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花
【摘 要】寫作是語文教學過程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尤其是高中階段,作文在高考中占據(jù)著超過三分之一的分值比重,所以作為高中語文教師來說,我們在教學中要從最基礎的課堂教學入手,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 寫作教學 能力提高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71
作為中國學生來說,語文是整個受教育階段中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作為包涵中華民族通用語言和五千年優(yōu)秀文化成果的綜合體,語文這門學科具有德育、美育以及知識教育等多個方面的功能,所以對于學生來說學好語文不僅僅是一種知識層面上的要求,更是作為中國公民的一種義務。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科本身出發(fā),不斷展現(xiàn)語文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體會到語文知識學習的樂趣,進而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作文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學習過程中最為基礎的聽說讀寫四方面,其難度系數(shù)也是層層遞進,也就是說寫作是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難度系數(shù)最高的部分。尤其是對于高中階段來說,作文在整個高考語文中占據(jù)的分值比重超過三分之一,學生作文成績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學生未來大學之路甚至是以后人生道路的選擇。所以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在日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于作文教學的重視度,尤其要從課堂趣味性和教學模式等兩個方面入手,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思維和能力。
一、創(chuàng)建趣味性課堂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研究表明,興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對于一門課程感興趣,那么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動力趨向性就會無限放大,而如果對一門學科沒有興趣,即使有教師的不斷督促,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持續(xù)走低。作為語文教師,我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作文是大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最不感興趣的部分。所以,對于寫作教學來說,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通過各種方法創(chuàng)建趣味性的作文課堂,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新時期素質(zhì)教育明顯反對教師與學生界限涇渭分明、地位不平等的課堂教學方式,而是提倡互動型教學,而且寫作是語文教學過程中主觀性最強的部分,課堂教學基本上就是一種思維和交互。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首要的任務就是放下教師高高在上的“傳道者”架子,以平等的姿態(tài)和學生進行交流,融入學生群體中,從而通過自身的知識素養(yǎng)和思維不斷引導學生。一方面,作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語文方面就要去嚴肅化,可以嘗試幽默活潑甚至利用網(wǎng)絡性的語言實現(xiàn)和學生思維之間的對接;另一方面教師要從意識上樹立平等觀念,從教學過程中的一舉一動中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通過這兩點,可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氛圍的輕松性和活躍性,從而為進一步的課堂互動打好基礎。
(二)求同存異
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要最大限度的給予學生思維上的自由,我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高考這道升學界限的壓力下,很多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容易不自覺地陷入寫作教學程式化的桎梏。何為程式化,即在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所謂的標準寫作模式,甚至直接針對每一種作文體裁設定一個寫作模板,然后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形成思維模式的定勢,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從而造成寫作的形式化,所以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最大限度的思想自由,讓學生可以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情感。當然,如果學生在思維導向方面出現(xiàn)原則性的問題,教師依舊需要進行干涉和引導,從而保證學生基本思維方面的正確性。
(三)題材自由
我們應該明白,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不僅僅是應付考試,也要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和情感表達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寫作方面的自由,尤其是題材選擇方面的自由。盡量避免命題作文的出現(xiàn),讓學生能夠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寫作形式和內(nèi)容。我在對歷年高考語文試卷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開放性作文逐漸成為語文作文考試的主流形式,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給學生案例和觀點甚至是漫畫的方式,讓學生自選角度進行寫作,這樣一方面能夠給學生選擇的余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更為真實的情感表達,提高作文的可讀性。
二、選擇科學的寫作教學模式
對于高中作文來說,考試不是目的,但也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一部分,所以在保證學生學習趣味性的同時,教師還要選擇合適的寫作教學模式,從習慣和寫作方法方面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從而加快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速度。
(一)以說促寫
作文實際上就是學生將自己的情感和觀點通過書面語言表達在紙上的一種形式,所以要想學生能夠?qū)懗龊玫淖魑?,光有一顆多愁善感的心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還應該鍛煉學生“說”的能力,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目的性的設置一個主題或者事件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這樣在語言交互的過程中就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度,然后讓學生自由的表達觀點和看法,這樣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主動表達出來,從而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學生通過回味討論結果,可以更為流暢的將情感表達出來,繼而提高作文的情感性和可讀性。
(二)以讀促寫
在聽說讀寫四方面中,讀和寫是關系最為密切的部分,從寫作角度來看,學生的素材和思想來源有兩個:生活中的親身體驗,其他人訴諸筆端的間接經(jīng)驗。一般情況下后者占主導,因此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閱讀他人的文章來進行修辭、基本情感表達等方面經(jīng)驗的累積。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寫作教學過程中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給予學生閱讀方面的指導。例如給學生推薦一些在題材和文章結構較為典型的文章或書籍進行閱讀,還可以鼓勵學生建立讀書筆記,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收獲和體會及時的保存下來,最終通過閱讀積累寫作方面的經(jīng)驗。
總之,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水滴石穿的過程,一般不可能短時間內(nèi)見到明顯的成果,所以,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寫作的教與學過程中都要具備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尤其是對于教師來說,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轉(zhuǎn)變思想觀念,在素質(zhì)教育以人為本理念的引導下從最關鍵的課堂教學入手,創(chuàng)建趣味性、高效性的作文課堂。在幫助學生取得良好作文成績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