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
摘 要: 為改革高?;瘜W實驗教學,強化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本文以“茶葉中咖啡因的提取”為例,探討B(tài)OPPPS教學模式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應用,探索方法提高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效率,提高廣大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關鍵詞: 有機化學實驗 BOPPPS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課程改革
1.引言
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是高?;瘜W實驗教育過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深入理解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培養(yǎng)用科學的實驗方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及掌握化學實驗技能,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十分關鍵。
BOPPPS教學模式,是教師用以評量課程設計的工具,起源于歐美地區(qū)。BOPPPS模型是將教學內容切割為一個個小單元,每個教學小單元內都有其起承轉合,因此所有小單元組合而成的單元課堂,亦遵循起承轉合的脈絡。BOPPPS便是將課程依起承轉合分為六個階段,依次為B(Bridge-in)引入、O(Objective)學習目標、P(Pre-Test)課前摸底、P(ParticipatoryLearning)共享學習、P(Post-assessment)課內檢驗、S(Summary)總結。使用BOPPPS教學模型,可以將教學的時間做計量性的分割利用,不只是將一門課程與其前后課程做有效連接,而是更能在教學歷程中,充分建立教學目標、教學行為、學習活動與教學評價的良好循環(huán)。因此本研究在課程教學單元設計方面,采用以BOPPPS教學模型為設計理念基礎,優(yōu)化課堂組織方法和教學手段,編寫課堂單元教案,從而達到高效課堂教學。
2.“茶葉中咖啡因的提取”實驗及其教學設計
“茶葉中咖啡因的提取”實驗屬于天然有機化合物的提取、分離及純化實驗。咖啡因(咖啡堿)是嘌呤的衍生物,化學名稱是1,3,7,-三甲基-2,6-二氧嘌呤,含結晶水的咖啡因為白色針狀粉末,味苦,能溶于水、乙醇、丙酮、氯仿等有機溶劑。100℃時失去結晶水,開始升華,120℃時升華相當顯著。無水咖啡因的熔點為238℃??Х纫蚓哂写碳ば呐K、興奮大腦神經和利尿等作用,因此可用作中樞神經興奮藥。它是復方阿司匹林等藥物的組分之一。茶葉中含多種生物堿,其中咖啡因的含量約為1-5%,另外還含11-12%的丹寧(鞣酸)及色素、蛋白質等。
提取咖啡因的方法有堿液提取法和索氏提取器提取法。本實驗以乙醇為溶液,用索式提取器提取,再經濃縮、中和、升華,得到含結晶水的咖啡因。通過本課學習,應讓學生掌握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咖啡因的物化性質;掌握用索氏提取器提取有機物的原理和方法;進一步熟悉萃取、蒸餾、升華等基本操作。
針對本實驗課程知識要點,基于BOPPPS教學模型的項目課程設計如下表所示:
如表所示,在前三個環(huán)節(jié)Bridge-in、Objective和Pre-Test環(huán)節(jié),主要用于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預習情況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時間在20分鐘內。Participatoryprocess,主要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環(huán)節(jié),時間控制在30分鐘。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考慮知識的抽象性。在課程設計中,采用PPT講解、互動講解等手段;Post-assessment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是學生動手練習結構設計時間,時間控制在30分鐘;在設計中,本階段采取讓部分學生組成小組,動手練習,教師巡回檢查和答疑。Summary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用于問題討論和實習報告的要求時間。
3.結語
有機化學實驗對于學生掌握化學基本理論和方法十分重要,若將實驗內容按照BOPPPS教學模式分成若干教學內容單位,按部就班,以其豐富多彩的教學媒介和方法,則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及時驗證學習效果,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拴,趙忠孝.化學實驗基本技能與實訓[M].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9.
[2]袁恩,劉鵬.基于BOPPPS模式的計算機網絡原理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5,6.