教學的進度,趕上考試的步伐。課堂問題答不上來,考試題目不會做,分數(shù)越考越低,無形當中這些都在一點一點打壓著學生的自信心。慢慢的,很多學生開始討厭語文,逃離語文。越是討厭,則越是很難真正學會語文。如此,一個惡性的循環(huán)就這么開始了。因此,要想學生愛上語文,樹立學生學習自信是關鍵。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計一些有梯度的問題,根據(jù)題目難度的不同而提問不同水平的學生,當問及那些缺乏自信的學生時,要及時地給予他們鼓勵,如肯定他們的進步,表揚他們的答案有創(chuàng)新性,表示你對他們的答案很欣賞。除了教師的欣賞,還可以讓其他學生對其表揚、鼓掌。一個精彩的回答,既得到了教師的欣賞,又讓同學刮目相看,任誰都會陶醉于這樣的語文課堂。自信也就在這一問一答、欣賞與鼓勵中慢慢成長起來。
二、善用欣賞,激發(fā)內(nèi)在的潛能
有了自信的學生,他們學什么都比較快,也樂意做更多的事情。常言道“能者多勞”,事實也證明,能把每一件事都處理好的人,其能力更強,內(nèi)在的潛能被激發(fā)得越淋漓盡致。但同時也需要注意,欣賞不要經(jīng)常停留在學生習以為常的優(yōu)點上,而是要去挖掘?qū)W生身上一些平常大家不注意的優(yōu)點,讓學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正如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別人贊美他思維能力強,有創(chuàng)新精神,他一點都不激動,他作為大科學家聽這類話聽膩了,但如果誰贊揚他小提琴拉得棒,他一定會興高采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畢竟小學生,值日生的工作不可能盡善盡美,總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被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要做的不是直接指出它們,而是可以換個角度來欣賞他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如桌子排得不夠整齊,但是卻擦得非常干凈;墻角沒有掃干凈,但是圖書角整理得整整齊齊;放學時門窗沒有關好,但是養(yǎng)成了節(jié)約用電、用水的好習慣……校運動會上,百米賽跑的學生似乎已經(jīng)竭盡全力了,此時,教師一聲遠距離的“加油,老師相信你可以的”仿佛給那個學生注入了新的活力,加速、趕上、超過、到達終點,一氣呵成。班隊活動中,參加表演的學生難免會怯場,此時教師的一個擁抱,既能幫助他緩解緊張的情緒,更能讓他感受到教師是和他站在同一戰(zhàn)線的,對他而言是對他演出的鼓勵與欣賞,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內(nèi)在的表演欲望,入情入境地進行表演,給整個班隊活動增添了一抹亮色。
三、活用欣賞,體會學習的快樂
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和僅靠強迫維持的學習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學習是不會維持長久的。”一個學生要想在學問上有所長進,必須是他自己想要學,自己主動地汲取知識。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似乎已經(jīng)給語文教學套上了一個隱形的枷鎖,枯燥的,乏味的,無趣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一直在接收著類似的知識:學寫生字、解釋詞義、品讀句子、通讀全文、完成習作,對于他們而言,學習語文無非就是這樣的,談不上有多熱情,更與快樂學習毫無關系。其實,只要用心,我們可以讓學生找回這份學習的快樂。因為如今的學生,可不像七八十年代的學生那么無知懵懂,信息時代富于他們更多的機會接觸高科技的產(chǎn)品,使用手機、相機、電腦在他們看來已是信手拈來。我們?yōu)楹尾话堰@種資源充分地利用呢?比如,教師可以事先選擇一些合適的內(nèi)容,大膽放手讓學生搜集資料,要求盡可能運用手頭的一切資源。而當他們展示成果的時候,更讓你大吃一驚,有人給簡單的課文朗誦配上音樂,然后自己聲情并茂地朗讀,再用手機的錄音功能錄下來;有人根據(jù)不同的成語找出其背后有趣的故事等。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一起探索、一起討論、一起努力,他們會覺得學習也可以如此有趣,如此快樂,這些都源于教師當初對他們大膽的放手,對他們能力的肯定與欣賞。作為教師,對待學生要持一種鼓勵欣賞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處于快樂的學習氛圍之中。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在知識中尋找快樂。
四、重視榜樣,讓學生滿懷語文熱情
列寧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闭Z文學習中的榜樣作用也是如此。運用好欣賞的藝術,會在班集體中樹立起一個個鮮活的榜樣,有著巨大的啟迪。小學生都會有一種從眾心理,他們看到身邊的朋友在玩什么,他們就會跟上去一塊玩,即使那個東西他不是很喜歡。因此在班級中,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幾個在語文學習方面比較有天賦的學生,作為學生可以學習的榜樣,當他們發(fā)言積極或做事認真踏實時及時進行表揚,并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當然,教師也是每個學生的榜樣,一個愛好閱讀的教師,他的學生也一定是書不離手的;一個做事細心的教師,他的學生肯定不會太粗心大意;一個上課熱情洋溢、讀到文章動情之處會忍不住流淚的教師,他的學生情感也會是細膩、真誠的。重視身邊的榜樣,我們的學生將會變得很棒!
在贊許的目光中,我們的學生會一點點地改變著。在激勵的氛圍下,我們的學生快速地成長著。在這種積極向上的教學模式下,我們的學生會深深地愛上語文!
參考文獻:
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M].作家出版社,2013-06.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