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二語習得理論對外語教學的影響重大,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美國著名的應用語言學家Krashen在80年代提出的二語習得理論,其中包括輸入假設、習得/學習假設、監(jiān)控假設、自然順序假設、情感過濾假設。本文試圖通過對克拉申的輸入假設、習得/學習假設、情感過濾假設來探討其對我國外語教學,特別是初中英語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實踐指導;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
二語習得指的是“在自然地或有指導的情況下通過有意識學習或無意識吸收掌握母語以外的一門語言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二語習得模式,對我國的外語教學實踐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語言學家和外語教學工作者們結合我國的國情,不斷努力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外語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外語學習的興趣和質(zhì)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這些理論不一定能直接解決我國外語課堂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但它對外語教學是有一定的啟發(fā)和指導意義的。
一、克拉申的二語習得假設理論概述
1.輸入假設(Input Hypothesis )
輸入假說是Krashen語言習得理論的核心組成部分,他認為人類只通過一種方式獲得語言,那就是對信息的理解,通過吸收可理解的輸入信息(Comprehensible Input)來獲取語言知識。如果語言信息沒有什么意義與內(nèi)容,只是那些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語言形式,或者由于某些心理障礙,有意義的語言信息無法進入學習者的頭腦,那么就不會產(chǎn)生任何語言習得效果。學習者只有輸入略高于他現(xiàn)有語言技能的水平的第二語言,同時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對意義或?qū)π畔⒌睦斫舛皇菍π问降睦斫鈺r,才能產(chǎn)生習得,他主張輸入的語言信息既不能過難,也不能過易。這就是著名的i+1公式,i代表習得者目前所處的語言水平,+1代表略高于學習者現(xiàn)有水平的語言材料,i+1是學習者下一步應達到的水平。為了使學習者有所進步,其輸入的語言信息只能是稍微超出他目前所處的水平。
2.習得/學習假設(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Krashen認為在第二語言習得中,成年人用兩種不同的方式來發(fā)展其第二語言能力。一種是通過習得的方式,另一種是通過學習的方式。習得在這里指的是使用語言進行自然交際,以便獲得潛/無意識的語言知識;而學習指的是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對語言規(guī)則進行有意識的學習?!傲暤谩笔菨撘庾R過程,是注意意義的自然焦急地結果,如同兒童習得母語??刂屏暤眠^程的是大腦左半球語言區(qū),是自發(fā)運用語言的根本?!皩W得”是有意識的過程,即通過課堂教師的講解并以有意識的練習、記憶等活動,達到對所學語言的了解和對其語法知識的掌握。Krashen聲稱通過學習獲得的語言無法轉(zhuǎn)換成潛意識的習得語言,也不能用來自然表達想要表達的意思。只有通過習得才是人們運用語言的產(chǎn)生機制,才能促進第二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3.情感過濾假設(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Krashen注意到,輸入的語言信息并不總是被吸收,即便是極容易的語言信息也是如此,這就是Krashen所說的可理解輸入不是二語習得的充分條件。Krashen斷言,在習得第二語言的過程中人類頭腦中會出現(xiàn)對語言的堵塞現(xiàn)象,使學習者無法理解所接受的語言輸入信息。他稱這種堵塞為“情感過濾”。當一個學習者沒有學習的動力或積極性,沒有信心,非常焦慮,精神和身體狀況不佳等等,都會啟動情感過濾,使語言信息無法通過,達不到獲得語言知識的效果。如果情感過濾關閉,學習者就能夠充分利用所輸入的語言信息。
三、對我國外語教學的啟示
Krashen的輸入假設理論認為,對第二語言的輸入量要“可理解”,即為“有效輸入”或 “合理輸入”。此假設對我國中學外語教學的啟示有:對教材而言,要因材施教,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選用略高于學習者現(xiàn)有語言能力的教材。課程進度的安排上,教師也應考慮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程度,不能一味的拖延進度或趕進度。在其過程中,應定期的對學生語言掌握情況進行測試,以了解語言水平的發(fā)展。理想的輸入還應具備有趣有關的特點和保證足夠的輸入量。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足量的語言輸入。
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學得和習得密切相關,不可分離。這就要求我們在外語教學實踐中,既要重視“習得”這一預言習得機制的先天作用,又要不忽視學得在教學中的重要意義。營造真實的語言習得環(huán)境,鼓勵學生多用英語交流。充分的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改善課內(nèi)外語言環(huán)境,最大限度的培養(yǎng)學生的外語意識。學習者要掌握正確規(guī)范的語言知識及語法結構,并能有效地對自身的語言錯誤給予糾察。
習得者的情感就像一張過濾網(wǎng),對輸入的語言信息進行過濾。只有在習得者情感過濾低時,可理解輸入才見效。外語教學者在教學中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外語的興趣,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zhuǎn)為主動學習。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經(jīng)過大量的語言輸入之后,必須要有輸出才能更好地習得??墒菍W生常常因害怕出錯而羞于開口,很少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課下也很少積極主動地和同學進行討論。因而我國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普遍較差。因此教師要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滿足他們的成就感,使他們敢于開口、樂于開口,采用鼓勵多于批評的方式提高學生外語學習的興趣。
四、小結
雖然二語習得的理論并不完善,也并不完全適合中國的外語教學,但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與外語教學的實踐是相輔相成的,其中的許多理論依然值得每一個外語教學者借鑒。教師要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為指導,建立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學習模式。教育者應努力創(chuàng)造語言習得的環(huán)境,為學習者提供有效地語言輸入,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應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程度和不同個性的學生輸入不同的語言知識并保證輸入的質(zhì)量,營造輕松的語言學習氛圍,樹立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第二語言習得與外語教學緊密聯(lián)系,從而達到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 Kranshen, 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1981.
[3]黃冰.第二語言習得入門[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5.
[4]胡文仲.語言習得與外語教學[J].外國語,1994:4.
[5]羅娟娟.二語習得理論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
[6]李哲.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228.
[7]王麗萍.Kranshen的二語習得理論與外語教學[J].理論觀察,2006:122-123.
作者簡介:
孫曉梅(1992-),女,漢族,山東五蓮人,聊城大學外國語學院,教育碩士,專業(yè):學科教學(英語)。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