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移動學習和在線教育的興起,微課已成為當今教育信息化的熱點話題。分析了當前中職語文教學中微課的優(yōu)勢和困境,努力嘗試踐行微課教學,以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微課;問題
作者簡介:張宇,女,江蘇省金壇中等專業(yè)學校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47(2016)30-0060-02
一、微課之“利”
在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信息化教學技術逐漸應用于教學之中。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們開始重視對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和教育過程的優(yōu)化。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都已不再是新鮮的字眼。用好微課,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微課”有什么優(yōu)勢呢?
(一)簡化教學過程,節(jié)省教學時間
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拔⒄n”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 內容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知識點(多為重點、難點)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主題的教與學的活動,極大地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簡化了教學過程。
(二)是實踐翻轉課堂的有效途徑
微課與翻轉課堂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讓學習更加靈活生動。微課的運用,可以豐富翻轉課堂的信息化資源,讓學生逐漸成為學習的主角。微課中所講述的知識點集中,教學信息清晰明確,教學視頻短小精悍,易于傳播,這些都有助于踐行翻轉課堂。
(三)師生在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雙贏
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是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微課革新了傳統(tǒng)的教學與教研方式,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經(jīng)歷著“研究-實踐-反思-再研究-再實踐-再反思”的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其專業(yè)水平得到了發(fā)展和提升。
二、微課之“用”
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微課?這里暫借用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所提出的“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闡釋微課教學的研究實施過程。
(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是微課教學的選題和設計過程。
江蘇中職語文教學目前使用鳳凰職教出版的教材共5冊,具體學習內容包括基礎知識及應用、現(xiàn)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文學作品欣賞、口語交際、寫作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如此紛繁的教學內容,哪些更加適合制作微課教學視頻呢?顯然,那些主題相對獨立、知識點較小、教學時間較短、側重于講授方法技巧、學生不易理解的教學重點與難點等方面的內容,更加適合制作成微課程進行輔助教學或異步教學,例如,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文內容。
微課的設計與制作是一個需要艱難探索的過程,它需要借助新的課程理念、思維方式和新的技術手段來實現(xiàn)。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微課的設計還應創(chuàng)設與其職業(yè)工作相近的情境,幫助學生認識語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發(fā)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與熱情,讓學生在參與中掌握學習的方法,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微課的選題和設計正是這樣一個努力摸索的過程。
(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是微課的應用和反思階段。
微課尚不能代替?zhèn)鹘y(tǒng)的課堂教學,目前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1]要將微課教學滲透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復習任務以及課外拓展學習的任務,讓學生借助微課教學視頻來完成。中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還不夠理想,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往往會有學生不去完成,雖然網(wǎng)絡已經(jīng)普及,但尚有一部分學生在家無法使用電腦。另外,微課視頻需要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才能夠傳播和播放,這些都給微課的應用增加了困難。
微課的應用和反思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正可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微課教學的微資源形成過程。教師在微課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認識、總結經(jīng)驗、積累素材,通過長期的研究實踐,將不斷完善的微課教學素材累積下來,將其制作成學科教學資源,形成課件、拓展性閱讀材料、延伸性練習、教學視頻等素材包。既可以用文本形式,也可以采用影像形式,實現(xiàn)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
豐富的教學資源是微課教學得以順利開展的保障。所謂厚積薄發(fā)、功到自然成,教師的研究也會豁然開朗,到那時會發(fā)現(xiàn)“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三、微課之“困”
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語文微課教學尚處于摸索實踐階段,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困境。
(一)資源開發(fā)較無序
目前筆者所在學校的微課制作和實施還是以教師自發(fā)研究為主,缺乏統(tǒng)籌和有序的規(guī)劃,微課教學資源尚難形成有機的體系。微課內容開發(fā)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經(jīng)過技術培訓、選題設計、課例拍攝、后期制作、發(fā)布應用、評價反思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的完善,才能確保質量。
(二)缺乏有效的學習檢測系統(tǒng)
中職學生自控能力不強,與專業(yè)課程相比,他們往往不重視語文的學習,對待語文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常抱以應付的心態(tài)。學生們的語文自主學習需要監(jiān)督,也需要及時監(jiān)控和反饋。因此,有效的學習檢測系統(tǒng),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保障。
(三)平臺建設尚存在困難
微課平臺是區(qū)域性微課資源建設、共享和應用的基礎。[2]平臺建設需要人力、物力以及技術的支撐,需要地區(qū)和學校行政部門政策上和管理上的支持。目前微課教學恰恰缺少發(fā)布和交流的平臺,部分語文教師僅依靠班級博客或公共郵箱來向學生提供教學視頻,這不利于師生之間的及時交流,不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控。
參考文獻:
[1] 李燕興.使用微課教學的幾點體會與反思[J].佛山教育,2014(4):44-46.
[2] 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xiàn)狀分析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2):32-34.
[責任編輯 陳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